清遠市氣象局

清遠市氣象局

清遠市氣象局在廣東省氣象局清遠市人民政府領導下,承擔本行政區域內氣象工作的政府行政管理職能,依法履行氣象主管機構的各項職責。1989年3月掛牌成立,為科技型、基礎性、公益性事業單位。現有內設機構7個,直屬事業單位4個,委託省氣象局管理的縣級氣象機構1個。下轄縣級氣象局(台)6個,其他獨立設定的縣級氣象機構1個(清遠氣象站)。委託市氣象局管理的地方氣象服務機構2個,分別為:清遠市預警信息發布中心,清遠市防災減災管理辦公室(清遠市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由市氣象局負責業務指導的地方氣象服務機構1個清新區氣象局。截止2015年5月中旬,全市共有氣象幹部職工221人(國編100人、地編58人、編外63人)。全市現有總編制254人(國編109人、地編145人)。大學本科以上學歷人員占88%,中級職稱以上人員占50%。清遠市氣象局於2014年被省氣象局評為廣東省首批6個現代化新型台站之一,被中國人社部、中國氣象局授予“全國氣象部門先進集體”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遠市氣象局
  • 外文名:Qingyuan Meteorological Service
  • 所在地:清遠市清城區學賢路4號
  • 屬性:非營利機構
  • 性質:科技型、基礎性、公益性事業單位
  • 服務理念1:你的冷暖,在我心中
  • 服務理念2: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 郵編:511518
歷史沿革,機構職責,機構設定,套用能力,氣象觀測,信息網路,氣象預報,氣象服務,專家庫,

歷史沿革

1952年7月至1962年1月,現屬清遠行政區域內的連縣、陽山、佛岡、清遠、連山、英德、連南相繼設立氣象站。1981年,各縣氣象站改稱氣象局(站),實行局站合一。1988年1月國務院批准清遠撤縣設市。1989年3月成立清遠市氣象局,為正處級機構。連縣、陽山、英德、連南、連山縣氣象局由韶關市氣象局移交清遠市氣象局管轄,佛岡縣氣象局從廣州市氣象局移交清遠市氣象局管轄。1994年3月至6月,英德縣、連縣先後撤縣建市(縣級市),英德縣氣象局改稱為英德市氣象局,連縣氣象局改稱為連州市氣象局。
1956年11月,廣東省人民委員會、廣東省氣象局共同組建清遠氣候站,氣候站站址位於清遠龍塘新莊鄉。實行廣東省氣象局與清遠縣人民委員會雙重領導,以省氣象局領導為主的體制,具體業務管理由韶關地區氣象台負責。
1958年12月,清遠氣候站由清遠龍塘搬遷至清城鎮北郊(今清城松崗路5號),更名為清遠縣氣象站。根據廣東省人民委員會《關於氣象工作下放給地方管理的決定》,清遠縣氣象站歸屬清遠縣人民委員會建制。1960年8月,清遠縣氣象站改稱清遠縣氣象服務站。
1962年8月,根據廣東省人民委員會《關於改變全省氣象工作管理體制的通知》規定,清遠縣氣象服務站歸屬廣東省氣象局建制。
1969年1月,清遠縣氣象服務站改稱清遠縣氣象水文服務站,為清遠縣農林水戰線革命委員會的下屬單位,屬清遠縣革命委員會建制。
1971年1月,因水文和氣象系統分開,重新成立清遠縣氣象站,由軍隊(清遠縣武裝部)與地方(清遠縣革命委員會)雙重領導,以軍隊(清遠縣武裝部)領導為主。
1973年9月,根據廣東省革命委員會和廣東省軍區《關於調整氣象部門體制的通知》要求,氣象部門退出軍隊建制,地縣氣象台(站)實行由省氣象局與同級地方政府雙重領導,以地方領導為主的體制。清遠縣氣象站歸屬清遠縣革命委員會和廣東省氣象局雙重領導。這一期間,氣象業務工作由韶關地區氣象台管理。
1980年5月,國務院批轉中央氣象局關於改革氣象部門體制的請示報告,廣東省人民政府批轉廣東省氣象局《關於我省氣象部門管理體制恢復以省局為主的報告》後,清遠縣氣象站實行省氣象局和清遠縣人民政府雙重領導,以省氣象局領導為主的體制。這一管理體制延續至今。
1981年8月,清遠縣氣象站改稱清遠縣氣象局(站),為縣局級單位,局、站兩個牌子一套人馬,既是廣東省氣象局的下屬單位,又是清遠縣人民政府主管氣象工作的職能部門。

