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紫糙蘇

深紫糙蘇

深紫糙蘇(學名:Phlomis atropurpurea),為唇形科糙蘇屬下的一個植物種。基生葉和莖生葉同形,卵形、稀狹卵狀長圓形,有的長圓狀披針形,產雲南西北部;生於沼澤草甸上,海拔2800—3900米。模式標本采自雲南麗江。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相關變型,

形態特徵

植株
多年生草本;根粗厚。
深紫糙蘇
莖高20-60厘米,鈍四棱形,近無毛,不分枝或分枝。
基生葉及莖生葉卵形,稀狹卵狀長圓形,有的莖生葉長圓狀披針形,長2.5-11厘米,寬1.5-8厘米,先端鈍,基部心形,邊緣為圓齒狀,苞葉狹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有時下部的卵形,長1.5-4厘米,寬0.4-2.2厘米,邊緣為鋸齒狀或近全緣,下部的較大,上部的較小,由超過花序至略短於花序,葉片均上面橄欖綠色,下面較淡,兩面均無毛,基生葉及莖生葉葉柄長(1)2-28厘米,通常基生葉葉柄較長,下部苞葉葉柄短或無柄,上部苞葉無柄。
輪傘花序多花,通常1-3個生於主莖或分枝頂部,彼此分離;苞片線狀鑽形,長3-10毫米,寬至2毫米,被極疏緣毛或近無毛。花萼管狀鐘形,長約10毫米,寬約6毫米,外面沿脈上被極疏具節剛毛,齒先端微凹,端具長2-2.5毫米的小刺尖,齒間形成2個三角形小齒,小齒端自內面被叢生剛毛,邊緣被微柔毛。花冠紫色,上唇帶紫黑色,長1.7-1.8(2)厘米,冠筒長1-1.2厘米,外面近喉部被貼生微柔毛,內面近基部1/3有近於斜向間斷的毛環,冠檐二唇形,上唇長6-8毫米,外面密被白色貼生短柔毛,邊緣具不整齊的小齒,自內面被白色髯毛,下唇長約7毫米,寬約9毫米,外面被微柔毛,3圓裂,中裂片長圓形,長約6毫米,寬約5毫米,側裂片較小,卵形。雄蕊內藏,花絲基部無附屬器。花柱先端不等的2短裂。
小堅果無毛。

生長環境

生於沼澤草甸上,海拔2800-3900米。

分布範圍

產雲南西北部;模式標本采自雲南麗江。

主要價值

全草:辛,苦,溫。利水,消腫,解毒。

相關變型

可分三變型:
  1. 原變型 f. atropurpurea。
  2. 淺色變型f. pallidior C. Y. Wu,雲南植物志1:609. 1976.與原變型不同在於花淺紫色至白色,產雲南中甸,生於草地上,模式標本采自雲南中甸。
  3. 疏毛變型f. pilosa C. Y. Wu,雲南植物志1:609.1976.與原變型不同在於植株較矮,高6-20厘米,莖上部被倒向疏柔毛,著生花序部分尤密,葉下面脈上疏被平展疏柔毛,輪傘花序通常(1)2-4個,彼此靠近,苞片被較多的緣毛,產雲南中甸,生於沼澤草甸上,模式標本采自雲南中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