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峪河

清峪河

清峪河。陝西省鹹陽市三原縣的一段內河。發源於耀縣照金西北的野虎溝(亦稱野虎嶺),全長143公里,總流域面積699平方公里。

河流年平均入境徑流量1633萬立米,清峪河含沙量,年平均151.88公斤/m3。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峪河
  • 外文名:Qingyu River
  • 發源地:野虎溝(亦稱野虎嶺)
  • 全長 :143公里
  • 流域面積:699平方公里
  • 徑流量:1633萬立米
  • 含沙量:年平均151.88公斤/m3
水系構成,水文特徵,歷史變遷,主要支流,

水系構成

清峪河源於照金鎮西北石門山下的後洞一帶,西行經照金鎮、火食店,南流至河裡納雷神廟河水,至高爾原納馬鞍嶺河水,又南流至前咀子納白瓜河水,經梁家河村,至白村河納炭村河水,再經斜坡朱村至朱坊納里寨河水,經乙社納固縣河水,至砥石河入三原縣境。本縣境內河長41公里,流域面積209.4平方公里,河床平均比降8.5‰。多年平均徑流量1630立方米,流量0.13秒立方米。
清峪河,據《水經注》載,東漢時“五丈水出石門山謂之清水”,故名清峪河,又名清水河。發源於石門山東南部,即耀縣照金鎮之西野虎溝。向東南流,從本縣東部邊界的固賢鄉北沿渠村—嘴頭村流過,於岩窯村入三原境,至魯橋鎮西南交龍堡(雙河口)與冶峪河匯流後,名為清河,再轉向東流,到臨潼櫟陽鎮於渡村入石川河,全長143公里,流域面積699平方公里。本縣境內長11公里,流域面積33.4平方公里。清峪河在本境切入黃土高塬,縱坡變緩,主流擺動,川道寬闊。河床比降8.3%,河谷平均寬度約20米,谷底有較平坦的川台,常流量0.16~0.2立方米/秒。
發源於耀縣照金西北的野虎溝(亦稱野虎嶺),經照金鎮、高爾原、前嘴子至底石河進入三原縣縣境。入境後自新興岩窯村西北東南向流,於孟候原、豐原間南下,經洪水、岳村、馮村、樊家河、楊杜村、第伍村、於峪口出峪。出峪後繞魯橋鎮西,過坊南魏至吳家道,又西折過李凹村、窩橋馬村、李家莊,轉南至交龍堡(雙河口),同來自涇陽地界的冶峪水相匯後統稱清河;再繞西劉村東折過縣城,經臨履堡、李家橋、王店、趙渠、許渠張、白龍灣,至芬李村東入臨潼縣境,繼流入石川河注渭。全長143公里,縣境內長68.6公里;總流域面積699平方公里,縣內188.4平方公里;平均比降3.22%。,河溝平均寬170米左右。縣境內有一、二級支溝205條,總長147公里;三級毛溝41條,總長19公里。具有常流量性質的支毛溝為數不多。
清峪河

水文特徵

清峪河經高爾原、前嘴子、三聯水庫調蓄引用後,年平均入境徑流量1633萬立米,其中6~9月徑流量占46%。據統計,1958年流量為251m3/秒,1964年191m3/秒,1978年202m3/秒,1981年251m3/秒。歷史最大洪峰流量:樊家河為1160m3/秒,龍橋2750m3/秒,均出現在1933年7月21日。
另據三原舊縣誌載,宋建隆二年(961)“三原水漲,八復渠河口下切數丈”(八復渠首即今雙河口);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夏,“大雨如注,水越龍橋,漂沒百里”;清康熙三十年(1691),“大水,龍橋幾傾”。參照史料,採用洪痕法測算,宋建隆二年清河洪峰流量在1000m3/秒左右;明、清兩次洪峰流量雙河口以下均在2000m3/秒左右。
清峪河含沙量,年平均151.88公斤/m3,其中6~9月平均為115.1公斤/m3,占全年的75.8%。含沙量最小值為零,但洪峰期可達400公斤/m3以上。侵蝕模數20世紀60年代年平均1090噸/平方公里。70年代年平均高達2630噸/平方公里。

歷史變遷

《清峪河灌溉簡史》載,從三國曹魏太和元年(227)至清末(1911)。縣境內先後有源澄渠、八復渠、木漲渠、工進渠等5條大渠(現已全廢),從清峪河引水灌田,使灌區成為“富庶地區”。
建國後,縣委、縣人民政府組織全縣民眾,先後在清河沿線修建了前嘴子、馮村、李家橋、趙渠等中、小型水庫和抽水站多處,灌溉農田10萬畝。

主要支流

清河屬石川河主要支流,發源於耀縣尖坪以上,流經耀縣、淳化、三原、臨潼4縣,在本縣徐楊鄉花李村入境,於交口鄉田家村匯入石川河,主河道長153.8公里,在本縣境內長28.6公里,控制流域面積186.3平方公里(包括在石川河內),給本縣年提供徑流量為4709萬立方米(包括在石川河內)。
濁峪河。系清河一級支流,發源於耀縣小丘鄉北部的安溝村,南流至耀縣涼泉坡進入本縣境。入境後穿越豐原、白鹿原間南流,經邵村、謝家岩、楊家坡,於北草渠轉東南流,過瓦窯、柴家壕、李寨、龐家至豐王,流向偏西南,經寅王、翟家坡,於樓底村西北出峪。出峪後受人工圍堰阻攔折東入清惠一支渠,旱時引灌農田;澇時以排水渠南引注入清峪河,龕長54.8公里,縣境內長32.8公里;流域面積241平方公里,縣境內162.1平方公里;河溝平均寬120米左右,總比降7.91%。
濁峪河年平均入境徑流量為364萬m3;洪峰流量(樓底),1933年7月21日為843m3/秒。1953年219m3/,1979年677m3/秒。濁峪河流經黃土地區,天然植被差,溝壑發育,沖蝕嚴重,侵蝕模數及含沙量均大於清峪河;但水質較好,人飲、養魚均佳。1956年,縣人民政府組織民眾在小道口和南王修建了兩個小型水庫,攔淤析水,灌溉農田。
冶峪河。系清峪河一級支流,發源於淳化縣英烈山,全長79公里,流經涇陽縣地,至交龍堡匯入清峪河,年平均入境流量403萬立方米。
常村溝系清峪河的一級支流,源於爺台山東南麓,流向東南,出縣境後於三原縣洪水附近入清峪河。全長19.5公里,流域面積21.3平方公里,河谷寬約10米,河床比降40‰,下游常流量0.0345立方米/秒。在主溝上、中、下分別建有常村水庫、沿渠水庫和天然形成的嘴頭水庫。
水利工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