機構職責

1.制定地方氣象事業發展規劃、計畫,並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氣象事業發展規劃、計畫及氣象業務建設的組織實施;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重要氣象設施建設項目的審查;對本行政區域內的氣象活動進行指導、監督和行業管理。
2.按照職責許可權審批氣象台站調整計畫;組織管理本行政區域內氣象探測資料的收集、處理;依法保護氣象探測環境;管理本行政區域內氣象標準化工作和涉外氣象活動。
3.負責市重大氣象災害應急指揮部日常工作;負責氣象社會管理,承擔市三防指揮部、減災委、應急委、安委會、規委會等機構賦予氣象部門的工作任務。
4.在本行政區域內組織對重大災害性天氣跨地區、跨部門的聯合監測、預報工作,及時提出氣象災害防禦措施,並對重大氣象災害做出評估,為本級人民政府組織防禦氣象災害提供決策依據;管理本行政區域內氣象公共服務工作,負責氣象公共服務行業自律和氣象服務市場活動的監督管理,組織服務效益和滿意度評估;管理本行政區域內公眾氣象預報、災害性天氣警報以及農業氣象預報、城市環境氣象預報、火險氣象等級預報等各類專業專項氣象預報的發布。
5.健全防災減災體制,組織制訂和實施本行政區域氣象災害防禦規劃、氣象災害應急預案;組織本行政區域內氣象災害防禦應急管理工作;承擔市突發公共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的管理工作;組織突發公共事件氣象保障應急服務。
6.制訂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方案,並在本級人民政府的領導和協調下,管理、指導和組織實施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組織管理雷電災害防禦工作,會同有關部門指導對可能遭受襲擊的建築物、構築物和其它設施安裝的雷電災害防護裝置的檢測工作;組織建立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和安全預防控制體系,承擔雷電防護重點區域安全生產、公共場所氣象災害防禦設施建設和防禦措施落實情況的監察。
7.規劃氣象資源開發利用,負責向本級人民政府和同級有關部門提出利用、保護氣象資源和推廣套用氣候資源區劃等成果的建議;組織管理本行政區域氣象服務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組織建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制;組織對氣候資源開發利用項目進行氣候可行性論證;參與市政府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組織開展氣候變化影響評估、技術開發和決策諮詢服務。
8.組織開展氣象法制宣傳教育,負責監督有關氣象法律法規的實施,對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等法律法規的行為依法進行處罰,承擔有關行政複議和行政訴訟。
9.統一領導和管理本行政區域內氣象部門的發展改革與財務、機構編制、人事勞動、科研和培訓以及業務建設等工作;會同縣級人民政府對所轄氣象機構實施以部門為主的雙重管理;建立並完善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財政保障體系,完善雙重財務管理體制為基礎的綜合預算管理;會同地方黨委和人民政府做好當地氣象部門的精神文明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
10.承擔上級氣象主管機構和本級人民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機構設定

