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遠區

清遠區

北江明珠、香清溢遠。清遠是一座年輕而充滿魅力的城市。中國廣東省轄地級市。位於廣東省中北部、北江中游、南嶺山脈南側與珠江三角洲的結合部;南連廣州、佛山,北接湖南、廣西,東及東北與韶關市相鄰,西及西南與肇慶市為界。廣東省地域最大的地級市和廣東省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地。清遠先後被評為廣東省文明城市、廣東省衛生城市,並被國家有關部門授予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漂流之鄉、中國龍舟之鄉、中國溫泉之鄉、中國奇洞之鄉、中國英石之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遠區
  • 外文名:Qingyuan District
  • 位置:廣東省中北部
  • 等級:地級市
  • 總面積:1.9萬平方公里
區域概況,歷史沿革,人口民族,行政區劃,自然條件,經濟發展,旅遊資源,土產特產,歷史文化,

區域概況

北江明珠、香清溢遠。清遠是一座年輕而充滿魅力的城市。中國廣東省轄地級市。位於廣東省中北部、北江中游、南嶺山脈南側與珠江三角洲的結合部;南連廣州、佛山,北接湖南、廣西,東及東北與韶關市相鄰,西及西南與肇慶市為界。廣東省地域最大的地級市和廣東省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地。1988年1月7日經國務院批准設立清遠地級市,同年2月28日正式掛牌成立。現轄清新縣、佛岡縣、陽山縣、連南瑤族自治縣、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和清城區5縣1區,並代管英德、連州兩個縣級市。總面積1.9萬平方公里,總人口403萬人,其中男性人口208.41萬人,女性人口194.6萬人,是廣東省面積最大的地級市和廣東省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地(截止07年底)。建市以來,清遠市委、市政府在廣東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兄弟地區、海內外社會各界的熱誠關心支持下,順利實現了新市各階段戰略發展目標,一座現代化濱江新城在北江兩岸巍然聳立。面對世紀之交的新形勢新挑戰,清遠市又旗幟鮮明地提出實施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和後花園四大發展戰略,掀起了“二次創業”高潮。
“珠三角後花園”——清遠的良好地區形象已日益深入人心,招商引資勢頭迅猛,經濟社會發展加快。2002年2月28日,清遠市成功舉辦了48個重點項目奠基剪彩儀式,總投資額達128.7億元。可以說清遠招商引資的“羊群效應”正在形成和擴大。
目前清遠市正在努力建設成為綠色經濟強市、嶺南宜居名城、華南休閒之都。
清遠先後被評為廣東省文明城市、廣東省衛生城市,並被國家有關部門授予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漂流之鄉、中國龍舟之鄉、中國溫泉之鄉、中國奇洞之鄉、中國英石之鄉。
在2007年11月上旬,廣東省清遠市被中國城市國際協會正式授予“宜居城市清遠”牌匾,成為中國城市國際協會所授予的第一個中國宜居城市。
宜居城市(中國)研究中心近日已將清遠市列為我國首批“宜居城市實踐研究基地”之一,有專家將我市在宜居規劃、建設、管理上提供更多的理論支持和技術幫助。新華社廣州2009年4月28日專電(記者魏蒙)
綜合增長競爭力前十名的城市為:鄂爾多斯、河源、清遠(三個城市並列)、鐵嶺、遼源、海拉爾、營口、通化、包頭、巴彥淖爾。 《2009年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

