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滬鎮

深滬鎮

深滬鎮是福建省晉江市下轄的一個。位於晉江市東南部。三面臨海,一面依山,地理位置獨特;山清水秀,風光旖旎,素有“峙海金獅”之美稱。鎮域面積33.46平方公里 ,轄19個行政村(居)。戶籍人口4.8萬,海外僑胞4萬多人,外來人口4.2萬多人。名勝古蹟有古深滬對外聯繫通道“壁山棧道”,舊石器時代人類活動遺址“顏厝庵山沙丘遺址”,明代抗擊倭寇的“煙敦山烽火台”,台灣同胞祭祖聖地“寶泉庵”,國家級海洋自然保護區“海底古森林遺址”,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陳芳財“水密隔艙福船製造技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深滬鎮
  • 外文名稱:Shenhu Town
  • 別名:滬江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晉江市
  • 下轄地區:轄19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晉江市獅峰
  • 電話區號+86 (0)595
  • 郵政區碼:362246
  • 地理位置晉江市東南部
  • 面積:33.46平方公里
  • 人口:8.9萬人
  • 方言閩南語泉州話)-閩台片
  • 氣候條件: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鎮海宮、海底古森林遺址
  • 機場:晉江國際機場
  • 火車站:晉江站
  • 車牌代碼:閩C
  • 開放時間:全天
  • 門票價格:免費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歷史沿革,行政區劃,自然資源,經濟概述,社會事業,風景名勝,特色物產,民俗風情,

歷史沿革

深滬建於唐開元六年(公元718年),時稱壁山里,唐稱壁山里,宋稱弦歌里,元正式啟用深滬。明洪武二十年置巡檢司,設九品司官,並築司城造煙墩(烽火台),駐防正七品武職把總及五品千總,此制一直沿襲至清。 宋屬安仁鄉,弦歌里管轄;明、清屬十五 、十六都。民國1936年屬五區;1942年屬深滬鄉,1943年屬深滬鎮。建國後,1950年屬十二區;1956年屬金井區;1958年屬金井公社,屬深滬鄉;1959年成立人民公社,屬金井公社;1961年組成深滬公社,1966年置深滬公社,1984年政社分開,成立深滬鎮人民政府。現轄有19個行政村(居),面積33.46平方公里。深滬港,有貨櫃碼頭。1997年,面積33平方千米,人口4.8萬,轄港阜、壁山、南春、東垵、後山、獅峰、金嶼7個居委會及首峰、群峰、華峰、東華、華山、潯光、華海、坑邊、東山、柳山、運伙、科任12個村委會。
深滬鎮深滬鎮

行政區劃

深滬鎮轄7個社區,12個行政村,分別是:
7個社區:後山社區、金嶼社區、東垵社區、獅峰社區、璧山社區、南春社區、港阜社區
12個行政村:華山村、首峰村、群峰村、華峰村、東華村、潯光村、華海村、坑邊村、東山村、柳山村、運伙村、科任村

自然資源

主要僑鄉,橋居海外華僑及港澳同胞約一萬多人。地勢東南向西北傾斜,屬沿海海岸占地。境內山峰有乳山、煙墩山。主要溪流有湖漏溪、源於湖、流經華山、華海匯入深滬灣。海岸線曲折長達十六公里,港灣、礁石甚多。屬南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年平均溫度20.0攝士度。年均降水量965.0毫米,偶有霜期。主要自然災害有颱風、暴風。原稱“滬江”,晚唐詩人羅隱題“深滬”於石崖,故名。
深滬鎮河道深滬鎮河道

