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源村(福建寧德市壽寧縣清源鎮清源村)

清源村別名南門坑底。東鄰余山崗至角林5公里,西與烏石嶺交界至竹坪5公里;北與三望洋接壤至縣城7公里,南連外韋村至三頭湖西山頂3公里。村落總面積7.7平方公里,;年均氣溫14.3℃,現全村人口354戶,1542人,耕地860畝。轄清源、姜厝、底洋仔三個自然村,15個村民小組。 歷史上南門坑底、姜厝、外韋三村總稱青石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源村
  • 別名:南門坑底
  • 年均氣溫:14.3℃
  • 海拔:908米
歷史來源
壽寧未建縣前
,清源屬政和縣十八都轄地。明景泰六年(1455),壽寧建縣後,始隸屬壽寧縣
福建省寧德市壽寧縣清源鄉清源村
清源村村民主要分為韋氏和卓氏兩大宗氏。卓氏始祖於康熙三年(1664)從福安縣韓陽坂因水災遷居南門坑底(今清源村)與韋氏始祖同村定居繁衍,至今已有340多年。因該村溪流清澈,源出坑底村後,故後人將其改名清源,一直延續至今。
清朝鹹豐光緒年間(1858-1890),清源村的卓麟英被欽賞三品武義大夫參將,其家宅在當地俗稱“洋壋厝”,規模較大,頗為壯觀。韋氏原住浙江省景寧縣道化村,於400多年前因水災遷入壽寧縣在坊出南門青竹嶺堡坑底村。韋氏自遷入該村以來發展迅速,現為該村人口比例較大的宗氏。自遷入以來人才輩出,民國元年韋北傑(韋昌德)曾擔任閩浙贛三省司令。
清源村現留有清代古民居建築十餘座,其中卓麟英寧建造的“洋壋厝”景觀資源尤其豐富。該屋起建時占地十餘畝,下水道全部用手工雕鑿的方塊石組拼而成,能容一人進出;東西南圍牆交十餘米,牆面寬2.6米,牆頭按等距離建有牆樓室。正屋大門分二層,外層用十公分厚的樟木匝上鐵片條,門四周用成噸至十來噸的大青石經雕鑿後圍成門框,石門框兩旁的石雕對聯是:“雲台繩祖武,仙案起人文”。門上豎立著題為《武冀第》的直石匾。另屋內還有一石灶只用二塊大青石手工周鑿磨光後合併而成。洋壋厝建於清末鹹豐年間,因當時政局不穩,盜匪叢生,故整座房屋模仿城牆,城門樓建築,土匪來襲時便於防禦和避難。
此外,在清源、外韋、姜厝三村水口由遷居清源的卓氏三世祖秉嵩公於鹹豐三年建造石橋,後幾經其後代子孫為首集眾人之力修建為現在的廊橋,此橋有古石碑銘之《嵩翁橋》,橋上塑有佛相,與坑底、外韋兩村對石山麓大王所設立的社稷壇一樣,民眾不時前往祭祀,香火連綿不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