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解餘毒

治法。指用具有清熱解毒作用的方藥,消除餘毒,以治療瘡瘍後期餘毒未盡的治法。

中文名稱清解餘毒
英文名稱expelling remnant toxicity
定  義用具有清熱解毒作用的方藥,消除餘毒,以治療餘毒不盡之瘡瘍後期的治法。
套用學科中醫藥學(一級學科),治療學(二級學科),內治法(三級學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解餘毒
  •  類別:中醫基礎術語
解讀,中醫套用,

解讀

瘡瘍疾患存在氣血壅滯不行、阻塞經絡,郁久化熱出現熱毒證。因此,在瘡瘍早期或治療過程中出現熱毒證常用清熱解毒法。而在瘡瘍後期,邪雖衰,但熱毒尚余,或兼有氣血受損,正氣已虛。故清解餘毒中常以清熱解毒藥伍補益氣血藥消除餘毒,治療瘡瘍後期餘毒未盡。

中醫套用

用於治療瘡瘍後期餘毒未盡,邪氣留戀肌膚的症狀,並常伴有氣血虧虛,正氣虛衰。症見膿液清稀,瘡口久潰不斂,或膿水出多,潰瘍不斂。常用清熱解毒法。方用內補黃芪湯加減。內補黃芪湯藥物組成:黃芪、當歸、熟地、川芎、白芍、人參、茯苓、甘草、麥冬、肉桂、遠志、生薑、大棗。
需要注意的是,瘡瘍後期乃膿腫破潰或切開至瘡口癒合。此時以“斂”為大法。陽證瘡瘍潰後多數患者膿出毒泄,腫消痛減,身熱減退,瘡面如期癒合。倘若膿液清稀,瘡面不鮮,經久不斂,多為正虛餘毒未盡。治法以補為主,清解餘毒為輔。切勿寒涼太過,以免影響瘡口癒合。這是因為瘡口收斂與血循和氣血盛衰有密切關係,血運良好新肌生,氣血充盛收口快。寒涼影響氣血運行,所以即使有餘毒需清解,亦不可寒涼太過。正如陳實功所說:凡瘡瘍潰膿之後“治當大補,得全收斂之功,切忌寒涼,致取變生之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