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青花福壽尊

清乾隆青花福壽尊

原型:清乾隆青花纏枝蓮紋雙鳩耳尊尊,仿青銅器式樣燒制,其腹部加大顯得更為粗壯穩重。高39cm,口徑cm,足徑cm,尊直口,短頸,勁與肩飾對稱鳩耳銜環,碩腹下垂,圈足微撇。底書“大清乾隆年制”6字篆書款。深藏台北故宮博物館,全球僅此一件,國家一級文物,清宮廷陳設大器,極為少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乾隆青花福壽尊
  • 館藏地:台北故宮博物館
  • 地位:國家一級文物
  • 年代:清乾隆
基本信息,外形特徵,紋飾特徵,文物評價,文化底蘊,歷史題材,特點發展,封面瓷器,深藏台北,文化價值,欣賞青花,

基本信息

名 稱:清乾隆青花福壽尊(又名中華第一福壽尊)
清乾隆青花福壽尊
類 別:瓷器、青花瓷、清青花
年 代:清乾隆
文物隸屬:清朝景德鎮御窯廠燒制
文物現狀:深藏台北故宮博物館,嚴禁拍賣的國家一級文物,價值無可估量

外形特徵

尊高39cm,口徑17.3cm,肚徑30.4cm,足徑19.2cm。仿青銅器式樣燒制,其腹部加大顯得更為粗壯穩重。尊直口,短頸,勁與肩飾對稱鳩耳銜環,碩腹下垂,圈足微撇。底書“大清乾隆年制”6字篆書款。

紋飾特徵

全器自口沿而下共分六層紋飾裝飾,分別為:卷草紋、纏枝花卉紋、如意雲頭紋、纏枝花卉紋、蓮瓣紋和卷草紋。其腹部繪纏枝花卉紋樣,“纏枝紋”一般橫向綿延,在高度不大橫向圍繞連線的平面中具有較大優勢。此件雙鳩耳尊器形挺拔,縱向空間大,無疑繪畫難度極高。為了使構圖飽滿,制瓷大師根據鳩耳尊的特殊狀況,設計出巧妙圖案:在構圖方式上以纏枝紋飾的繪法為主,使用乾隆時期獨特的勾蓮紋構圖方式,使畫面既能橫向展開,又能上下呼應。波線流暢,波峰和波谷各繪覆仰相對的花頭,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已經盛開。蓮花瓣瓣尖飽滿,花瓣局部留白,以表現花瓣之間的間隔。牡丹花頭碩大,花形分為俯視和側視兩大類,花蕊四周繪出一層層的花瓣,花蕊不塗色,與花瓣形成白與青的對比,花冠橢圓形或近似圓形。葉片飽滿,葉尖隨葉緣面自然彎曲。此尊全器紋飾布局十分巧妙,清新悅目。且耳部雙環,以藍地留白環紋裝飾,極為少見。全器青花發色鮮艷翠亮,採用仿明早期青花的點染法描繪,為典型清代宮廷陳設大器,極為少見。