(一)內設機構
廣東省清遠市氣象局(台)內設7個正科級機構:氣象災害防禦管理辦公室(清遠市重大氣象災害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辦公室(監察審計科)、站網管理科、預報科、發展改革與財務科、人力資源科、政策法規科。
(1)氣象災害防禦管理辦公室(清遠市重大氣象災害應急指揮部辦公室)
在上級重大氣象災害應急指揮部和本級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組織本區域氣象災害防禦和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工作;負責組織制訂和實施氣象災害防禦規劃、應急預案;負責組織氣象防災減災體系的建設;負責人工影響天氣管理;負責組織管理氣象災害風險評估和氣候可行性論證等工作。
(2)辦公室(監察審計科)
承擔文秘、檔案、宣傳、信息、保密、保衛、計畫生育、信訪、對外交流合作、會務、紀律檢查、效能監察和內部審計等工作;起草綜合性工作計畫、總結、制度;負責組織協調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負責本級黨組管理幹部違紀案件的查處和申訴工作;負責局(台)本部和指導下屬單位的黨務、工會、共青團、婦女、氣象文化等工作;協助局(台)領導協調科室、直屬單位日常工作。
(3)站網管理科
承擔國家氣象站網建設規劃和本區域氣象站網的建設管理;負責氣象探測資料的收集和處理;承擔氣候資源普查、測驗、資料整編和氣象信息網路系統建設管理工作;承擔氣象觀測資料審查認定;組織突發氣象災害應急監測工作;負責本區域氣象探測環境保護等工作。
(4)預報科
承擔本區域氣象情報信息收集處理和氣象預報、預警信息的製作;組織跨地區、跨部門的氣象聯防;負責氣候資源的開發、利用、管理工作;承擔本區域應對氣候變化的氣象基礎工作;承擔大氣成分評估、預報、預警工作;承擔突發事件應急氣象服務保障等工作;承擔本區域氣象情報信息採集、處理和預測預報技術的科研組織和系統建設管理工作;承擔本區域氣象信息化等工作。
(5)發展改革與財務科
負責編制全市氣象事業發展改革規劃、計畫;協調完善部門雙重計畫財務體制;負責全市氣象部門綜合預算管理;承擔局(台)本部和直屬單位的財務和資產管理工作;審核重要氣象建設項目的立項和方案;負責全市氣象部門國有資產、基本建設、政府採購、資金賬戶、會計核算、統計等管理工作;負責全市氣象部門各類資金管理和氣象科技服務管理等工作。
(6)人力資源科
負責市氣象局黨組管理幹部的考核、任免及後備幹部隊伍建設;負責機構編制、勞動工資、保險福利、教育培訓、人才工作、職稱評聘、人事檔案、幹部調配、獎懲等各項人事改革和管理工作;承擔局本部和指導下屬單位教育培訓和離退休人員服務等工作。
(7)政策法規科
承擔安委會賦予氣象部門的工作任務;擬訂地方性氣象法規、規章草案;負責氣象行政審批、行政執法的綜合管理和監督檢查;承辦有關氣象行政複議、行政訴訟工作;歸口管理氣象標準化和涉外氣象活動工作;組織建立氣象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和安全預防控制體系,開展對氣象災害防禦重點區域、重點單位等的監察。
(二)直屬事業單位
廣東省清遠市氣象局(台)直屬正科級事業單位4個:清遠市山區氣候研究所、清遠市氣象公共服務中心、清遠市防雷設施檢測所、清遠市氣象局機關服務中心。直屬副科級事業單位1個:清遠市氣象公共服務中心清新分中心(清遠市防雷設施檢測所清新分所)。
(1)清遠市山區氣候研究所
負責清遠市山區氣候研究,承擔山區氣象災害成因調查分析與評估、氣候變化影響評估等工作;負責向本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提出山區氣候資源開發、利用、保護以及應對氣候變化、氣象災害防禦和氣象服務生態文明建設的建議。
(2)清遠市氣象公共服務中心
負責依法開展防雷裝置安全監測、專業氣象服務、氣象為“三農”服務、氣候可行性論證、氣象災害風險評價(估)等各類氣象服務及服務效益評估; 負責開展報刊雜誌、廣播電視、移動互聯等各類媒體的氣象信息服務及其廣告業務; 負責承接防雷設施(裝置)的設計技術評價、預警信息發布等政府購買服務。
(3)清遠市防雷設施檢測所
負責防雷檢測技術的研究與開發;負責防雷檢測機構的專業技術培訓;負責雷電防護裝置定期檢測工作。
(4)清遠市氣象局機關服務中心
負責做好本局主持召開的各種會議、舉辦各種活動的後勤保障,協助相關公務接待工作;負責本局車輛的調配使用、日常管理和維護工作;負責本單位所屬場所物業管理;負責本局安全保衛、消防、供水供電等管理和服務工作;會同有關部門搞好精神文明、環境衛生、戶籍管理、綠化等社會事務工作。
(5)清遠市氣象公共服務中心清新分中心(清遠市防雷設施檢測所清新分所)
負責依法開展防雷裝置安全監測、專業氣象服務、氣象為“三農”服務、氣候可行性論證、氣象災害風險評價(估)等各類氣象服務及服務效益評估; 負責開展報刊雜誌、廣播電視、移動互聯等各類媒體的氣象信息服務及其廣告業務; 負責承接防雷設施(裝置)的設計技術評價、預警信息發布等政府購買服務;負責防雷檢測技術的研究與開發;負責防雷檢測機構的專業技術培訓;負責雷電防護裝置定期檢測工作。
(三)縣級氣象局(台)
廣東省清遠市國家氣象系統設廣東省英德市氣象局(台)、廣東省連州市氣象局(台)、廣東省佛岡縣氣象局(台)、廣東省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氣象局(台)、廣東省連南瑤族自治縣氣象局(台)、廣東省陽山縣氣象局(台)等6個縣級氣象局(台),縣級氣象局(台)的機構規格與所在縣(市)級政府直屬工作部門相同。廣東省陽山縣氣象局(台)為省直管縣試點單位,廣東省清遠市氣象局負責協管廣東省氣象局委託的事項。
縣級氣象局(台)內設氣象災害防禦管理辦公室(重大氣象災害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簡稱防災辦)、辦公室(人力資源科或股)、站網管理科(或股)、預報科(或股)、發展改革與財務科(或股)等5個股級內設機構。設定3個股級直屬單位,分別為氣象公共服務中心、防雷設施檢測所、機關服務中心。
(四)其他獨立設定的縣級氣象機構
廣東省氣象局獨立設定的清遠氣象站,機構規格為正科級,委託廣東省清遠市氣象局按照直屬事業單位管理。
(五)地方氣象服務機構
清遠市地方氣象系統設清遠市清新區氣象局(台),清遠市預警信息發布中心、清遠市防協減災管理辦公室(清遠市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各縣(市)均設立預警信息發布中心、防雷減災管理辦公室、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