歷史沿革

春秋戰國時,清遠地區屬百粵。秦統一中國後,設定行政機構,開發嶺南,清遠地區屬南海郡、長沙郡。漢初,屬趙佗稱號的南越國。高祖年間(前206—195年)先後置桂陽縣(今連州一帶)、陽山縣、湞陽縣和含匡縣(湞、含今為英德市境),均屬桂陽郡。元鼎六年(前111年),置中宿縣(原清遠縣一帶),屬南海郡。
三國時,各縣隸屬始興郡。
南朝梁天監年間(502—519)置清遠郡,清遠之名由此而始,轄中宿、威正、平、恩洽、浮護五縣。還置陽山郡,轄陽山、桂陽、廣德(後改稱廣澤、連山)等縣。在含匡設衡州,領陽山郡。
隋開皇十年(590年),廢清遠郡及其所屬的中宿等縣,置清遠縣、政賓縣(今清新縣濱江一帶),仍屬於南海郡。同時,廢陽山郡改置連州,把衡州改名為匡州。二十年(600年),廢匡州,其屬縣改隸廣州府。
唐武德六年(623年),政賓縣併入清遠縣,屬廣州府。天寶元年(742年),連州改置連山郡。
五代南漢乾享五年(921年),於湞陽縣設英州。
宋宣和二年(1120年),英州改置真陽郡,含匡、湞陽先後改名為含光縣、真陽縣。慶元元年(1195年),真陽郡升為英德府。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英德府改為英德路總管府,不久又降為州,並含光、真陽縣。慶元元年(1195年),真陽郡升為英德府。
明洪武二年(1396年),英德州改置英德縣,屬韶州府。十四年,連州和陽山、連山二縣改屬廣州府。
清雍正五年(1727年),連州為廣東省直隸州,領陽山、連山二縣。嘉慶十八年(1813年),由清遠、英德兩縣劃地設廣東布政司佛岡軍民廳(相當於縣級建制)。
民國元年(1912年)連州改稱連縣。民國3年,佛岡改廳為縣。抗日戰爭期間,廣東省政府北遷連縣,清遠各縣均屬廣東省第二行政督察區(駐連縣)管轄。民國35年,由連山、連縣、陽山三縣劃地,新置連南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除佛岡縣曾先後歸屬韶關、廣州、佛山管轄外,各縣先後由北江行署、韶關專署、韶關行署管轄。1953年,連南與連山合併為連南瑤族自治(後改為縣)。1958年,連縣、連南、連山、陽山四縣合併,稱連陽各族自治縣。同年,佛岡、從化兩縣合併,稱從化縣。1960年恢復陽山縣。1961年恢復佛岡縣,屬廣州市轄。1961年,恢復連縣、連南瑤族自治縣。1962年,成立連山壯族瑤族縣。1963年,佛岡縣由廣州市劃為韶關地區管轄。1983年7月,韶關地市合併,將清遠、佛岡兩縣劃歸為廣州市,其餘各縣屬韶關市管轄。
1988年1月7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清遠縣,設立清遠市,原清遠縣分為清城、清郊兩個市轄區(1992年清郊區改為清新縣),並劃廣州市市屬的佛岡縣和韶關市屬的縣、陽山縣、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連南瑤族自治縣、英德縣為清遠市所屬(英德、連縣1994年改為縣級市)。

人口民族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清遠市轄1個市轄區、3個縣、2個自治縣,代管2個縣級市,5個街道、77個鎮、3個民族鄉。總面積1.9萬平方公里,總人口約400萬人。家庭戶數98.25萬戶,城區人口54萬人,家庭戶數16.03戶。農村人口占全市人口的75%,達到310萬人,其中農村勞動力175.3萬人。居住著15個少數民族,共15萬人,其中瑤族、壯族約12萬人。
清遠市是廣東省少數民族人口主要聚居區,是省內世居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地級市。民族地區包括連山、連南兩個自治縣和連州市三水、瑤安以及陽山縣的秤架瑤族鄉,總面積3130平方公里、人口32.1萬人,分別占全市和民族地區總人口的5.22%和62.98%。全市有少數民族成份41個,少數民族人口約21萬人,其中壯族74840人,瑤族122540人。
清遠市的語言有粵語方言(白話)、客家方言、瑤語、壯語四大語言。粵語方言主要分布在清城區、清新縣、連州市及陽山縣部分;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英德市、佛岡縣、陽山縣以及連州市、連山縣、連南縣部分;瑤語主要分布在連南縣的三排、南崗、大坪、金坑、盤石等鄉鎮以及連山縣西部的三水鄉和大旭山林場,人口約有9.7萬人;壯語主要分布在連山縣南部的永豐、福堂、上帥、加田、小三江等鄉鎮以及太保鎮上坪管理區,人口約6.48萬人。

行政區劃

清遠又稱鳳城,是由於清遠的地圖像一隻鳳凰。鳳城之名還源自一傳說:在清遠市工人文化宮附近的一棵高大梧桐樹上棲息了一窩鳳凰,樹下住一青年,名張易,靠泛舟為生。有一年,北江洪水泛濫,俗語云:“南雄落水灑濕石,去到韶關漲三尺,落到英德淹半壁,浸到清遠佬無地走。”可見洪水之洶猛,一下子清城水淹,張易撐著小艇到處救人,救到梧桐樹下,聽到鳳凰吱吱喳喳,才發現水位快浸到樹頂,大鳳凰都出去找吃的,小鳳凰翅膀還沒長齊,眼看水已淹沒梧桐樹,張易趕緊游去樹中心抱起窩裡的小鳳凰,但張易的腳被樹的寄生藤纏住,無法脫身,只好將小鳳凰放置艇中,自己卻不幸被水淹沒,母鳳凰飛回來,見此感人一幕,覺得人為救鳳凰也肯捨命相救,自己也應當完成年青人救人心愿,就伏在水面,讓落水的人踩著它的背逃生,最後因體力不支,也犧牲了,化成清遠兩條街,所以清遠看上去像一隻鳳凰,而鳳凰犧牲的地方,稱為起鳳里,清城因此得名叫鳳城,而廣東有兩個鳳凰,是因另一父鳳凰飛回來發現愛妻已逝,傷心不已,帶著愛子飛走了,飛了去順德大良,故而順德大良也叫鳳城。
清城區:面積927平方千米,人口約54萬。
英德市:面積5679平方千米,人口105萬。
連州市:面積2661平方千米,人口52萬。
佛岡縣:面積1302平方千米,人口31萬。
陽山縣:面積3372平方千米,人口53萬。
清新縣:面積2579平方千米,人口70萬。
連南瑤族自治縣:面積1231平方千米,人口16萬。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面積1264平方千米,人口11萬。

