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蟠螭紋犀角杯(清蟠螭紋犀角杯 :四川省博物院)

清蟠螭紋犀角杯(清蟠螭紋犀角杯 :四川省博物院)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犀角杯作為一種我國古代酒器中最為珍貴的一種,曾在歷史上風光無限,更是古代王侯將相達官貴人用以炫耀的器具。清蟠螭紋犀角杯該器是清代留下的文物。物呈褐紅色,橢圓12花瓣形敞口,假圈足,似喇叭狀;一對較大的鳥首螭身,鳥喙張開,形態相同,相互對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蟠螭紋犀角杯
  • 器形
  • 材質犀牛角
  • 年代清代
  • 尺寸:最大口徑處14.5厘米
  • 文物現狀:四川省博物院收藏
基本信息,藏品鑑賞,相關資料,犀角杯介紹,

基本信息

【名稱】:清·蟠螭紋犀角杯
【器形】:
【材質】:犀牛角
【年代】: 清代
【尺寸】:杯高9.4厘米,最大口徑處14.5厘米。
【文物現狀】:四川省博物院收藏

藏品鑑賞

在四川省博物館的犀角杯藏品中,有一件清代雕刻的蟠螭紋犀角杯,上下肢體交纏在一起,以鏤空雕飾的方式作為杯耳;與耳相對的另一側,是一排縱向排列的五個凸棱,重疊在雲頭紋上。杯身採用高浮雕的方法,甚至還採用了透空半圓雕的方法,雕琢了十餘個神態各異的小螭在杯身各處,造型各異。每個小螭的頭型不盡相同,有象首的,有鳥頭,有獨角虬龍和雙角獸頭的等等,但不管什麼頭形,所有的靈獸全都為螭身,有昂首張望的,也有相互追逐撕咬的。杯的口沿飾回紋一周,近口沿處內外壁各飾雷紋一周;正面分別飾花瓣紋和回紋等。地紋用淺浮雕和線刻花瓣紋、獸紋以及回紋等紋飾作為裝飾,足部整齊排列11個頭朝上的線刻螭紋。

相關資料

蟠螭紋在春秋戰國時期青銅器玉器上就常出現,早先無角,後逐漸演變,且形態獨特,造型較為自由。
明代 曹明仲在《格古要論》中對犀角材質有如下描述:“凡器皿要滋潤,粟紋綻花者好,其色黑如漆、黃如粟,上下相透,雲頭雨腳分明者為佳”。從整體看,這件犀角杯造型上遵循了犀角的自然形態,瑰麗神秘的紋飾充滿了動感,精湛細緻的雕刻工藝讓人嘆為觀止,器身紋飾按疏密繁簡動靜的對比,以及大小及深淺的對比,主次分明,形象生動,線條流暢,色澤光亮油潤,晶瑩剔透,不論是雕工還是沁色,都是難得一見的犀角雕珍品。
從明代到晚清,數百年間,犀角杯由簡而繁,經歷了由質樸到奢華,再到對藝術境界的捕捉與探尋的蛻變,它們不僅是一個個工藝大師藝術靈感的再現,更是記載著犀角雕刻藝術的發展歷程。如今,它的魅力正在被越來越多的藏家關注,它珍貴的材質,精美的雕工,充滿深意的文化內涵,使得犀角杯成為牙角類古玩中的精品,在藝術品拍賣會中長盛不衰。2005年中國香港蘇富比秋拍上,一件明代犀角雕雙螭海棠形杯以1140.56萬元成交,創下當年中國文玩雜項的最高價。2006年在紐約蘇富比的“中國瓷器工藝品”專場拍賣會上,一件清康熙船型犀角杯,以203.2萬美元(約合1680.4萬元人民幣) 的成交價拍出,創下當時犀角雕拍賣世界紀錄。這件船型犀角杯包漿厚重,色澤深沉,褐中微泛紅色,且雕工精細,力壓其他瓷器拍品,創下該場最高成交價也在情理之中。
根據《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規定,任何獵殺犀牛和進行犀牛製品的交易都是違法的,即便如此,現今犀牛的數量仍然連年減少。因而,我們相信,隨著人們對犀角的不斷認識,流傳於世的犀角杯件件都很珍貴,它們的身價還將創出新高。

犀角杯介紹

犀牛,我國古代稱兕,犀角就是長在犀牛頭蓋骨結節上的角,又叫奴角,因為天生有凹下去而呈圓錐的形狀,故常被做成飲器使用,還被製成裝飾品如帶、釵、簪等。傳說犀角中有白紋如線直通兩頭,感應靈敏,故唐代詩人李商隱寫有“心有靈犀一點通”的詩句,用以比喻兩心相通。
對犀角的利用和記載,早在殷商時期的甲骨文中就有獵犀獲犀的記載。《韓詩外傳》有:“太公使南宮适至義渠,得駭雞犀以獻紂。” 駭雞犀指的是通天犀。《抱朴子.登陟》中也有:“通天犀,其角一尺以上,刻為魚而銜以入水,水常為開。”從商周時期始,人們就曾“以兕(雌犀)角為觚”,說明古人很早就知道酒性燥熱,犀角性寒、涼,對人有涼血、解毒、鎮驚、滋補的作用,因而就利用犀角製成器皿飲酒,以祛病延年,這可能也是為什麼如今市面上出現的犀角製品多為酒杯的主要原因。宋以前的犀角器皿只見記載而未見實物,1981年在浙江諸暨南宋董康祠的合葬墓(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中,發現的一套文房用品,內有犀角鎮紙二件,這可能是現在能見到的最早的犀角製品了。
犀角有亞洲與非洲犀之分,亞洲犀角的底盤為馬蹄形,非洲犀角為馬鞍形。一般亞洲犀角質優於非洲犀角,因而其所雕之物也珍於非洲犀角製品。犀角雕刻在竹、木、牙、角四大雕刻中,居首要地位,就在於其材料的珍貴難得和材質的藥用價值。
犀角杯的雕刻內容大致分為:花卉動物、仿古題材、人物風景和素麵四個大類,其中,花卉動物的犀角杯最多,仿古題材和人物風景的次之;造型主要分平底與錐底兩種,前者適合置於桌面,後者則更適合手握。從明代以來,到清乾隆,是犀角杯迅速發展的興盛時期,能工巧匠輩出,其中著名的犀角雕刻大師有鮑天成、濮仲謙、尤通等,他們雕刻的犀角杯設計奇巧,工細絕倫,各自運用了深、淺浮雕、鏤空雕及線刻等技法,在小小的一件犀角表面,甚至內壁上,疏密有致地雕琢出山水、松石、人物等紋飾,意境幽遠,是當時世人追捧的藝術珍品,據說乾隆皇帝厭倦了精雕細琢、紋飾繁縟的玉器,而對古色古香的犀角杯特別偏愛,情有獨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