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四方黃龍旗

清四方黃龍旗

此展品為清代文物。204厘米×142厘米。1881年,時任北洋通商大臣的李鴻章上奏清廷要求改三角龍旗為四方,自此四方黃龍旗成為近代中國第一面國旗。龍旗上圖案為“飛龍戲珠”,採用雙面繡法,圖案顏色艷麗,質地棉麻。從旗褲來看,明顯有使用過的痕跡,據專家鑑定該旗幟很可能曾懸掛于軍艦上。現收藏於合肥市李鴻章故居陳列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清四方黃龍旗
  • 館藏地點: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淮河路208號
  • 所屬年代:清
  • 尺寸:204厘米×142厘米
  • 所屬博物館:合肥市李鴻章故居陳列館
  • 所屬地區:安徽合肥
文物介紹
1866年,清政府主管對外交涉的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設計了一面龍旗,來作為中國艦船的旗幟。這是一種黃色三角旗,選用正黃色羽紗製作,旗上畫有“飛龍戲珠”的圖案。龍為青色,五爪,昂首向上;珠為赤色。旗上的黃色代表滿族,飛龍象徵中國。總理衙門奏定頒行的這種三角形黃龍旗,最初主要是為方便“僱船捕盜’而設計的。但它實際上成為中國最早的國旗,同時也是最早的海軍旗和商船旗。1881年,時任北洋通商大臣的李鴻章上奏清廷要求改三角龍旗為四方,自此四方黃龍旗成為近代中國第一面國旗。1888年制定的《北洋海軍章程》進一步作了明確。根據“旗式以長方為貴,斜長次之’的慣例,新制定的國旗為長方形,仍選用正黃色羽紗製作,原有的“飛龍戲珠’圖案予以保留,顏色依舊。由於原有的五爪飛龍是直接畫在旗上的,難以經久,所以改用藍色羽紗鑲嵌飛龍。清政府沒有制定專門的陸軍旗、海軍旗和商船旗,一律按規定懸掛國旗。這樣,長方形黃龍旗遂成為正式的海軍旗,同時也是海軍艦首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