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蓬萊八仙八寶轉亭琺瑯音樂鐘

清乾隆蓬萊八仙八寶轉亭琺瑯音樂鐘

2015年6月21日,在德國某拍賣公司舉行的中國藝術品專題拍賣會上,一件名為“清乾隆蓬萊八仙八寶轉亭琺瑯音樂鐘”的拍品以280萬歐元(19739440元)成交,為中國藏家劉益謙所得。

精品拍賣,精品欣賞,“廣鐘”受捧,研究發掘,

精品拍賣

一座“清乾隆蓬萊八仙八寶轉亭琺瑯音樂鐘”以28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近2000萬元)在德國一家名為“Auctionata”的線上拍賣落槌,古董大鐘收藏再次成為業內焦點。中央財經大學拍賣研究中心研究員季濤認為:“這大概是國內藏家通過純網路拍賣買到的最貴的古董了!”而古董鐘錶收藏家劉基賢更直言:“這是一個很好的信號,但僅僅是大鐘收藏高價成交的一個起步,還將會有更加精美、更加高價的拍品出現。”
清乾隆蓬萊八仙八寶轉亭琺瑯音樂鐘
近兩千萬元“音樂座鐘”將於8月在龍美術館展出
正當我們沉浸在慶祝端午的歡樂時,台北時間2015年6月21日晚9時38分,劉益謙一條“清乾隆銅鎏金蓬萊八仙音樂座鐘”,德國網拍28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2000萬元)落槌”的微信引起了朋友圈的廣泛關注。
原來,在當地時間20日晚,德國柏林一家名為“Auctionata”的線上拍賣公司舉辦了一場中國藝術品的專題拍賣,其中第33號名為“清乾隆蓬萊八仙八寶轉亭琺瑯音樂鐘”的拍品,從30萬歐元(2114940元)起拍,最終以280萬歐元(19739440元)落槌,買家為中國藏家劉益謙,這一成交意味著,這件顛沛流離100多年的國寶重歸故里。
對此,季濤認為,“這大概是國內藏家通過純網路拍賣買到的最貴的古董了!”
劉益謙在接受收藏周刊記者採訪時表示,這是自己第一次通過網上拍賣購的超過千萬元的藏品,而且也是自己收藏的第一座鐘。
據Auctionata拍賣行介紹,這尊音樂鐘在1900年左右,被一位週遊亞洲各國的愛爾蘭紳士重金購得,並被帶回了歐洲。在一個多世紀的時間裡,它曾先後被倫敦Robson藝廊、紐約Greenberg Collection及時代博物館收藏,直到最後被一位瑞士私人藏家收入囊中。
然而,對於收藏周刊記者問及劉益謙,這作為其自己收藏的第一座鐘,除了上述“流傳有序”這一點具有吸引力之外,還有沒有其他地方使他特別關注時,他並沒有回答。此後,他告訴記者,這個鐘將會在2015年8月18日在龍美術館舉辦的“康雍乾藝術特展”中展出。

精品欣賞

劉益謙買回的是一座典型的“廣鐘”
據了解,這尊“清乾隆蓬萊八仙八寶轉亭琺瑯音樂鐘”高74厘米,分為上下兩個主體部分,是一座典型的廣鐘。鐘身上部為木雕而成的蓬萊仙山,雕刻工匠將自己精湛的雕工與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巧妙融合在了一起,在其精心的布局及雕琢下,整座仙山線條流暢而不突兀、雄奇又不失雅致,仙台樓閣、靈石異草、石階小道分布其中,一派古幽清奇之感渾然天成。
劉益謙說:“這是一座18世紀製造的罕見音樂自鳴鐘,飾以琺瑯、寶石等在蓬萊山形的鐘樓上,可見瀑布、浪花、八仙和福祿壽三星,每隔一小時打點報時,驅動機芯一經啟動可維持八天。”
這尊音樂座鐘的最絕妙之處在於它的機關。只需輕輕擰鐘身背後的隱藏發條,伴隨著清靈的樂聲響起,仙山左側的小亭和正面的陰陽八卦符開始緩緩轉動,玻璃瀑布及小河也漸漸呈現出一片波光蕩漾的華彩。