自然條件

地處東經111°55′至113°55′,北緯23°31′至25°12′之間,位於北回歸線北側附近,距南海約2OO公里,一半以上地域是山區,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以山地、丘陵為主,平原分布於北江兩岸的南部地區。獨特的地理位置、奇特的地形地貌,孕育出個性鮮明的高山峽谷、河流湖泊、原始森林、溶洞溫泉等奇特景觀。屬東亞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20.7℃,最低氣溫為1月份,最高氣溫為7月份,年平均日照1662.2小時,年平均降雨量1900毫米,每年無霜期平均為314.4天。
全市有耕地面積28.9萬公頃,林地面積118.8萬公頃,園地面積3.0萬公頃,水域面積6.4萬公頃,未利用土地26.6萬公頃;是廣東省的主要礦產市之一,已發現有60種礦產,已探明儲量的有44種,工業儲量10億噸以上。其中金、銅、鐵、銘、鋅、猛、煤和硫鐵礦儲量較大,稀土、瓷土、石墨、滑石、瑩石、大理石、花崗岩、漢白玉、水泥灰岩、石英石、重晶石等十分豐富,優質瓷土儲量6500萬噸,優質石灰岩儲量6.37億噸;水力資源豐富,可供開發利用87.62萬千瓦,至2003年底,已開發建設小水電裝機容量62萬千瓦。

經濟發展

清遠市委、市政府全面實施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及後花園發展戰略,確立了三大產業的主導產業志向。第一產業大力發展特色農業,推進農業產業化;第二產業以大力發展生物醫學、能源、陶瓷、建材、電子、電器和輕工業等高科技與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第三產業以大力發展旅遊業、房地產業為主。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了以電力、電子、電器、陶瓷、建材、紡織服裝、生物醫學、食品加工為支柱產業,大中小企業分工協作,上下游產品較為配套的工業頭系,產業鏈條不斷延伸,配套能力逐步增強。
①工業:全市已初步形成生物醫學、陶瓷、建材、電子、食品加工、化工、紡織、印染、化纖、輕工、玩具、紙製品、機械電工為支柱產業的工業頭系,組建了多家大型集團企業及在僵或廣東省正式上市的股份公司。全市私營企業得到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以展蓬勃,目前有近1500家。
②農業:從粗放型、封閉型向規模化、集約化、開放型多種經營轉型。以山地農業開發為突破口,重點發展"三高"農業,初步形成優質蔬菜、優質水果、優質"三鳥"、反季節蔬菜、清遠麻黃雞、鳥鬃鵝、清遠筍、北江水產養殖等一批較具規模的農業商品生產基地。出口產品形成以陶瓷、輕紡、機電、玩具為主的工業製成品和食品等農副特產兩大出口產品體系。
從清遠市區出發, 30分鐘車程到廣州、60 分鐘車程到佛山、90分鐘車程到深圳。全市形成了以京珠高速、廣清高速公路為主骨架,國道106、107、323 線為主幹線,京廣鐵路為主動脈,大、小北江為主航線,清遠火車站、清遠客貨汽車總站、清遠港為主樞紐的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與珠江三角洲發達地區聯成一體, 已經完全融入珠三角“一小時生活圈”,成為接納港澳台和珠三角輻射的最前沿。相距僅28公里的新白雲國際機場正式投入使用後,清遠市形成了發達的“海陸空”立體交通網路。