經濟概述

深滬又是福建省著名的工貿港口城鎮。依託國家一類口岸深滬港的優勢,臨海工業群發展迅猛。現有各類生產企業420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386家,內衣生產企業200多家,從業人員3.2萬人。另有內衣產業配套企業——織布廠62家,印花廠23 家,織帶廠25家,包裝廠21家,漂染廠13家,拉鏈廠13家;SBS潯興拉鏈獲得“中國馳名商標”稱號。2003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19.44億元,鄉鎮企業總產值41億元,鎮財政總收入1.627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829元,列福建省綜合實力第21強。先後榮獲“福建省百強鄉鎮”、“省明星鄉鎮”、“省漁業十強鎮”,連續三屆榮獲“省文明鄉鎮’榮譽稱號。內衣行業是深滬鎮最大的支柱產業,約占深滬鎮經濟總量的60%,經過20多年的不斷發展,深滬鎮內衣行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獨領風騷。現已成為全國最重要的內衣生產基地,是公認的“中國內衣名鎮”。2004年1月9日,全國紡織行業發展協會、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授牌。授予晉江市深滬鎮為“中國內衣名鎮”榮譽稱號。深滬鎮人才輩出,華僑多,是一個僑鄉。民族以漢族為主,其次還有少數回族,畲族
企業企業
2007年,深滬農民人均純收入八千多元。全鎮染織企業14家,是全市最大的漂染產業基地;內衣服裝是產值最大的支柱產業,年產值30億元,僅短褲業產值就超13億元,成為面向國際市場的區域性生產基地,是全國最重要的內衣生產基地之一,2003年被授予 “中國內衣名鎮”稱號,浩沙、通億2個內衣品牌獲福建省著名商標;潯興集團公司是“中國拉鏈中心”,是中國拉鏈生產規模最大的企業,其“SBS”商標榮獲“中國馳名商標”。農業有糧食、水產、畜禽、蔬菜、水果和農副產品的保鮮深加工等六大生產工具基地。漁業產值3.91億元,產量12.8萬噸,有漁船347艘,總噸位2.2萬,馬力9.3萬匹。冷凍加工公司12家,日製冰1495噸,冷藏能力3000噸/次。是福建省“漁業十強鎮”。
2012全年實現稅收收入8.2492億元,比增23.61%。用電量4.83億度,比增8.01%。鄉鎮企業總產值162.17億元,比增16.12%。工業總產值150.4億元,比增14.57%,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04家,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30.2億元,比增15%。三資產值91.01億元,比增24.67%。固定資產投資17.65億元,比增35.04%。

社會事業

科技:科技領域成績斐然。潯興公司成為拉鏈行業的科技創新領跑者,潯興緊密模具有限公司獲得“省級高新技術企業”榮譽稱號,該公司研製的“防止阻燃拉鏈技術開發”列入國家星火計畫重點項目,其世界首創的30#塑鋼拉鏈納米技術套用和拉鏈計算機仿真填補了國內空白;福成良種畜牧場獲得“泉州市科學技術協作獎”,該場複合預混合飼料獲省級實施項目。
深滬鎮深滬鎮
教育:全鎮有首峰、深滬2所中學,11所國小,7所幼兒獨立園,其中首峰中學為省三級達標中學,中心國小、華峰國小為省級農村示範國小及晉江市一級達標學校,全鎮學齡兒童入學率和國中入學率均達98%以上。2003年9月深滬中學順利完成新址搬遷,成功合併華海、潯光、華山三所國小,進一步最佳化學校布局,高水平、高質量地普及九年義務教育。
文體:文體事業蓬勃發展,活動異常活躍,全鎮有投資500多萬元的鎮文化活動中心一座,體育館一座,村級文體活動中心10個。有 370年歷史的深滬御賓南音社、深滬音樂愛好者協會、太極拳協會、桌球協會、滬江燈謎社、滬江書畫社、深滬民樂社、等各種文藝社團組織。日常性及節慶性的群團組織活動常年不斷。
衛生:全鎮有一級乙等衛生院一家,衛生所41家。農村初級衛生保健通過省級驗收,城鎮職工基本醫療制度改革順利推進。
廣播電視:實現村村通有線電視,有線電視入戶數5735戶,入戶率58.9%。
小康建設:寬裕型小康建設成績斐然,18個村(居)通過晉江市寬裕型小康村驗收。東華、群峰、運伙為晉江市文明精品村。文體事業蓬勃發展,移風易俗深入人心,科學文明已成新風尚。幾年來,該鎮先後榮獲“福建省百強鄉鎮”、“省明星鄉鎮”,連續三屆榮獲“省文明鄉鎮“等榮譽。