文物評價

清乾隆青花瓷屬於“清三代”經典瓷王,屬於奇貨可居。乾隆青花福壽尊是乾隆時期很有代表性的作品,清宮廷陳設大器之一,極其少見。

文化底蘊

歷史題材

乾隆孝母事跡幾百年來一直感動著天下人,也是中國仁孝的典範代表之一。乾隆為母親祝大壽下令景德鎮御窯廠精心燒制了精美的青花福壽尊,尊仿青銅器式樣燒制,其腹部加大顯得更為粗壯穩重。尊直口,短頸,勁與肩飾對稱鳩耳銜環,碩腹下垂,圈足微撇。它不僅代表了乾隆時期制瓷工藝水平,也凝聚了中華民族仁孝美德。成為清宮廷陳設大器之一,極其罕見。
乾隆帝對母親有言必遵,平日與其左右不離,遇萬壽節必率王大臣行禮慶賀,六十、七十、八十慶典,一次比一次隆重。特別是太后八十萬壽,年已六十的皇帝還彩衣蹈舞,承歡膝下。使太后享盡了人間的“福、祿、壽”。《裕陵神功聖德碑文》中言乾隆帝“事孝聖憲皇后四十二年,晨昏問侍,扶掖安輦,極尊養之,隆祝厘讓,善至於終身”。
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為母親祝壽在圓明園內建大報恩延壽寺、清漪園樂壽堂,西湖改名為昆明湖。乾隆命唐英任督陶官,燒造出精美絕倫的青花福壽尊,此尊燒製成後擺放在樂壽堂。此件青花福壽尊堪稱清代皇室最尊貴的陳設大器之一,“她”凝聚了乾隆對母親的大孝之心,讓天下臣民無不樂樂稱道傳頌,成為天下人美談。《後漢書》載:“八十九十禮有加賜,玉杖長九尺,端以鳩鳥為飾。鳩者,不噎之鳥也,欲老人不噎。”鳩耳有“長壽”之意。
百善孝為先,以孝治天下,清漪園中體現的孝心,不僅是乾隆作為兒子心意的表達,也是作為君王的一種政治姿態,以此將自己對儒家仁孝之道的推崇彰顯於世,而這種道德的宣揚,在大江南北的漢族民眾中更容易深入人心。

特點發展

康熙青花與雍正乾隆組成青花瓷器的“青花三盛世”。乾隆時期由於乾隆皇帝酷愛各類工藝美術品,可以求精、求奇、求巧,景德鎮官窯瓷器的生產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和更近一步地加強。青花瓷器的生產在雍正時期很盛行,乾隆時期繼承了雍正青花而有截然有別。作為陳設的大件器,如以象耳、螭耳、鳳耳裝飾的各種大瓶、各式鹿頭尊、雙鳩耳尊等都比雍正朝更為盛行。
乾隆青花瓷器的紋飾繁縟,圖案化、規矩化的較多,其特點是講究對稱。前期青花色澤仍保留著雍正青花的一些特色,色彩純正、鮮亮穩定,紋飾層次清晰,以仿宣德青花藍中泛黑為時尚。乾隆青花瓷器既不同於康熙青花多層次、重渲染的風格,也有別於雍正青花呈色較為淡雅的風格,紋飾也多以寓意吉祥的圖案居多。有的甚至根據宮中傳旨燒制的。
乾隆青花福壽尊是乾隆時期最具代表性的瓷器,完全屬於乾隆朝瓷器的特點。清宮廷陳設大器之一,極其少見。青花福壽尊器形似鹿頭尊狀,整體器形紋飾寓意:“高官厚祿,花開富貴,福壽康寧,喜事連連”。頸側加飾鳩耳銜環,取鳩耳“長壽”之意。
康、雍、乾“青花三盛世”的青花呈色特點:乾隆青花沒有康熙青花翠蘭色調,但青花發色比雍正青花要深。雖然康熙、雍正青花瓷器中仿宣德青花較多,但不如乾隆時期,乾隆仿品除青花中的黑色斑點外,連釉的特徵也進行模仿。這部分青花瓷器在乾隆青花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乾隆青花的基本色調,較雍正青花呈色深重,在深藍色中微閃紫紅。

封面瓷器

2009年12月故宮博物院編、李輝柄(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著、紫禁城出版社出版,清乾隆青花福壽尊被作為典型的青花瓷印刷在封面上。書中詳細介紹了陶瓷鑑定學與方法論、青花瓷器的出現及發展、青花瓷器的原料與鑑定、青料的呈色與青花瓷器的斷代、青花瓷器的造型、紋飾、款識以及年代依據等方面的科學知識。
乾隆青花福壽尊作為經典的青花瓷器,書中從造型、結構、紋飾、底款、呈色等幾方面詳細的描述和分析,橫向與康熙青花和雍正青花從造型和紋飾上比較,縱向與元代青花和明代青花從青料呈色和器皿造型發展上進行了深入研究,擺出了大量論證。