旅遊資源

清遠以山地丘陵為主,大龍山、瑤山、雲開大山與北江、連江、滃江、潖江在這裡交匯,從而孕育出雄奇險陵的高山峽谷,松濤如海的原始森林、純如深閨的湖泊溫泉,以及豪放古樸的瑤、壯民族風情。飛霞風景名勝區、廣東第一峰、清新溫礦泉、寶晶宮、英西峰林、連州地下河、湟川三峽、三排瑤寨、大旭山瀑布群等等,正是清遠風光的代表之作。近年來,清遠漂流、四驅越野車節更是塑造“山水清遠,活力之鄉”旅遊整體形象。
清遠旅遊發展著力打造清新生態、飛霞風景名勝、英西奇特峰林、英佛湖光山色、連陽民族風情等“五條熱線”和溫泉休閒、漂流感受、山水風光、溶洞奇觀、民族風情等“五大品牌”。
寶晶宮位於英城南郊7公里的燕子岩山中。未入“宮”門,“宮”外景色已讓人駐足:三面環山,平靜如鏡的寶晶湖倒影著山色,幾座青翠的孤山錯落湖濱,九曲木橋連線湖心亭台,舟泛湖中,美景天成。而燕子岩的石崖上,是著名書畫大師關山月所題“寶晶宮”三大鮮紅石刻大字,每字有100平方米大,氣勢磅礴。
整個寶晶宮,是一座四層相疊呈金字塔形的山中溶洞(目前只開了三層),遊程長達7.5公里,因形似宮殿、鐘乳晶瑩而得名。
進入宮內,首先是“海底長廊”,有“雄獅守道”、“原始森林”等景點,最珍貴的是一株水中矗立、形如鐵樹的石花,花蕊部分精緻細膩,在紅燈映射下,無疑就是千年鐵樹正開花。它名為“寶宮瓊蕾”是鎮宮之寶。
接著走入“龍王寶殿”頓感豁然開闊,這裡高30多米,面積達2000多平方米,正是藏龍臥虎之地。殿中重頭戲是“龍王出巡”全景圖,波濤洶湧的“大海”、翻騰起浪的“巨龍”、“蝦兵蟹將”、“方天畫戟”樣樣齊備。 另一奇觀是一條高20多米寬約10米的“天池飛瀑”,它水線分明,潔白晶瑩,簡直如真的一樣。
穿過天然的半月型“彩虹門”,經過虛虛緲緲的“蓬萊寶殿”,便來到“王皇寶殿”,這是宮中最美麗迷人的宮殿,此殿瀰漫了一層淺淺的潭水,水如明鏡,將殿中的萬千景致,萬千色彩倒影無遺,置身其中,彷如走進了萬花筒,似乎世間的所有斑斕色彩都雲集到了這裡,只感天花亂墜、眼花繚亂。潭邊一個石窟,如天然歌台,最妙的是台中央一柱石筍,形態窈窕,如一位美麗的女歌星,十分逼真。殿中另一妙處叫“花果山’:這裡的鐘乳石如香蕉,如木瓜、似南瓜,似葡萄,重重疊疊、密密麻麻,當中還有一個被孫大聖咬掉了一口的大“壽桃”;旁邊一幅“大瀑布”從天而降,那應是水簾洞的所在;瀑布前是一根十多人方能合抱的擎天石柱,那當然就是“金箍棒”了。如此巧妙的組合,您不能不感嘆真是來到了“花果山”。殿中一角還有一段古代河床的遺蹟,它沉積在岩石的其中一層,當中鵝卵石、沙粒清晰可見,由此可知,這裡原是河底,地殼運動使河底上升到了山腰。看著這古河床,就是看著2億年歷史的濃縮,滄海桑田頓現眼前, 那種感覺太玄妙了,不可以不看。
經過九曲十八彎,上到第二層,這裡是宮中唯一可以見到陽光的地方,故稱“一洞天”,洞中一塊突起而平坦的大石,可容百人閒坐品茗,是名符其實的洞天茶座。
第三層“凌霄寶殿”,處在宮內最頂層,面積達5000多平方米,是最大的一殿,殿中有“玉宇垂簾”,“雷峰塔”,“玉樹寒林”等美景,還有一片億萬年前由彩色石粉沉積而成的灰華坡,面積達4000多平方米,規模之大非常罕見。最具特色的是一處“暖洞氣它是由整個宮內的暖空氣自然上升到這個頂端位而形成,氣溫高出幾度,能明顯感覺出來,讓人稱奇。
綜觀整個寶晶宮,山水交融、規模宏大、景色璀璨,特色眾多,確是國內罕有的溶洞精品。早在幾年前,就已被評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堪稱是“嶺南洞府不二家”。
3.碧落洞坐落在寶晶宮南面約1公里山中,遠遠望去,一嶺青山之中,如被開山大斧當面劈下,劈出一片40多米高的筆直岩壁,灰白的岩壁,在青山中分外搶眼。岩壁之下,一洞如新月垂地,一灣碧水從洞中流出,這就是碧落洞。溯溪望去,穿過幽暗的山洞,可見到洞的另一面折射的陽光,好一派穿山洞溪景致。步入洞裡,洞頂高30多米,鐘乳垂吊;洞左側溪水成潭,蝙蝠飛掠,另有一洞可直通後山頂上。沿溪前行80多米,轉一個彎,便是洞的另一邊,只見洞外翠竹叢叢,不遠處峰巒疊嶂,溪流曲折不知其源,又是另一番世外桃源景象。碧落洞自東晉以來便是遊覽勝地,留下了不少神話傳說和摩崖石刻,當中以蘇東坡父子的題詩最為珍貴。
4. 通天岩位於市區西南面8公里的長嶺鄉子貢嶺,是個尚未開發的溶洞,此岩有三大特色:
一是通天。在岩中最大大廳的頂上, 有個直徑約1米的圓孔直通藍天,陽光射入黑暗洞中時,一條幾十米高的光柱赫然斜立,彷如科幻作品中的UFO探射燈。陽光帶來的熱量,使洞中潮氣蒸發升騰,如煙如霧,繚繞著廳中幾根擎天石柱,虛幻之間,彷佛來到了南天門前。
