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明道士

道教淨明忠孝道的神職人員,淨明忠孝道,道教教派之一,以南昌西山萬壽宮為祖庭,奉道教四大天師之一的許遜天師為教祖,融合道儒兩教精義,提倡“本淨元明,真忠至孝”,使修道者心念和行為皆符合倫理綱常,自覺遵守忠孝廉慎寬裕容忍之道,人人皆作做忠臣孝子。

基本介紹

  • 職業:道教淨明忠孝道的神職人員
  • 信仰:許遜天師
人物簡介,歷史地位,

人物簡介

道教淨明忠孝道的神職人員,該派以江西南昌西山玉隆萬壽宮為祖庭,凡該派道士統稱為:淨明道士。
淨明忠孝道,道教教派之一,以南昌西山萬壽宮為祖庭,奉道教四大天師之一的許遜天師為教祖,融合道儒兩教精義,提倡“本淨元明,真忠至孝”,使修道者心念和行為皆符合倫理綱常,自覺遵守忠孝廉慎寬裕容忍之道,人人皆作做忠臣孝子。由於淨明道強調忠孝倫理道德觀念,因此被元明時期的士大夫譽為“仙家之最正者。”
東晉元帝大興四年,許天師與吳猛、時荷、甘戰,周廣、陳勛、曾亨、盱烈、施岑、彭抗、黃仁覽、鐘離嘉等十一真人,隱居南昌南郊梅仙祠舊址,創辦道院,名太極觀(西山玉隆宮的前身),額曰“淨明真境”,立淨明道派,其後得道成仙,居家四十二口拔宅飛升。
北宋政和二年誥封許遜天師為“神功妙濟真君”,吳猛等十一人為“真人”,加贈西山玉隆宮(太極觀已改名擴建)為玉隆萬壽宮。宋王朝敕令:禁名山樵採,免除玉隆宮租賦徭役。黃庭堅等二十六位文官相繼擔任玉隆萬壽宮提點、提舉、管局、主管等職。
南宋紹興元年,許天師顯聖親降西山玉隆萬壽宮傳授《飛仙度人經》《淨明忠孝大法》於何真公,其後何真公建立真壇,傳度弟子五百餘人,淨明道再次傳播,但何真公的淨明道傳承未久,其後即湮沒無聞。
元世祖至元二十年至大德元年的十四年間,許天師再次顯聖降授《玉真靈寶壇記》《中黃大道》《八極真詮》於劉玉真先生,其後玉真先生正式創立淨明忠孝道派,以“本淨元明,真忠至孝”為教義,以善功勸化世人,先生又對西山道教教法進行了更新,改革了舊有的符咒、齋醮、告斗等修煉方術,不重祈禱儀式中的繁文縟節,制定了“日知錄”、“功過格”,作為教徒日常生活的規範。劉玉真先生羽化登真後,傳法於黃元吉真人,以嗣淨明法脈。
黃元吉真人於西山造玉真、隱真、洞真三壇以授弟子,並在至治三年挾其學游於京師,是時名動公卿。淨明道以許天師為第一代祖師,玉真先生為第二代祖師,黃元吉真人為第三代傳人,其後有旌陽公四傳徐異、五傳趙宜真、六傳劉淵然等。
淨明道與正一等符籙派一樣,道士不一定出家。黃元吉真人說:“道由心悟,玄由密證,得其傳者,初不拘在家出家。……而吾師玉真先生遇都仙(許遜),亦以在俗之身焉。”
淨明道以許遜天師所傳:忠、孝、廉、謹、寬、裕、容、忍等八字為“垂世八寶”,尤以忠孝為首,即“忠孝大道之本也”,認為恪守淨明忠孝即可修仙得道。淨明道的基本宗旨是“以忠孝為本,敬天崇道、濟生度死為事。”忠孝是儒家的傳統思想,可見淨明道和儒家之間的密切思想淵源。

歷史地位

元明時期淨明道在社會上頗有影響,不但統治者對淨明道極為重視,連官僚士大夫對其教義極為讚賞。知經筵事張珪、國子司業虞集、國史院編修滕賓和曾巽申、建昌路儒學教授彭野分別為淨明道基本經典《淨明忠孝全書》作序,稱讚“大道至德之要其在茲”。明代陽明學派的王龍溪、羅近溪、高攀龍、屠龍等人與淨明道士過從甚密,對其學說評價甚高。高攀龍認為“仙家惟有許旌陽最正,其傳只淨明忠孝四字”。道士徐異遊學京師大行祈禳,得“淨明配道格神昭效法師”之賜號。劉淵然於洪武二十六年被明太祖稱為“高道”,並在永樂年間擔任道錄司。淨明道所存經典頗多,主要的有《太上靈寶淨明洞神上品經》《淨明樞真經》《淨明正印經》《淨明忠孝全書》《淨明宗教錄》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