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縣城保衛戰

1934年10月,由於“左”傾領導者的錯誤指揮,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失利,中央蘇區主力紅軍被迫實行戰略轉移。主力紅軍長征後,蔣介石先後在閩西一帶調集了八個正規師的兵力,對我蘇區進行猖狂“清剿”。至11月6日,歸化縣城失陷後,整個閩西蘇區僅剩清流、寧化西程縣城未陷敵手。11月23日,敵五十二師盧興榮部5000餘人在清流、寧化交界的林畲集清,為進犯清流作準備。25日,盧敵進占距清流城區僅40餘里的嵩溪。兵臨城下,清流危在旦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流縣城保衛戰
  • 時間:1934年10月
  • 相關事件:第五次反“圍剿”失利
  • 影響:損失慘重
保衛戰背景,總結,

保衛戰背景

清流縣城背靠高山,三面環水,易守難攻,但城內面積狹小,若遭遇圍困,彈藥給養補充不易,撤退困難。此時城區及周邊地區的防衛力量也僅剩游擊隊、保衛隊、閩贛十八團一部和縣、區、鄉蘇幹部共600餘人,敵我力量對比十分懸殊。當時閩贛軍區的領導者,沒有審時度勢,仍然奉行錯誤路線,指示清流“備足糧食、堅師城池”。在錯誤的指揮下,清流縣委、縣蘇政府也提出了“與城市共存亡”的錯誤口號,指揮區區的600餘人的地方武裝與敵正規部隊展開正面搏殺。
11月26日清晨,敵五十二師以第三0七團由林畲向嵩溪移動,用以阻擊我湖村方向的援兵;以師司令部及師直屬隊的一五六旅另三0八團一個營由嵩溪、大路口沿牛屎塘方向進攻縣城;經三0八團另兩個營由嵩溪、嶺下沿供坊方向夾攻縣城。上午11時左右,敵軍大部進入預定作戰區域開始向城關攻擊。敵一部進入城關五里亭附近時,遭我前衛哨兵抗擊,激戰之後,我游擊隊因寡不敵眾撤向城北高地,12時許,該敵攻占五里亭高地,隨即用機槍對我城內猛烈掃射,並組織槍渡入城。與此同時,敵另一部在嶺下,供坊一帶與我增援部隊遭遇,雙方展開激戰,戰至下午2時半,因我方兵力不足,不得已撤回下戈駐地。隨後,敵以大部由西南城牆缺口突入城內,另以一部快速繞至南門外,堵截我軍南撤。當敵軍渡河入城時,清流縣委、縣蘇率游擊隊等人員撤至縣軍事指揮部駐地,利用圍牆等為工事,與敵展開激烈巷戰。戰至下午5時,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清流縣城完成陷於敵手。除保衛局長梁國斌率部分游擊隊、少先隊突出重圍撤往寧化之外,僅城內就有縣委書記林聖才、宣傳部長蘭汝等60多人壯烈犧牲,縣蘇主席、副主席等100多人被俘,不久亦被敵殺害。

總結

清流縣城保衛戰是土地革命時期清流縣城內發生的一場最為慘烈的戰爭,也是清流縣委、縣蘇盲目執行“左”傾錯誤路線教訓最為慘痛的一戰。這一仗,使土地革命以來清流培養起來的革命力量幾乎喪失殆盡,損失慘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