二是恐怖。因沒有電燈,要靠火把,電筒照明,在昏暗的光線下,仿如進入黑白世界,因光照範圍小,很容易因看不到周圍參照物而迷路;千奇百態的鐘乳石,岩石在朦朧之中顯得特別陰森,猙獰,總感到怪石叢中似藏著殺手、怪獸,不自覺之間已冷汗濕背,而寄居洞中的蝙蝠在你驚魂不定之際,會突然像幽靈般從黑暗深處飛來,從你鼻尖前或耳邊掠過,直嚇得你高聲尖叫。還有傳說此洞深遠難測,有好事者在洞中放了一隻貓,後來竟然在30多公里外的涪洗鎮出現,更增添恐怖色彩。
三是奇特的豬嬤石。在洞中一個小廳里,一塊巨石靠壁突兀出來,形如一頭橫臥的母豬,頭、鼻、耳、身、乳、腳,尾俱全,身旁12頭“小豬”正伏在母豬身上,狀若吃奶,栩栩如生,故當地人多把此岩稱作“豬嬤岩”。
5. 茶趣園 位於英德市區西郊, 是充分展示著名茶鄉英德的茶文化的特色景區。這裡原是英德茶樹良種繁育場,近千畝碧綠滴翠的茶林遍布山崗坡地。場中用竹木、樹皮搭建了涼亭,茶寮、品茶軒、知茶廳、 制茶坊以及相互連線的410米風雨長廊,遊人可以一邊欣賞茶園風光,一邊聽農藝師介紹茶葉的種植、採摘、加工、品嘗知識,增加對英德茶文化的認識。之後還可以親自參與採茶、制茶、泡茶的全過程,慢慢品嘗自己的勞動成果,定會倍添風味。品茶之際,採茶姑娘會跳起歡快的採茶舞,為您增添雅興,盡享茶道之樂。
園內還有現場擂制當地馳名的“擂茶粥”,不可不試。
6.長湖位於市區東南面10公里的群山之中, 是修建水電站截流翁江河後形成的庫區湖,因群山相夾,湖的寬度僅是幾十米至二百多米之間,卻延綿25公里長,故得“長湖”之名。長湖勝景大致分為三個景區:
第一處是老虎灘景區,這裡群山簇擁,杉林茂盛,兩岸山頂石岩裸露、石骨雄峻,與碧翠的湖水相映,剛柔相濟,更覺秀美,泛舟湖面,美景全收。景區中部的老虎灘,是一個兩山相峙的峽谷,谷中巨石叢生,由低而高,交叉錯疊,頗有海南島東山嶺的風格,但這裡多了一條有靈氣的山溪,溪水穿過石叢每一處縫隙,如水銀瀉地、水聲淙淙,流入長湖。溯溪攀石而上2里, 盡頭是一絕壁,高几十米,雨天瀑布飛掛,旱天則飛珠濺王,讓不辭勞苦的宋客四時都有景可賞。峽谷旁有小路上山頂,從上面俯瞰湖區全景,如同在看一盆“碧玉凝於石山之谷”的盆景,感覺十分有趣。
第二處是黃崗林場湖灣景區,離老虎灘約2.5公里,乘舟前去,只見湖灣三面環山,杉林茂密,由於獨處一隅,故這裡水平如鏡,是欣賞倒影的上佳地方:湖岸的小山、 杉林自然是倒影其中,就連遠一點的高山山頂、乃至藍天白雲,都在這面湖鏡中清晰映出,簡直可與九寨溝的鏡海媲美。輕盪一隻小舟,讓平靜的境畫輕輕起伏,添上幾分生氣;如心疼揉碎了那山影雲影,那乾脆就收起船槳,讓船兒自由飄蕩,只管盡情去享受這飄浮於山頂雲影中的神仙境界便是。
第三處是獅子口峽景區,位於長湖的末端,從老虎灘乘船前去,約20公里,沿途青山逶迤、樹木繁茂,經過“情人谷”、 “桃花園”、“濂灘煙雨”、“深山野渡”、“桃源村舍”等風光景點。來到峽口,只見這裡的山勢比沿途的更高峻,兩岸石崖向江中傾斜對峙,勢如雄關。峽長約3公里,平均寬度僅50米左右, 兩岸石崖層層相疊,經受洪流沖刷的歲月痕跡清晰可辨,崖中還有古老的開山棧道,使之更顯滄桑。峽內水流明顯湍急,船夫不停划動雙槳,也要在左、右兩岸之間走“之”字形線路才能前進。在水庫建成前,這段是淄江河上最險惡的微灘、玉門頭灘、煙板灘的所在地,古有“鵝叫三灘”之說,意謂鵝叫一聲之間,船就已飛馳過了三個險灘,由此可見水流之激急。百姓為祈平安,在峽口建有觀音廟,故這一帶又稱“神前”。在交通閉塞的古代,淄江河因與北江相通而成為翁源,新豐,英德東部與外交往的黃金水道,神前一帶因地處翁江中段歇腳之地, 曾一度繁華、十行九鋪,但近幾十年隨著公路的開闢,現在已是人跡罕至,昔日繁華已成今日水下世界,讓遊人充分感受到滄海桑田的變遷。
長湖除了優美的風光外,它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還孕育出肉質結實、美味鮮活的各種河鮮,如黃骨魚,鱔魚,左口魚、鯨魚、鱅魚等等,小至一斤幾兩、大至幾十上百斤的都有。不少廣州、珠三角的美食之人,假日專程驅車百多公里來到這裡,就因為這裡能吃到正宗河鮮,當中大部分是回頭客。所以,來到長湖游完美景,還要吃頓河鮮,才是圓滿的旅程。另外,備戰時期建造的長湖水電站,其機房藏在百米深的山腳地下掩體之中,很有特色,值得順道參觀一下。
活力參與: 漂流、溯溪探險、野戰、高山滑草、卡丁賽車、戶外拓展……
名勝古蹟: 飛來寺、福山古寺、飛霞山、慧光塔、北山古寺、千年古寨……
湖江山色: 北江小三峽、桃花湖、湟川三峽、譚嶺水庫……
休閒度假: 清新溫泉度假區、新銀盞溫泉度假區、後花園……
民族風情: 三排瑤寨、油嶺風情、瑤族篝火晚會、連山鷹揚關……
大自然風光:天子山瀑布風景區、牛魚嘴原始風景區、太和古洞、大旭山、碧沙州、陽山漁水風情……
奇峰異洞: 連州地下河、寶晶宮、金龍洞、燕子岩、仙橋地下河、通天岩……
攝影聖地: 沙龍聖景萬山朝王、英西峰林走廊、英德油菜花、連州古村……