套用能力

氣象觀測

清遠市的地面氣象觀測事業始於新中國成立後。1952年建立粵北軍區司令部連縣氣象站。1956-1962年,陽山、佛岡、清遠、連山、英德和連南先後建立氣象站。1952年建立連州國家一級農業氣象觀測站,1964年被定為國家農業站基本觀測站。1996年清遠建立國家一級高空氣象探測站。1997年,建立第一批區域自動站。清遠氣候站2007年升級為國家氣象觀測站一級站。2005年,建立遙測自動站。2005年(佛岡、連州2004年)前,全部為人工觀測。2007年完成三站四網調整,連州原國家基本站調整為國家氣候觀象台,清遠、英德原一般站調整為國家一級氣象觀測站,連山、連南、陽山原一般站調整為國家二級氣象觀測站。2008年全部實現自動化單軌運行觀測。2009年佛岡、英德、連南觀測站新址建成並陸續投入業務運行。2011年,連州安裝了清遠第一部風廓線雷達,2010年,清遠綜合探測基地完工,地面、高空氣象觀測站搬遷至現址。2011年,全市安裝了新一代衛星通信系統。2014年,全市開展地面高空觀測一體化試點。
截至2015年,全市共建成7個氣象站(4個基本站、3個一般站)、1個L波段雷達探空站、1個國家一級農氣站、177個區域自動氣象站、1個交通氣象站,設定了風廓線雷達(連州)、閃電定位、空氣品質、能見度和“回南天”觀測等觀測設施,基本形成種類比較齊全的現代綜合氣象探測系統。新一代都卜勒天氣雷達站(連州)於2015年7月完成主體工程建設。連州都卜勒雷達是目前國內最先進的雙偏振雷達。該雷達投入使用後,將填補廣東省天氣雷達網在粵西北地區的空白。目前進入主機調試階段,年內將投入業務運行。

信息網路

20世紀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使用莫爾斯電報通信。70年代初開始,使用無線電傳、傳真機、甚高頻對講電話。1992年,開通計算機聯網。1997年,建成防災減災系統,省-市網路速率提高至64K。1996年下半年,進行氣象衛星綜合套用業務系統清遠VSAT小站建設。1998年底,X.25分組數據交換網開通。2002年,建成省-市10M速率VPN寬頻網。2005年,建成市-縣2M速率SDH數字電路。2011年,建成省市縣三級衛星數據廣播系統(CMACast)。2012年,對省市縣三級混合寬頻網路進行最佳化升級,市局至省局VPN連線埠由10M升速為50M。完成市-縣電信專線切換工作,網路速率從2M增加到10M。

氣象預報

1956年開始,連縣通過收音機收聽廣東省氣象台的預報和警報,作訂正預報後通過有線廣播向公眾發布。同年開始霜凍預測工作。1958年開展單站補充天氣預報。20世紀60年代初至70年代初,以民眾看天經驗為預報的主要依據。1976年,進行預報改革,使用短、中、長期預報方法。1980年,傳真圖的使用結束了單站資料製作預報,邁入多層次天氣圖、大範圍綜合分析的現代天氣預報體系。1984年,嘗試強對流天氣臨近預報。1996年,開展分縣指導預報。1997年,相繼建立防災減災系統。1998年,氣象衛星綜合套用業務系統全面建成並投入業務使用。1999年,氣象衛星單向廣播接收系統(PCVSAT)和氣象信息綜合分析處理系統(MICAPS1.0)投入業務運行。2003年,完成MICAPS2.0業務平台升級。2005年,省-市視頻天氣會商系統投入業務運行。2004年,自主研發中尺度自動站資料顯示和報警系統、預警信號發布監控系統、森林熱點監測報警系統。2007年,市-縣視頻會商系統投入業務運行。2012年建立山洪災害預警平台。2013年,研發清遠市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系統並投入使用。2014年起與環保部門建立空氣品質預報預警機制,建成惡劣天氣呼叫系統,建立天氣預報一鍵式分發平台。