“廣鐘”受捧

古董大鐘以“廣鐘”最受捧
收藏周刊記者通過已公布的拍賣信息獲悉,這個成交近2000萬元的“清乾隆銅鎏金蓬萊八仙音樂座鐘”並非最貴的“廣鐘”。早在2010年和2011年,“清乾隆御製銅鎏金琺瑯嵌寶石、料西洋式座鐘”和“清乾隆御製銅鎏金轉花轉水法大吉葫蘆鐘”便在北京保利拍賣中,分別以4928萬元和7820萬元人民幣成交。
即便如此,但“清乾隆蓬萊八仙八寶轉亭琺瑯音樂鐘”以如此高的價格成交還是讓藏家劉基賢甚為驚訝,“這是一個很好的信號,但僅僅是大鐘收藏高價成交的一個起步。”他強調,廣鐘有很深厚的歷史意義,歷史價值比歐洲的古董鐘更值得收藏。“接下來應該會有更多更加精美、更高價的拍品出現。”
收藏周刊記者通過對比發現,目前成交最高價的前三均為“廣鐘”,名列第三的是2008年在佳士得以3952萬港元成交的廣鐘“清乾隆鎏金銅鑲嵌琺瑯料石轉花花盆頂水法音樂鐘”,而西洋鐘拍賣成交最高的則是同年在佳士得以3616萬港元成交的“18世紀晚期喬治三世鎏金銅鑲嵌琺瑯料石轉花水法音樂鐘”。
據考證,廣州的鐘表製造技術在清乾隆年間已經達到相當高的水平。經過幾十年的學習和技術積累,到了乾隆中期以後,廣東鐘的鐘殼與機芯,都可以與西洋鐘錶相媲美。

研究發掘

普通鐘匠與名鐘匠作品的價格有天淵之別
在收藏市場上,鐘、表往往被相提並論,但名表的收藏熱度明顯超過古董鐘。不過,雖然古董鐘的收藏群體不如古董表,但頂尖古董鐘的價格卻超過古董表,如當前仍穩坐中國古董鐘拍賣成交價冠軍寶座的就是以7820萬元成交的清乾隆御製“銅鎏金轉花轉水法大吉葫蘆鐘”。
有收藏行家介紹,收藏者從收藏手錶入門,而最終目的是收藏落地大鐘。
劉基賢強調,當前市場很少有完好的古董鐘,多數為殘缺修補的,或者零件調換的。“出名工匠的鐘很少流通在市場,大部分好的鐘都保留在皇室貴族的後人手上。普通鐘匠的價格與名鐘匠的價格有天淵之別,甚至成百上千倍。”
對廣鐘的研究和價值挖掘還遠遠不夠
當前,廣東已經成立多個有關古董鐘錶收藏的協會,例如廣東省收藏家協會早已成立鐘錶專業委員會,而在2013年,“廣東省鐘錶行業協會鐘錶收藏研究專業委員會”作為另一個有關古董鐘錶收藏的協會也在鐘錶行業中成立。
早在2013年,中國鐘錶收藏研究委員會副主任魏廣文便已對媒體說,“在中國,歐洲古董自鳴鐘收藏已經起步,例如故宮博物院收藏了1600多台鐘,這個數量雖大,但是如果放在全世界來看還差得遠,歐洲的私人收藏機構有幾千台是很平常的事。現在,中國民間的藏家也很多,但是收的鐘年份都不遠,超過100年的不多,而且級別不高,主要都是民用。”
劉基賢則深表憂慮:“當前行業對廣鐘的研究和價值的挖掘是遠遠不夠的。鐘的研發水平是當時工業水平的一種見證,而非僅僅是把玩的藝術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