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基準

深度基準

深度基準是計算水體深度的起算面,深度基準與國家高程基準之間通過驗潮站的水準聯測建立聯繫。我國從1957年起採用理論深度基準面為深度基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深度基準
  • 外文名:sounding datum
  • 作用:深度起算面
  • 確定:採用理論深度基準面為深度基準
  • 辨別:平均海平面、高程基準和深度基準
簡介,深度基準的確定,深度基準面的種類,深度基準面的轉換,平均海平面、高程基準和深度基準,

簡介

在海洋(主要指沿岸海域)水深測量所獲得的深度,是從測量時的海面(即瞬時海面)起算的。由於潮汐、海浪和海流等的影響,瞬時海面的位置隨時間發生變化,同一測深點在不同時間測得的瞬時深度值是不一樣的,為此,必須規定一個固定的水面,作為深度的參考面,把不同時間測得的深度都化算到這一參考水面上去。這一參考水面即稱為深度基準面。它就是海圖所載水深的起算面,所以,狹義的海圖基準面就是指深度基準面

深度基準的確定

深度基準面通常取在當地平均海面以下深度為L的位置,如圖所示。由於不同海域的平均海面不同,所以深度基準面對於平均海面的偏差因地點而異。由於各國求L值的方法有別,所採用的深度基準面也不相同,有的國家(如美國)甚至在不同海岸採用不同的計算模型。我國1956 年以前採用略最低低潮面作為深度基準面。1956 年以後採用弗拉基米爾斯基理論最低潮面(簡稱理論最低潮面)作為深度基準面。
深度基準深度基準

深度基準面的種類

深度基準面的種類繁多,對於一個海區內各歷史時期出版的各種海圖可以有不同的深度基準面,對於同一深度基準面則因為各海區潮汐性質的差異而L值有很大的變動,對於同一海區同一深度基準面而言,則因計算L值所取用的潮汐資料的時間長短、時間區段以及精度的不同,也可能有不同的深度基準面值,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當海區潮汐性質發生變化時,深度基準面值也會隨之產生變化。從世界範圍來看,深度基準面是--個複雜變化的基準面。在我國,深度基準面的複雜性除了我國海區潮汐性質複雜等自然因素外,還由於技術和歷史的原因而更顯複雜,不包括當地水位零點、實測最低水位和某水準點以下若千高度作深度基準面的情況在內,我國歷來採用過的深度準面,迄今統計達15種之多。這些深度基準面中以平均大潮低潮面、略最低低潮面和可能最低低潮面三種較為廣泛使用。

深度基準面的轉換

基於我國深度燕準面繁雜的客觀狀況及近代歷史海圖研究和套用中應將不同深度基準面歸算成同一深度基準面的實際需要,就形成了近代歷史海圖深度基準面轉換這個命題。“深度基準面轉換”的實質從全體上講,就是求取兩種不同深度基準面之間的函式關係;從具體的兩幅不同深度基準面的海圖來講,就是求取它們的深度基準面的差值
(深度基準面改正數),有
=L2-L1。運用各種方法求取深度基準面改正數,就是深度基準面轉換的基本內容。

平均海平面、高程基準和深度基準

平均海平面:計算平均海面最簡單的方法是算術平均方法。可分為日平均、月平均、年平均和多年平均海平面等。一般以多年的年平均海面的平均值作為長期的平均海面。
高程基準:我國採用的是“1985國家高程基準”。它採用了1952-1979年的資料,對青島驗潮站的平均海面重新計算,以19年的資料為一組,滑動步長為一年,得到10組以19年作為一個周期的平均海面,然後再取其平均值作為高程基準。吳淞零點是以比實測最低水位略低的高程作為水尺零點。系根據吳淞站(現東海船廠內)1871年至1900年實測資料,於1901年確定一個略低於最低潮位作為吳淞零點,並於1920年引測到松江佘山,建立永久性測量標誌,吳淞零點比全國統一基準面黃海平均海面(青島)低1.63米。1985年國家高程基準高程=1956年黃海高程-0.029m。
深度基準:就大地測量而言,採用平均海面作為水深測量的基準面,可以使水深與陸地高程得以統一。但在海圖編制中,常採用一個低於平均海面的參考面作為深度基準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