氣象服務

1.決策氣象服務
20世紀70年代前以1~2天的短期天氣預報為主,20世紀70年代後增加中、長期天氣預報和春播期、汛期和寒露風等專題天氣預報。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決策氣象服務由主要為農業生產服務轉變為主要為社會經濟建設服務,服務重點是重大災害性、關鍵性、轉折性天氣和重大社會政治經濟活動保障服務。1988年,通過氣象警報發射機發布信息。1996年,開始使用電話傳真機發布信息。1997年3月,通過建成的與地方相關部門相連線的防災減災氣象服務計算機終端發布信息。2004年,逐步形成短、中、長期預警預報預測預估相結合、定期和不定期相結合的決策氣象服務體系。2005年,通過移動通信網路開通氣象決策服務簡訊平台,以手機簡訊方式傳送決策氣象信息。2006年,開通“企信通”簡訊平台,以手機簡訊方式不定時將重要天氣信息和預警信號,第一時間傳送給市四套班子領導、市“三防”指揮部成員、各有關職能部門和鎮區領導及一些特殊作業人員。2009年,進一步拓寬服務面,向市班子領導、民政、三防、安全生產部門人員、堤圍水庫防汛責任人、森林防火責任人、學校負責人等共5706人進行氣象信息服務,傳送決策氣象簡訊20.38萬條。2014年全面完成全市86個鄉鎮、林場氣象服務站建設,全市1200名 2014年起,全市3萬名各級防災責任人納入預警信息發布名單。(清遠市氣象局20世紀70年代後從以1~2天的短期天氣預報為主的基礎上增加了中、長期天氣預報和春播期、汛期和寒露風等專題天氣預報。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決策氣象服務逐漸以重大災害性、關鍵性、轉折性天氣和重大社會政治經濟活動保障服務為重點,並由主要為農業生產服務轉變為主要為社會經濟建設服務。信息發布從通過氣象警報發射機、電話傳真機以及建成的與地方相關部門相連線的防災減災氣象服務計算機終端發布信息,到2004年逐步形成短、中、長期預警預報預測預估相結合、定期和不定期相結合的決策氣象服務體系。2005年,通過移動通信網路開通以手機簡訊方式傳送決策氣象信息的氣象決策服務簡訊平台,並於2006年開通不定時將重要天氣信息和預警信號以手機簡訊方式第一時間傳送給市四套班子領導、市“三防”指揮部成員、各有關職能部門和鎮區領導及一些特殊作業人員的“企信通”簡訊平台。2009年,清遠市氣象局進一步拓寬服務面,向市班子領導、民政、三防、安全生產部門人員、堤圍水庫防汛、森林防火、學校負責人等共5706人進行氣象信息服務,共傳送決策氣象簡訊20.38萬條。2014年全面完成全市86個鄉鎮、林場氣象服務站建設,全市1200多個行政村(社區),將全市3萬名各級防災責任人納入預警信息發布名單。)
2.公眾氣象服務
2006年始,各縣陸續建成電視天氣預報製作系統並在電視台播出。2008年,與應急辦共建清遠市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指揮中心平台和電子顯示屏。2009年,與清遠移動簽署協定,拓展小靈通簡訊、固話語音簡訊、12121業務。2010年,與清遠移動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定,由單一的天氣簡訊拓展到有一周天氣展望、清遠田園氣象站、天氣彩信周刊等多個服務產品。2011年,中國氣象應急頻道在清遠落地播出,在新浪網頁、騰訊網頁開通清遠天氣氣象微博,與《清遠日報》簽訂協定設定天氣預報專欄,針對因日本核輻射事件引起的搶鹽現象,及時啟動應急預案,發布應急簡訊辟鹽荒,穩定了民眾恐慌情緒。2012年,暴雨預警較2011年提前14分鐘發布,提前402分鐘發布灰霾預警。2014年,完成與移動、電信、聯通三大運營商建立預警信息發布“綠色通道”。2008年-2014年,在全市安裝了386塊電子顯示屏,試點安裝農村大喇叭110套。