風景名勝

深滬鎮地理位置獨特,山明水秀,風光旖旎,素有“峙海金獅”的美譽,瀕臨泉州十八景之一深滬灣,境內自然、人文景觀豐富,有國家級自然風景保護區,區內有至今7500—8000多年的全國獨有、世界罕見的海底古森林遺蹟和至今9000-25000多年的古牡礪礁;有至今80—50萬年的舊石器古人類活動遺蹟;有市級文保單位崇真殿、保泉庵、烽火台、汪公墓、壁山崖刻、節孝流芳坊等7處。深滬灣國家地質公園面積68平方公里。

特色物產

深滬水丸:即以海魚肉為原料製作的魚丸。深滬水丸取料認真,製作講究。選用剛出海的鰻魚、嘉臘魚、敏魚、馬鮫魚等作原料,製作時把魚頭、內臟去掉,而後用利刀把魚肉刳下來,配以上等地瓜粉,精鹽等佐料和水攪拌,攪拌手路要講究功夫。隨後捏成小丸放入煮沸的鍋水中,待見到水丸浮上來,即撈起來。深滬水丸色澤雪白,嫩而不爛,極富彈性,香津爽口,不腥不膩,以肉骨湯配煮,色調淡雅,氣味清香,為宴席中一道風味菜餚。
深滬水丸深滬水丸
馬鮫羹,以新鮮馬鮫魚為原料,生抽、白清、蒜泥和蛋清為佐料。味道鮮美清香、可口生津、百吃不膩。
野生紫菜,其質細嫩,色澤棕黑,清甜可口。含有多種維生素和人體所需的礦物質,有降壓祛瘀之功效。
石花糕,採摘生長在礁石上的石花,再經洗滌、暴曬、提煉,使之結凍成品。具有清涼解毒、生津止渴,驅油腥、降虛火之功效,是夏季極佳飲品。

民俗風情

深滬褒歌是一種閩南民間小曲。晉江深滬一面依山,三面臨海,山明水秀,風光旖旎,素有“峙海金獅”的美譽,是個典型的漁區和商貿港口。漁民們在出航或歸航的水程上,為驅散航程的寂寞和孤單,同航而相鄰的船隻便會互邀褒歌,以此來營造一些輕鬆氣氛,消除勞累。由於生活環境、生產條件的不同,演唱的背景和形式也有所不同,表現的歌詞內容和音樂風格也隨之而異。因此,深滬褒歌便有多種不同叫法,如褒歌、摽歌、相褻歌、船頭歌、扒蟯歌等。
褒歌是漁民們在生產勞動中以大自然和人的情感為內容創造的,唱詞大多採取比興、借喻等修辭手法,於樸實中蘊含深刻的哲理,具有非常鮮明的行業特色和地域性、通俗性。漁民們在海上相邀褒歌,隨口編唱,回到岸上,或在海灘上作業時,經常對雙方褒出的佳句絕句重溫自娛,或修改補充,流入社會傳唱,又得到更多的加工和提煉,成為船頭褒歌的優秀作品。
深滬褒歌主要包括勞動歌(如出船號子、拉網捕漁號子)、生活歌(如漁民生活苦歌、遊戲歌)、情歌(如戀歌、別歌)和 “相褻歌”(即漁民們互相說笑逗趣的歌,內容較粗俗,卻也率真直白)。褒歌的歌詞大多是七言四句,或是五言四句式,一二四句押韻。有由上下句構成對應式的、一板二眼的《褒歌調》,也有起承轉合式的、一板一眼的《十二生肖調》。大多是一人領唱,眾人和唱的形式,所以,人們在傳唱的時候常有不同程度的即興發揮。此外,還有一種俗稱“開嘴管”的曲調,它的旋律接近自然形態,音高、音調、節奏等,都與歌詞語言聲調一致,即使出現一些滑腔裝飾,也都語言化了,類似於小曲中的吟唱調。
由於清代海禁及現代通訊在漁船上的運用等原因,深滬褒歌已停唱了很長時間。收集到的褒歌是從老人口中記錄下來的,其中很多歌詞、曲調與台灣的閩南語歌曲《行船歌》有相同之處。深滬褒歌作為獨具特色的漁區音樂,是當時閩南民間生存、生活、生產狀態和人文思想的真實寫照,為閩南文化和閩台關係的研究提供了鮮活的依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