深藏台北

台北故宮博物院是中國著名的歷史與文化藝術史博物館。坐落在台北市基隆同北岸士林鎮外雙溪,始建於1962年,1965年夏落成,占地面積1.03萬平方米。中國宮殿式建築,共4層,白牆綠瓦。院前廣場聳立由6根石柱組成的牌坊,氣勢宏偉,整座建築莊重典雅,富有民族特色。建築設計吸收了中國傳統的宮殿建築形式,淡藍色的琉璃瓦屋頂覆蓋著米黃色牆壁,潔白的白石欄桿環繞在青石基台之上,風格清麗典雅。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品包括清代北京故宮、瀋陽故宮和原熱河行宮等處舊藏之精華,以及海內外各界人士捐贈的文物精品,共約60萬件,分為書法、古畫、碑帖、銅器、玉器、陶瓷、文房用具、雕漆、琺瑯器、雕刻、雜項、刺繡及緙絲、圖書、文獻等14類。博物院經常維持有5000件左右的書畫、文物展出,並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辦各種特展。館內的展品每3個月更換1次。
清乾隆青花福壽尊(原名:清乾隆青花纏枝蓮紋雙鳩耳尊)於抗日戰爭的前夕,作為重點文物國民政府準備南遷。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侵占東北後,開始南運。1933年2月6日,北平戒嚴,華北情勢告急,青花福壽尊隨第一批南遷文物抵達上海。1936年12月,南遷文物由上海轉運南京。1937年8月,上海爆發淞滬會戰,南遷文物遷至長沙;隔年11月再轉運至貴陽安順暫置(1944年再運往四川巴縣)。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南遷文物先集中運至重慶。1947年6月,南遷文物由重慶循水路運回南京,至12月全數運抵。1948年人民解放戰爭勝利在即,國民政府令故宮博物院挑選貴重文物以軍艦轉運台灣。

文化價值

1、 欣賞:青花之美,美在幽靜和高雅,而青花瓷優美飄逸的線條,更是青花搖曳生姿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近年來,“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時期)的官窯青花瓷器受到市場熱捧。這首先是由於“清三代”的瓷器燒制技術已經相當成熟,又加上康、雍、乾三朝帝王對瓷器的熱愛,不惜耗費人力、物力、財力精心製作,所以燒制出的青花瓷器堪稱是中國陶瓷史上的巔峰之作,具有較高的藝術觀賞和收藏價值。
2、 陳設:“黃金有價,藝術無價”,隨著社會審美和藝術鑑賞水平的提高,現代家居裝飾中越來越追求文化品位和藝術氣息。沒有藝術品的裝潢,住宅家具越高檔越顯平庸。藝術品不僅可渲染家居生活的情趣,又可反映主人的文化品位。因此在裝潢中真正起畫龍點睛作用的是藝術品。而在眾多的藝術品中,瓷器歷來要顯得名貴得多。它凝結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審美情趣,被人們稱之為代表“中華文化精髓”的“純自然藝術”。藝術精品瓷不但能給家居營造一些古色古香的韻味,使家居顯得儒雅、高貴,透出東方文化的神秘和內斂,而且還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故縱觀古今中外,顯赫家族皆有大量瓷器精品,被代代相傳下來成為“古董”。因此我國古有“室無瓷不雅,人無瓷不貴”的說法。
3、 傳承:“白色的金子”、“上天賜予的靈物”,國際視野中的陶瓷,與其說是有形的器物,毋寧說是一種珍貴价值的象徵。這種價值的核心,正是以陶瓷作為重要載體的中國精神與中國生活。千年中國,窯火熊熊,作為僅存於世的人類文明古國——中國,以其極具普世價值文化穿越時空,歷久而彌新。中國精神“天人合一”的精髓,中國生活親近自然、寧靜悠遠的歸依,以及它們在瓷器上所彰顯出來的和諧之美與淡泊之致,深深契合了中國傳統生活,正越來越成為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環境與健康問題日益嚴重的大多數現代人的共識!傳承,不僅僅是器物的代代相傳,歷史文化以及對生活真諦感悟的延續更甚重要!
4、 升值:隨著近年來古瓷越來越高不可攀,藏界的目光漸漸轉移到當代名家瓷器的身上,推動當代名家瓷器近年來價格穩步上漲。當中漲勢最明顯的當屬景德鎮瓷器,價格平均年漲幅達30%,一些名家作品的價格甚至一年上漲了300%。在“珠山八友”之後,九位目前在景德鎮泰斗級的大師組成“昌南九老”,他們的單件作品雖然目前已經屬上幾萬元級別。仿古瓷器自明清以來比較受歡迎的品類,遠比現代大師瓷價格更高,漲幅更穩定,同時也是陶瓷研究人員需要攻克的課題。仿古瓷的升值很難用準確的數字來描述,在傳承的過程中也逐漸成為了“古董”。