3.專項氣象服務
2008年,為建設清連高速公路進行氣象服務。2010年,陽山局與陽山縣開展農業氣象業務改革試點。2011年,陽山、佛岡、連州、英德等縣(市)局與農業部門簽訂服務協定茶葉、砂糖桔、反季節蔬菜提供專項象服務,陽山、連山、連南、連州等局積極做好風能等氣候資源的監測工作,為山區氣候資源的開發利用提供了專業的氣象服務
4.人工影響天氣服務
20世紀70年代末前,清遠市氣象局開展的人工影響天氣僅為煙霧防霜。20世紀70年代後期起增加了人工增雨作業,主要通過發射37高炮或57高炮,以炮彈高空爆炸播撒碘化物的方式,達到增雨效果。2003年8月,正式開展火箭人工影響天氣作業。2004年,成立了由清遠市氣象局承擔日常工作的清遠市人工增雨減災工作領導小組,並在全市設立了以採用WR-98型增雨防雹火箭作業系統為主的37個火箭人工影響天氣作業點,開展火箭人工增雨、消雨作業。2005年,人工增雨作業為清遠累計增加儲水量3.8億立方米。2006年,為廣東國際旅遊文化節實施人工消雨作業。2009年,在全市範圍內開展人工增雨作業,為清遠增加降水量8744.5萬噸。2010年,在省局指導下配合亞運會開展人工消雨作業。
5.重大活動氣象服務
2005年,為清遠杯第十三屆全國龍舟錦標賽提供氣象服務,2006年,為華南農業博覽會和國際世界盃飛碟賽提供優質預報服務,2008年,為第三屆中國華南(清遠·清城)農業博覽會提供優質預報服務,為“黃騰峽杯”自然水域漂流精英賽服務,為廣東·清遠溫泉旅遊文化節服務,為陽山四驅越野車節服務,為連州國際攝影展進行氣象服務。2010年,為亞運火炬清遠傳遞提供氣象服務,每日每3小時發布一次天氣預報,為西氣東輸二線工程佛岡段重點工程提供7天時效預報和轉折性、災害性天氣預報服務。2011年,為清遠水利樞紐工程2012年,為清遠城際軌道交通項目開通提供準確的預報服務。
6.防災減災氣象服務
1989年,清遠市局下設防雷設施檢測所。1996年,防雷所並掛防雷中心的牌子,主要從事防雷裝置管理、定檢,雷災事故調查、鑑定,向有關部門提供雷電災害實況報告。2001年,進行國家氣象系統機構改革,市防雷中心(清遠市防雷設施檢測所)為正科級事業單位,另設清遠市防雷設施檢測所清新分所。2003年成立清遠市防雷減災管理辦公室,負責全市防雷減災行政監督管理,市區、清新縣防雷行政執法。1994年,防雷設施檢測所通過計量認證。2001-2008年,對學校、企業、單位等發生的148宗雷電事故進行調查鑑定。2005年,與市安監局、旅遊局對旅遊景點進行安全檢查。2006年,開展SPD測試業務,與市安監局、建設局開展設計審核、竣工驗收、設施建設三同時檢查。2007年,對全市旅遊景點,易燃易爆場所、危險化學品生產、經營、儲存單位,各類學校及其它人員密集場所進行防雷安全檢查。2009年,政事、政企、管辦分開的原則開展規範化管理。2010年,清遠市局被列入全市安全生產考核小組成員單位。2012年,市政府出台《清遠市防禦雷電災害管理規定》。2013年,全市氣象防雷行政許可事項全部納入地方網上辦事大廳,聯合教育、安監、開展教育系統防雷安全隱患排查。2014年,行政審批業務網上辦事深度達三級,民眾滿意率達100%。2015年,聯合市經信、住建、安監、消防開展氣象災害防禦暨防雷安全專項執法檢查。
7.災害性天氣氣象服務
2008年,抗擊雨雪冰凍災害氣象服務工作。2013年,汛期清遠出現18次強降水天氣過程,尤其是汛期3場致災性暴雨過程,均提前3小時以上發布預警信號,有2場提前4天開始滾動預報,為各級政府部署防災減災工作提供了決策依據,為民眾避險贏得了寶貴時間。2014年市、縣兩級氣象部門聯合教育、人社部門全部建立了教育系統、技工院校應對颱風暴雨停課安排工作機制。