土產特產

清城區特產:清遠雞、烏鬃鵝。
特色小吃:豬肚雞、白切清遠雞、吊燒清遠雞、母鵝煲、母雞煲、刀切糍、艾糍、洲心燒肉、洲心大粥。
清新特產:駱坑筍、 蒲坑茶、山塘臘肉、山塘燒肉。
特色小吃:全菇宴、全羊宴、全鹿宴、石潭豉油雞、石潭豆腐、浸潭山坑魚仔、山坑螺。
陽山特產:板栗、陽山雞、陽山酥李、玉米、無花果、桐冠梨、粵北生態茶、紅薯乾。
特色小吃:白切陽山雞、麥羹(即玉米羹)等。
連州特產:連州白茶、蜜棗、黃精、東陂臘乳狗、瑤安冬菇、星子黃煙、 孔塘煙、黃精、龍鬚草、東陂馬蹄、星子紅蔥、水晶梨以及根雕、漢白玉工藝品。
特色小吃:白切狗、狗腦煲、連州花腸、釀田螺、東陂水角、酸辣豆角乾、黃茅粽等。
連南特產:猴頭菇、無核山楂果、無花果、山菊花、紅薯乾、蘿蔔乾、百合、蜜棗。
連山特產:沙田柚、梅洞肉姜、太保白果、連山大糯、香粳米。
英德特產:英德紅茶、苦丁茶、西牛筍乾、英石。
特色小吃:擂茶粥、捲筒糍、大灣菜包、東鄉蒸肉等。
佛岡縣特產:琶江雞、蘆筍、竹山粉葛。
①英德紅茶“英紅”是與“祁紅”、“滇紅”並列的約中國五大紅茶之一,它因外形成條、色澤烏潤、內質鮮甘、湯色紅艷、香氣濃郁、入口醇厚而深受品茶人士讚賞,獲獎無數,據傳英王伊莉莎白二世就十分愛喝英德紅茶。
②九龍豆腐是九龍鎮特產,以當地特有山水磨豆製成,吃來口感嫩滑、豆香盈口,在英德人人皆知。吃九龍豆腐一定要到九龍鎮,那才是正宗。
③清遠麻雞,俗稱清遠雞,因母雞背羽麵點綴著無數芝麻樣斑點而得名。清遠麻雞屬小型優質肉用雞種,其特徵為三黃、二細、一麻(即腳黃、嘴黃、皮黃;頭細、骨細、毛色麻黃),素以皮色金黃,肉質嫩滑、皮爽、骨軟、鮮香味美、風味獨特而馳名省港澳市場。
④連州木屐,連州有一首民謠:“三江草鞋,連州屐;東陂馬蹄,西岸石。”連州人很喜歡穿這種木屐。每當夏夜,連州人會穿上木屐,手搖葵扇,悠然慢行在石板街上。連州木屐已有幾百年歷史,在東南亞一帶都小有名氣。它用白花木或泡桐木做鞋底,面上交叉或平行釘上條帶,穿在腳上很涼快。現在的連州木屐又設計出多種流線屐型,穿著更舒適。
⑤連州白茶,又叫“藤婆條”,是連州家家必備的茶,具有清熱、潤肺、解暑消毒的作用。據說唐代大詩人劉禹錫被貶到連州當刺史時,嶺南還是一片蠻荒之地。當時有不少中原人也遷移到連州來,因水土不服而生瘡中毒。劉禹錫發現山寨中的原住居民卻身體強健,很少患病。了解後得知,原來山寨里的人們經常去山頂摘一種葉面呈白色的藤狀枝葉回來煎茶喝,這種茶具有祛病健身的作用。於是劉禹錫請人將這種藤葉製成茶餅分發給百姓服用,終於解除了當地的疫病。後來,飲用白茶的習俗在連州就一直保留了下來。
⑥英德英石是與太湖石、靈璧石、黃臘石並列的中國四大園林名石之一,產於英德東北25公里的英山,所以叫“英石”,有很高觀賞收藏價值。在英石腳望埠鎮的英石市場裡可以買到。
⑦黃精是一種滋補中藥,連州所黃精肉厚、蜜煉釀造,經去皮九蒸九曬加工而成,用來下藥或浸酒功效最好。當地酒廠所產黃精糯米酒,酒精含量不高,甜而不膩,滋補強身,包裝時款,是送禮自奉之佳品。
⑧石潭豆腐以石潭山水製作,特別新鮮嫩滑,豆香盈口,非普通豆腐可比。
