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醫學院

清華大學醫學院

清華大學醫學院成立於2001年10月25日,首任院長由中國著名醫學科學家、兩院院士吳階平教授擔任。生物物理學家趙南明教授,結構生物學家施一公院士,神經科學家魯白教授,免疫學家董晨教授先後擔任常務副院長。2016年9月,董晨教授擔任醫學院院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華大學醫學院
  • 英文名:Tsinghua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 創辦時間:2001年10月
  • 類別:二級學院
  • 學校類型:醫學、工科
  • 屬性:學院
  • 所屬地區:中國北京
  • 現任校長:邱勇
  • 主要院系:基礎醫學系、生物醫學工程系、公共健康研究中心
學院師資,科研成就,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研機構,歷史沿革,學院領導,

學院師資

醫學院現有專職教師83人,其中教研系列56人,教學系列8人,研究系列19人。教師隊伍中,諾貝爾獎獲得者1人,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千人計畫教授11人,青年千人計畫引進8人,萬人計畫--領軍人才1 ,萬人計畫--青年拔尖人才1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6人,青年長江學者2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6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6人,校百人計畫引進人才4人。

科研成就

學院開設了20多門高水平的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其中5門課程建成“清華大學精品課程”。榮獲北京市教學成果獎1項,清華大學教學成果獎6項。編寫、出版了20多部教材和專著,其中“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2部,“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1部。至今,基礎醫學系已經有兩位教授獲得牛頓高級學者稱號,3位教授獲得談家楨生命科學獎,一位教授的科研成果榮獲國務院頒發的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1位教授的科研成果榮獲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等等。近5年來,基礎醫學系老師獲得國內外大小獎項總計40餘項。

人才培養

本科生
生物醫學工程是工程學、生命科學和醫學緊密結合的交叉學科,它將工程學的原理和方法與生命科學的原理和方法有機結合,從分子、細胞、組織、器官、系統、人體等多層次發展這些領域的新概念和新知識,研製用於預防、診斷、治療疾病及促進健康的創新性醫療設備、生物製劑、生物材料、生物過程、植入設備等。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的發展,為人們更全面地探究人體、更快捷地診治疾病、更有效地促進健康提供了可能。生物醫學工程是世界範圍內極具前景的朝陽學科之一,也日益成為當今社會最受關注的領域之一。
研究生
基礎醫學系的研究生培養工作是建立在生物學專業研究生培養的基礎上。醫學院成立以來,在清華大學生命學院生物學研究生培養方案的引領下培養自己的研究生,2008年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1篇。2007年以來,多位青年學者回國加盟基礎醫學系,不僅拓展了基礎醫學系的生物學研究方向,而且給年輕的醫學院帶來了勃勃生機。基礎醫學系PIs的研究方向已包括神經科學、膜蛋白與重大疾病研究、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是全國第一批建立的學科點(1979年建立),也是我校所擁有的19個全國重點一級學科之一。生醫建設的兩門研究生課程獲得“清華大學精品課程”稱號,《數位訊號處理》、《醫學成像系統》《隨機信號統計處理》等教科書都成為了研究生推薦教材。
2011年公共衛生健康學科面向全國招收公共衛生專業碩士(MPH)研究生,並將國際先進的公共健康理念貫穿於研究生教學之中,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多學科融合。2013年,為回響國家“一帶一路”的號召,公共健康研究中心受教育部委託培養國際公共衛生碩士研究生(IMPH),截止2016年9月,已經連續年招收了來自亞非拉國家的53名學生。
臨床醫學博士
培養目標 ---國際化的醫師科學家
醫學實驗班學制8年,按照國際的醫學教育標準培養醫學博士,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高層次的臨床醫師家(Physician Scienist)。
培養模式:“3+2+3”綜合模式。前3年在清華大學系統而紮實地學習生物科學和基礎醫學的課程,中間2年進入國外前沿實驗室接受嚴格而專業的科研訓練,最後3年回歸國內大型綜合性醫院接受系統的臨床實踐技能的培訓。
培養優勢:1)唯一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醫師科學家的頂級教育計畫;2)唯一塑造未來醫學領軍人才的頂級培養過程;3)唯一融入綜合性大學的頂級培養環境;4)唯一採用國際化雙導師制的頂級培養模式。醫學實驗班為未來100年的醫學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醫學實驗教學中心
醫學院醫學實驗教學中心組建於2011年,基於學院“培養新一代的醫師科學家(physician scientist)”的八年制醫學博士培養理念及其所需的現代化基礎醫學教學的長期規劃和設計,中心圍繞基礎醫學及相關的生命科學等各學科的實驗實踐類教學開展全方位的工作。目前,劉曉玲博士擔任醫學實驗教學中心主任。

學科建設

醫學院下設2個系1箇中心-基礎醫學系、生物醫學工程系和公共健康研究中心,建立了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生物醫學工程和公共健康四大學科,兩個一級學科生物學、生物醫學工程。

科研機構

生物晶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生物晶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是經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准成立的,在我國生物晶片領域研發實力最強、產品及市場銷售規模最大的國家級研究開發機構。前身是清華大學生物晶片研究與開發中心。2000年9月30日,根據國家發改委指示以清華大學為依託,聯合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和軍事醫學科學院等三家科研單位共同發起成立生物晶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暨博奧生物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心暨公司”)。2007年9月正式通過國家發改委的驗收。
清華大學醫學系統生物學研究中心
清華大學醫學系統生物學研究中心成立於2004年10月,是生物晶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和清華大學醫學院共建的多學科交叉轉化醫學研究中心。中心自成立以來,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計畫、973計畫、教育部985工程以及北京市科技基金等國家、各部委和地方政府的重點科技項目的支持下,以生物晶片技術為平台,以高通量、高度自動化的“組學研究”為主線,進行醫學系統生物學研究和轉化醫學套用產品開發。

歷史沿革

2002年9月教育部、衛生部兩部領導簽署了清華大學與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緊密合作、共建“清華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的協定,中國協和醫科大學進入“211”和“985”工程建設項目。此協定在2007年5月的新協定誕生後終止。
2006年9月,根據清華大學和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簽署的《清華大學和中國協和醫科大學關於落實兩部協定的實施意見》,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更名為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
2007年,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正式更名為“北京協和醫學院”。

學院領導

職務
姓名
職責
院長
董晨
主持全面工作,負責重大行政、財務工作;分管學科建設、人才引進工作。
黨委書記
洪波
負責黨委全面工作,配合行政執行工作及思想工作;分管生物醫學工程系工作。
副院長
吳勵
負責教學全方面工作。
副院長
祁海
科研項目,平台建設,博士後。
副院長
吳清玉
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
副院長
董家鴻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院長。
副院長
張玉琪
清華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院長
黨委副書記
劉清飛
負責學生管理工作。
基礎醫學系
林欣(系主任)
常智傑(副系主任)
李海濤(副系主任)
生物醫學工程系
王小勤(系主任)
王廣志(常務副系主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