專家庫

羅律
羅律,男,1979年9月出生。現為廣東省清遠市氣象局首席預報員。
工作簡歷
1998年7月-2002年6月 南京氣象學院大氣科學系天氣動力學專業本科畢業
2002年7月-2009年10月在氣象台任預報員
2009年11月起任氣象台首席預報員
任職資格
天氣氣候工程師
目課題
主持課題
1.清遠市災害性天氣及災情資料庫
2.短時和臨近預報質量評價系統
3.清遠市氣象資料查詢分析系統
參加課題
1.佛岡縣氣象災害防禦規劃
2.清遠市立體農業氣候資源開發利用研究
3.清遠市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研究
4.近50年清遠市氣溫變化之研究
5.清遠市霧的遺傳-神經網路集成預報系統
6.清遠滑坡土石流與降水關係及氣象預警預報研究
7.清遠市霧精細化預報
8.清遠山體滑坡與降水關係及氣象預報預警平台建設
課題成果
清遠市災害性天氣及災情資料庫
清遠市氣象資料查詢分析系統
地質災害等級預報
短時和臨近預報質量評分系統
發表論文
第一作者
1965~2010年廣東北江流域汛期降雨量的氣候特徵分析
一次暖區暴雨的診斷分析
1962~2013年清遠市極端強降水的變化
清遠市近48年氣溫變化特徵分析
1962~2012年清遠市暴雨變化特徵
2012年清遠市一次長低溫陰雨寡照天氣過程分析
一次冬季連續性暴雨過程診斷分析
清遠市一次暴雨天氣分析
其他作者
超強颱風“韋帕”的暴雨機制及濕位渦分析
清遠市低溫陰雨氣候特徵分析研究
基於RIA的觀測數據共享網站設計和實現
清遠“5·23”大暴雨過程的成因分析
清遠地區近52年的雷暴氣候特徵及環流背景
對流有效位能對單站強對流天氣的指示作用研究
論文涉及領域
災害性天氣預報、分析
氣候研究
發表論著
主編《清遠市氣象志》,個人完成了35萬字(總49萬字)
負責《清遠市氣象志叢書》(7本,總178萬字)校審、編排、出版工作
《廣東省基層氣象台站簡史》清遠局部分主要撰寫人
《清遠市志》氣候和氣象事業部分的撰寫人
表彰
5月上旬強降水過程重大氣象服務先進個人(廣東省氣象局,2010年)
2012年前汛期重大氣象服務先進個人(廣東省氣象局,2012年)
2013年度清遠市氣象局先進工作者、年度考核優秀(清遠市氣象局,2013年)
2014年前汛期重大氣象服務先進個人(廣東省氣象局,2014年)
2014年度清遠市氣象局先進工作者(清遠市氣象局,2014年)
研發的軟體
生活指數預報系統
強對流天氣預報顯示系統
外網的鄉鎮精細化天氣預報和旅遊交通天氣預報欄目
精細化預報和比武上網軟體
雨量畫圖軟體
氣象災害應急回響上網軟體
強對流預警上網軟體
強天氣和災害性天氣落區繪圖軟體
參與開發手機氣象網站
研發的預報工具
低溫陰雨和寒露風預報工具
清遠市區低溫預報工具
李翠華
李翠華,女,34歲,1981年1月20日出生於廣東省惠州市。現為廣東省清遠市氣象局首席預報員。
工作簡歷
2004年6月畢業於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天氣動力學專業獲學士學位;
2006年6月畢業於中山大學氣象學專業獲碩士學位;
2006年7月進入清遠市氣象台工作;
2006年7月任清遠市氣象局部預報科,預報員;
2013年8月任清遠市氣象局預報科,首席預報員;
2014年6月至今任清遠市氣象局預報科副科長,首席預報員
項目課題
主持課題:
清遠滑坡土石流與降水關係及氣象預警預報研究
清遠市數值預報降水產品精細化方法研究
清遠山體滑坡與降水關係及氣象預報預警平台建設
作為第二完成人參加的課題:
SPD數位化檢測系統開發
清遠市手足口病流行趨勢與短期氣候因素關係研究
SPD後備保護斷路器主動式啟動系統研究與開發
清遠市強降水數值預報產品精細化方法研究(子課題)
作為第三以上完成人參加的課題:
清遠市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研究
清遠市霧精細化預報
清遠市氣象信息共享平台設計與開發
基於ARM9_2440的壓敏電壓測試系統的設計研究
論文獲獎情況
《清遠市低溫陰雨氣候特徵分析研究》獲“2011年度清遠市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一等獎”,排名第一。
《粵北“5.7”大暴雨的數值模擬實驗和成因分析》獲“2010年度清遠市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三等獎三等獎”,排名第一。
