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渡苗族鄉

深渡苗族鄉

深渡苗族鄉,鄉鎮名稱。先由黔陽縣管轄,後來行政區劃改變,黔陽縣分化為洪江市和洪江區,深渡苗族鄉由洪江市管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深渡苗族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湖南省懷化市洪江市
  • 下轄地區:13個村、128個居民小組
  • 電話區號:0745
  • 地理位置:洪江市西南部
  • 面積:87平方公里
  • 方言湘語 西南官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 機場:芷江機場
  • 火車站:懷化站 懷化南站
  • 車牌代碼:湘N
鄉鎮簡介,地理環境,歷史沿革,行政區劃,經濟建設,

鄉鎮簡介

深渡苗族鄉位於洪江市西南部邊緣,東接本市龍船塘瑤族鄉,南靠會同縣黃茅鄉、高椅鄉,西與洪江區的桂花園鄉接壤,北與洪江市沙灣鄉熟坪鄉為界。鄉政府駐地深渡村場上,距安江鎮32公里,全鄉區域面積8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4660畝(水田13645畝,旱地1015畝),林地面積86586畝,森林覆蓋率66.2%。

地理環境

深渡苗族鄉坐落在雪峰山脈西南段,東經110°—110°8′,北緯27°7′——27°12′,東西橫跨8.75公里,南北縱長16.25公里。以山、崗為主,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呈條狀形。境內群山環抱,古木參天,濃蔭蔽日,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在17.8度左右,無霜期240天以上,年降雨量1400~1700毫米。是典型的山區鄉。最高山峰楠木山,海拔980米,最低海拔187米,境內有大小溪流15條,其中公溪河自東向西流經上坪、浪溪中、深渡、橫岩、色木5個村,再經沙灣匯入沅水,全長8公里。

歷史沿革

解放前曾建深渡鄉,解放初屬黔陽縣熟坪鄉,1955年建立深渡鄉,1958年廢鄉成立深渡人民公社,同年12月併入沙灣人民公社,1961年重建深渡人民公社,1984年恢復深渡鄉,1989年元月經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深渡苗族鄉。

行政區劃

轄橫岩、色木、合建、鄧家、花洋溪、集中、上坪、浪溪沖、深渡、下寨、曹龍、溪腦、紅莊13個村,128個村民小組。1995年末全鄉2921戶,9990人,少數民族人口5455人,占總人口的54.6%,其中苗族5205人,占總人口52.1%,侗族12人,瑤族238人。

經濟建設

深渡苗族鄉居住分散,交通不便,60年代初期全鄉無一條公路,經濟比較落後,竹木資源及農副產品全靠從公溪河水運至沙灣、安江出售,生產、生活資料也全憑肩挑背負運進。1965年熟坪網塘至深渡的公路建成通車,解決了交通閉塞的狀況。至1995年,全鄉已修建鄉、村、組公路6條,78公里,使全鄉13個行政村、75個組都先後通了公路。
深渡自然資源豐富,山地面積廣,全鄉林業用地86596畝,人平近9畝,活立木蓄積量200216立方米,集中連片的草場3個,總面積達3800多畝,有成片自然分布的楠竹資源近4萬畝,蓄積量2000多萬根,現年生產豪華涼蓆、保健空心涼蓆等系列竹類產品近5萬平方米。無核大紅、臍橙、碰柑等優質柑桔面積8364畝,年產量可達150萬公斤。
經濟以農業、牧業、林業為支柱產業。農業以糧食生產為主,1995年糧食總產量6510噸,完成國家糧食任務1200噸,農副產品有柑桔、天麻、白朮。養殖業以豬、羊、烏骨雞為主,並有甲魚、蛙等特種水產養殖業,養殖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25%左右。水利設施有了一定的基礎,全鄉建有小Ⅰ型水庫1座,水Ⅱ型水庫1座,大小山塘135口,灌溉水渠2500米,每年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積300~400畝,有效灌溉面積達70%以上。1995年全鄉人平純收入847元,比1990年增加100元,全鄉已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
鄉鎮企業發展較快,鄉辦企業5個,從業人員210人,12個村有集體柑園藝場和林場,從業人員150多人。1990年引進先進設備,生產豪華竹涼蓆系列產品,1992年榮獲全國星火計畫銀質獎,1993年榮獲中國鄉鎮企業街道之星博覽會銀獎,產品暢銷全國各大城市,1995年創產值300多萬元。
財政收入增長較快,1995年全鄉財政總收入110萬元,比1990年增加57萬元,增長53.5%,其中工商稅完成43萬元,農林特產稅完成27萬元,農業稅27萬元。上交縣財政33.4萬元,比1990年增長45%。
文教衛生事業有新的發展,現在國中1所,中心完小1所,村小11所,教學點2個,中國小在校學生1184人,教職工69人,其中民辦教師22人,代課教師3人。1995年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鞏固率98.3%,1995年全鄉升高中43人,考取中專3人。現還有文盲221人,占總人口的2.21%。設有鄉衛生院1所,配有X光機、B超機各1台,病床8張,各種傳染病已基本得到了控制。初級衛生保健事業有一定的基礎,全鄉有80%的家戶飲上清潔衛生的自來水。
鄉境內的“楠木山”素有“爛木坑”之稱,總面積4000畝,木材蓄積量近3萬立方米。山內有一蒲婆殿,歷史悠久,殿兩傍蒼松挺立,喜迎各方來客,是避署之勝地。
花洋溪村的香米有幾百多年歷史,遠近聞名,古為貢米,具有獨特的香味,煮飯只要放幾粒,香味撲鼻,是招待貴賓之佳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