⑨陽山板栗又叫楓栗、栗子、栗果、大栗。陽山縣是廣東省板栗的主要產區。目前全縣種植面積近1萬公頃,產品絕大部分出口東南亞,在國內市場也甚為暢銷。陽山板栗品種分為油栗、香栗、木栗三種,但以油栗為貴。油栗大小適中,殼呈黑褐色,有油質澤。其肉厚味甜,營養豐富,含有極高的糖、脂肪、蛋白質,還含有鈣、磷、鐵、鉀等礦物質,以及維生素C、8、B2等,有強身健體的作用。陽山板栗美味可口,生吃熟食皆宜,除了砂炒、水煮之外,還可做成席上佳肴,如栗子雞、栗子肉等,均屬膾炙入口的上品。此外,陽山板栗還可入藥,有養胃健脾、壯腰補腎、活血止血之功能。每逢中秋時節,板栗上市,吸引眾多商家,陽山“板栗節”更是熱鬧!
⑩東陂的腊味,聞名粵港地區和東南亞諸國,當地人常引以自豪。東陂人心靈手巧,東陂的腊味不僅品種繁多,而且製作奇特,以下小錄幾款。
臘蛋:蛋也能臘嗎?是的,臘蛋是有名的東陂腊味之一。早在20世紀30年代,東陂鎮“遂昌號”的臘蛋、臘狗和風腸,就遠銷馬來西亞、菲律賓諸國和港澳地區了。臘蛋的主要原料是花油(豬網油)和蛋,花油為皮,蛋為餡。 臘蛋的製作工藝極繁,先以鹽水浸花油,目的是添味、漂白,一日即可,浸好後備用;再選蛋,雞蛋或鴨蛋皆可,去白留黃,下鹽、糖、酒;做臘蛋時,花油切至大小適中,墊於小瓷碟上,放蛋黃、風腸片、芫茜(若製作“銀玉蛋”,周邊還須放瘦肉),包成扁圓狀;然後放太陽下曬,等表面稍乾,加一碟蓋上,反轉碟子再曬另一面;兩面曬至至三四成乾,移至竹箕,又再曬;八成乾,以小繩吊晾。臘蛋可蒸吃。要問味道?香又爽。
臘狗:東陂腊味中的臘狗,首推關屋“遂昌號”製品。80多歲的關佐賢老人說,1912年,肉食供應緊張,製作傳統腊味缺乏原料,其祖父就試著用狗做腊味的原料,先是做臘狗條,之後是臘全狗,從此,便開了“東陂臘狗”之先河。 制臘狗要選2.5千克至3.5千克重的肥乳狗,宰好洗淨後去骨,用炒乾的碎鹽醃;醃好後再以溫水洗淨,晾乾水,淋薑汁酒,塗上糖和沙姜粉;然後造型,風乾。
東陂臘狗嫩、爽、香、不腥不膩,可蒸可炒。
風腸:別處都叫“臘腸”,為什麼東陂卻叫“風腸”呢?原來東陂風腸要靠山風來風乾。一條自西北方峽谷鑽出來的西溪,緩緩地流到東陂鎮邊,也把習習的山風帶到了鎮子上。五更天,制風腸的人家便將一篙篙的風腸從涼棚里托出來,晾到露天“打冷風”;中午日頭猛,又將一篙篙的風腸托回涼棚里去。
東陂風腸的肥肉瘦肉搭配很有講究,三成肥肉七成瘦肉的叫“三七腸”;二成肥肉八成瘦肉的,便叫“二八腸”。
精於做生意的東陂人深通藏而不露之道,並不刻意炫耀自己的制腊味技術,有人夸東陂腊味好,便說:“腊味全靠風,我們地方風好。”還有更神奇的說法:“東陂街的風,街東和街西的也不一樣哩。”
(11)東陂牛肉干:其製作歷史也很悠久。明萬曆年間(1573—1619年),東陂是湖南藍山、新田、嘉禾至廣州官道的中轉站,每年經過此道者不下十萬人。東陂鎮每天都殺牛供應客商,偶逢賣不完時,因牛肉易腐,生意人就要虧本了,為此家家大傷腦筋。有一屠戶,靈機一動以炭火燒烤,發現其味特香,於是試著加進各種佐料,其味更佳。東陂牛肉干的製作自此開始,沿襲至今。
東陂牛肉干的做法說起來並不複雜,只需將去骨的牛肉切成250克或500克不等的條塊,灑以適量酒、鹽水,放鐵篩上,再置於炭爐上慢慢烘烤,不時翻動,等兩面皆黃即成。但是,酒與鹽水灑多少,以及火候大小很有講究。將製作好的牛肉干洗淨,切成薄片,蒸、炒均可。酸筍佐料稱“酸筍牛肉干”,鹹酸菜佐料稱“酸菜牛肉干”,還有“甜筍牛肉干”、“豆豉辣椒牛肉干”等等。據說當年鄧小平率紅七軍過連州東陂鎮時,馮達飛將軍的家人曾用東陂牛肉干招待過這些特殊的客人。小平同志吃後連說:“好吃,好吃。”