欣賞青花

近年來,“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時期)的官窯青花瓷器受到市場熱捧。這首先是由於“清三代”的瓷器燒制技術已經相當成熟,又加上康、雍、乾三朝帝王對瓷器的熱愛,不惜耗費人力、物力、財力精心製作,所以燒制出的青花瓷器堪稱是中國陶瓷史上的巔峰之作,具有較高的藝術觀賞和收藏價值。
不同的“清三代”的青花瓷收藏價值不同,具體到每件瓷器的價值還要看該瓷器的鈷料、發色和藝術水平等方面。
第一、看鈷料
青花瓷鈷料種類分為蘇泥麻青、平等青、石子青、回青等幾種。青花瓷鈷料的種類:
1、蘇泥麻青,又稱蘇泥勃青、蘇勃泥青、蘇麻離青等,其名稱的來源,一說是來自波斯語“蘇來曼”的譯音。這種鈷料的產地在波斯卡山夸姆薩村,村民們認為是一名叫蘇來曼的人發現了這種鈷料,故以其名字來命名此料。另一種說法是,蘇泥麻青應為蘇麻離青,是英文Smalt的譯音,意為一種藍玻璃。此料屬低錳高鐵類鈷料,故青花呈色濃重青翠,有“鐵鏽斑痕”,俗稱“錫光”。元代青花的一部分和明代永樂、宣德官窯所用青料均是這種,產地均在古波斯或今敘利亞一帶。
2、平等青,又稱陂唐青,產於江西樂平。明代成化、弘治、正德早期時使用。此料呈色淡雅、青亮、穩定,尤其使成化青花器名噪一時。
3、石子青,又稱石青,產於江西高安、宜豐、上高一帶。此料單獨使用時,青花發色灰暗甚至發黑,明清二代民窯普遍採用此料,官窯則用於與回青調和使用。
4、回青,有產於西域、新疆、雲南等多種說法。此料發色菁幽泛紫,若單獨使用則渾散不收,故多與石子青混合使用。明代嘉靖至萬曆前期多用此料。其中分上青:混入石子青10%,用於混水(填色),發色青亮;中青:混入石子青40%,用於設色(勾勒輪廓),筆路分明清晰。
5、浙料,又稱浙青,產於浙江紹興、金華一帶。國產料中以浙料最為上乘,其發色青翠,明代萬曆中期至清代,景德鎮官窯青花器均採用此料。
6、珠明料,產於雲南宣威、會澤、宜良等縣,其中以宣威料最好。此料發色明麗純正。康熙青花多採用此料。
7、化學青料,即用化學製品氧化鈷配製的青料。發色紫藍、純粹、濃艷,但輕浮而缺乏附著力,價格也低廉。使用此料製作的青花器,缺乏天然青料的美感。
上述國產鈷料多屬高錳類,尤以進口青花鈷料燒制的瓷器最具收藏價值。因為,使用進口顏料燒制的青花瓷,大多由當時算得上高級的工藝師創作,因此,藝術價值更高。
第二、看呈色
釉下發色艷麗、“青花見五色”的青花瓷品種尤為珍貴。清康熙時正是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發展到了巔峰。所謂“青花見五色”,指的是使用一種青花顏料燒制出來的瓷器,圖案出現深淺虛實等各種變化。例如,“康熙青花釉里紅人物圖棒槌瓶”就是“青花見五色”的代表作之一。
第三、看藝術水平
這是決定青花瓷的一個關鍵因素。器型優雅、構圖有立體感、層次分明,人物景致清晰明顯的青花瓷具有更高的收藏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