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寫作:新聞敘事修辭學例話

深度寫作:新聞敘事修辭學例話

《深度寫作:新聞敘事修辭學例話》是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年1月1日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周雷。本書的重點並非常規的新聞短訊息和程式化報導的寫作,而是深度寫作,並試圖首先通過對此類寫作類型的歷史進行簡單梳理,然後在此基礎上針對修辭、時間、敘事等方面闡述一種關於時間的敘事新聞學。

基本介紹

  • 書名:深度寫作:新聞敘事修辭學例話
  • 頁數: 220頁
  • 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第1版 (2009年1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圖書信息,作者簡介,內容簡介,媒體評論,目錄,

圖書信息

平裝: 220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211058198
條形碼: 9787211058198
尺寸: 22.8 x 17.8 x 1.6 cm
重量: 340 g

作者簡介

周雷,2004年南京大學新聞系碩士研究生畢業;2002~2003年被選為霍普金斯大學一南京大學中美丈化研究中心學員。2004年進入新華社總社對外部,以中英文兩種語言從事政治、文化、社會類專題寫作。2006年被派駐新華社雲南分社,專攻環境新聞寫作,對三江併流生態保護、滇池治理、西雙版納橡膠種植、滇西北生物資源開發、西南中國生態安全等課題進行深度報導。2006年被雲南大學錄取,攻讀人類學博士學位。

內容簡介

《深度寫作:新聞敘事修辭學例話》的新聞寫作介紹中,論述的重點並非常規的新聞短訊息和程式化報導的寫作,而是深度寫作,並試圖首先通過對此類寫作類型的歷史進行簡單梳理,然後在此基礎上針對修辭、時間、敘事等方面闡述一種關於時間的敘事新聞學。很多時候,這種論述只是通過對一些既有寫作的總結和類型分析,探討某些規律性的寫作因素,以期對相關新聞寫作者有資料價值和一定啟發性。

媒體評論

1902年,普利茲在備忘錄中,記載下他的新聞教育觀:“我的想法是將瓤聞作為一種崇高的知識分子的職業,用實踐的方法鼓勵、教有現在、將來的從業人員一。”一這就是今天這套“指南針傳媒實踐叢書”的緣起。
在這裡,我們要讓一流的傳媒人來培養傳媒入;讓水手、大副和船長們來培養未來傳媒業的航海家!“你問我要去向伺方?我指著大海的方向”
——叢書主編杜駿飛

目錄

第一章 作為歷史的深度報導
深度報導寫作:流派及歷史淵源
《紐約客》的寫作細讀:深度報導的一種敘述可能
時間在啟動敘述的重要性
形式只為內容設
六種常用的寫作技術操作
文字的極限
“倒金字塔頂上”可以放置任何物件
第二章 融合的景觀:中國的新聞書寫語境
新聞寫作在中國的傳統
閒適
修飾感
蹙眉主義
中國媒體樣本的寫作細讀
《南方日報》
《南方周末》
《財經》雜誌
《新周刊》
第三章 新聞寫作的時間因素
時間總的概說
思維轉型·摩爾根的鐘表
索妮亞·納扎約的例子
時間的疏密和速度的體現
新聞文本與人類學寫作
文本分析·跨學科的對話
與時間相關的其他寫作因素
順序安排
時間歸因寫作
網路文本的時間特質
文本視覺·災難的敘事語境
日常的新聞文本
小說化新聞
第四章 新聞寫作的修辭
修辭造成的距離控制
零度修辭與“純文本”寫作
議論作為一種言說方式
第五章 新聞寫作的敘事
判斷的節制
敘述與深度訪談
向內的觀察
對情緒流的控制
作者的顯現和隱退
敘事造成的清晰和模糊
誰在看,誰在感受
第六章 關於寫作的高端訪談
泰德·普拉夫克(TedPIafker)——英國《經濟學家》駐北京資深記者
當寫作成為一種習慣:風格·職業發展·其他
保羅·慕尼——《南華早報》駐北京首席記者中文的慵懶
沉浸式的採訪策略
潘公凱(Philip.Pan)——《華盛頓郵報》北京分社社長
馬克·多威——加州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失去陣地:二十世紀末期的美國環境主義》的作者
風險評估與報導的科學性
如何與科學家交談·方法和準則
附錄寫作工具包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