歷史文化

連州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西漢初年(公元前206年)立桂陽縣,從西漢初年至今,連州城歷來為縣、郡、州、道、路、直隸州治所在地。1994年4月22日,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市(縣級市)。1996年6月5日,廣東省政府批准連州為廣東省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
連州具有悠久的建城歷史、眾多的文物古蹟、豐富民間藝術和濃厚的人文氛圍。市內發現有較高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不可移動文物100多處,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慧光塔)、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巾峰山摩岸石刻“廉泉之源”、大雲洞摩崖石刻、馮達飛故居)、縣(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2處,境內有保存完好的古村落20多個。博物館收藏文物1000多件,種類包括石器、陶瓷、銅器、木器、工藝美術等,出土年代縱跨新石器、春秋戰國、秦漢、魏晉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時代。幾千年來中原文化、荊楚文化、客家文化和廣府文化在連州融洽兼收,形成了獨特的連州文化(又稱湟川文化)。唐宋以來,官宦騷人接踵而至,對連州文化的發展影響深遠。韓愈、劉禹錫、周敦頤、岳飛、張俊、康有為、鄧小平等歷史名人在連州工作生活或留墨寶勝跡。北宋時期,廣東中舉進士127名,其中連州占43名,一時譽稱“連州科第甲通省”。抗日戰爭時期,民國廣東省政府五遷連州,隨遷連州的機關、大學、群體、實業78個,珠江三角洲大量民眾到連州走避戰禍,連州人口頓增12萬,市面繁榮,被稱譽為“小廣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