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嘉慶款石雕蟠龍柱一對

清嘉慶款石雕蟠龍柱一對

此展品為清代文物。高216厘米,直徑24厘米。青石材質,每根石柱上各雕一蟠龍,昂首挺胸,張口吐舌,龍鬚擺動,龍爪剛勁有力,一足踏于波濤之上,另一足握珠,其間裝飾海水紋、朵雲紋。龍柱上雕飾八仙和蝦兵蟹將等神話人物。兩柱頂部各刻有“嘉慶丁卯年吉旦”、“弟子高芳香敬題”的字樣。現收藏於廈門市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清嘉慶款石雕蟠龍柱一對
  • 館藏地點: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體育路95號文化藝術中心
  • 所屬年代:清
  • :216厘米
  • 直徑:24厘米
  • 所屬博物館:廈門市博物館
  • 所屬地區:福建廈門
文物介紹
此對龍柱上的蟠龍矯健靈動,線條舒展流暢,圖案繁而不雜,可以稱得上是清代閩南石雕中的上乘之作。龍柱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據史料記載,早在五代時期就出現龍柱。福建石雕龍柱最早見於北宋時期。座落於福建仙遊縣境內的無塵塔,始建於唐代,北宋初年重修,其底層正門石柱上就浮雕有祥雲龍紋圖案,左為降龍,右為升龍。宋代龍柱大多用於佛教場所。到清代龍柱的使用更加普遍。閩南地區的廟宇不論大小,大多都有信徒捐建的龍柱以壯聲威。 中國清代閩南石雕作品大多採用青石雕刻,這種石料韌性較好,適宜雕刻。福建惠安縣境內的青石材質上乘。這對蟠龍柱就是由惠安境內所產青石雕刻而成的。中國石雕界素有“北有曲陽,南有惠安”之說,惠安石雕在中國石雕界享有盛譽。在藝術風格上,惠安石雕形神兼備,具有一種動態美,在細節上突出纖巧、繁縟、精巧和神奇的特點。 清代是惠安石雕大發展時期,工匠們的創作手法多種多樣,有浮雕、透雕、線雕和沉雕等。廈博館藏這對清嘉慶款石雕蟠龍柱,利用高浮雕手法雕刻而成,工藝十分精湛,其龍身突出,在結構上體現了“三才之道”。所謂“三才之道”就是龍體的前、中、後三段各占三分之一,而且龍的胸部至尾部呈三曲水波狀,又被稱作一波三折。這種龍體結構既體現了當時人們的審美取向,同時也蘊含著深刻的文化內涵。中國古人認為宇宙有“天、地、人”三才,用此三才之道設計建築物可以達到天、地、人合一之目的,從而使人得到天地的保佑。這對石柱上的蟠龍雕飾運用“三才之道”,也正是人們祈求天地護佑的表現。 此外,這對蟠龍柱還集多種雕刻技藝法於一身,工匠運用淺浮雕、高浮雕和透雕等多種工藝,將龍雕刻得玲瓏剔透,極富立體感。龍的姿態生動,線條流暢,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感受,是閩南石雕中的精品,它既體現出清代工匠高超的技藝,同時也反映了中國古人對龍崇拜的情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