《一次東風波發生髮展的診斷和數值實驗》獲“2010年度清遠市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三等獎”,排名第一。
《一次冬季連續性強降水過程診斷分析》獲“2010年度清遠市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二等獎”,排名第二。
廣東一次典型負極性人工觸發閃電流特徵研究與頻譜分析》獲“2011年廣東省氣象學會年會優秀論文”,排名第三。
《計算機網路系統浪涌保護器開發過程分析》獲“2012年度清遠市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三等獎”,排名第四。
《 2008年廣東史上最強龍舟水的分析研究》獲“清遠市2009年度優秀論文三等獎”,排名第一。
《大氣熱源對中國南方低溫雨雪異常天氣的影響》獲“清遠市2008年度優秀論文三等獎”,排名第一。
《 2007年6月清遠市連續性暴雨過程螺旋度診斷分析》獲“清遠市2008年度優秀論文三等獎”,排名第二。
表彰和獎勵
2010年廣東省氣象短息采編質量活動一等獎
2011年度“廣東省氣象行業技術能手”(廣東省氣象局)
2011年第三屆“天氣預報技能競賽”“個人全能三等獎”、“單項二等獎”(廣東省氣象局)
2011年度“廣東省優秀值班預報員”(廣東省氣象局)
2012年清遠氣象行業公共服務技能選拔賽第二名。作為代表之一獲得第二屆廣東省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競賽團體第二名
2013年廣東省天氣預報技能競賽第一輪選拔賽綜合成績第一名、理論知識第一名、現場問答第一名
2013年5月中下旬強降水過程氣象服務先進個人
2013年度“廣東省職工經濟技術創新能手”
2013年度“廣東省技術能手”(廣東省人力與和社會保障廳)
2013年度“廣東省氣象行業天氣預報職業技能競賽”的“個人全能第二名”、“理論知識第三名”、“歷史個例天氣預報第三名”(廣東省氣象局)
2014年度“廣東省氣象行業天氣預報職業技能競賽理論知識第一名”(廣東省氣象局)
2015年度“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廣東省總工會);
2015年度“廣東省職工經濟技術創新能手”;
2015年度“廣東省技術能手”(廣東省人力與和社會保障廳);
2015年度“廣東省氣象行業天氣預報職業技能競賽”的“個人全能”第一名、“理論知識”第一名、“歷史個例天氣預報”第一名(廣東省氣象局)。
羅桂森
羅桂森,男,1981年出生,中共黨員,2004年中山大學本科畢業,理學學士,現任廣東省佛岡縣氣象局副局長,分管業務工作。
任職資格
高級工程師
發表論著
在各類期刊上發表科研論文12篇,其中以第一、第二作者發表的論文8篇。
《佛岡縣近50年來氣溫統計特徵及變化趨勢》、《利用IIS ftp組件實現CMACast縣級小站檔案推送》等2篇文章被清遠市人民政府評為清遠市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主持、參與課題5項,其中省氣象局2項,市氣象局3項。作為骨幹參與《佛岡縣氣象災害防禦規劃》項目,率先編制出廣東省第一個縣域《氣象災害防禦規劃》,項目獲得廣東省2011年度氣象創新工作入圍項目獎。
表彰
2011年獲“廣東省技術能手”榮譽稱號;
2011年參加廣東省首屆公共氣象服務技能競賽,獲得綜合知識單項第一名,個人全能第四名。2012年參加廣東省第二屆公共氣象服務技能競賽,獲得綜合知識單項第一名,個人全能第一名。
2012、2014年獲“廣東省職工經濟技術創新能手”榮譽稱號和“廣東省技術能手”榮譽稱號;
2013、2015年獲“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廣東省職工經濟技術創新能手”榮譽稱號、“廣東省技術能手”榮譽稱號、“廣東省氣象部門氣象服務先進個人”以及“廣東省觀測與網路工作先進個人稱號”。
2014獲“廣東省觀測與網路工作先進個人”。
2014年參加氣象氣象行業測報技能競賽獲得綜合業務理論單項第一名,自動氣象站保障單項第一名,個人全能第一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