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心法師

淨心法師

淨心老和尚生前,秉性勤樸,待眾至誠,持法嚴正。在寺五十五年,五更早起,夜深始息,精通佛典,默念佛號,從不放逸。為四眾弟子所崇敬。老和尚的墓塔,在文化大革命時期被毀,開缸肉身不壞。一九九○年,常住重建塔於東谷太白精舍之東,塔幢高二公尺,三層,蓮花座,青石雕琢,中刻「淨心瀛禪師之塔」。

基本介紹

  • 本名:淨心法師
  • 別稱:隆瀛
  • 字號:如幻子
    慕蓮道人
  • 所處時代:清末
  • 出生地:貴州省赤水縣
  • 出生時間:一八五六年
介紹,此後復有懷清,淨心法師俗家姓穆,光緒十三年(一八八七年),光緒二十八年,民國元年,民國二年,淨心老人壽藏建成,

介紹

太白山天童寺,位於浙江四明的天童山,距鄞縣(舊稱寧波府)東約三十五公里處。西晉永康年中,義興於會稽郡 縣東南約十七公里之山間岩上,草創一庵以居之,因感太白星幻化為童子,日供薪水,後遂以太白為山名,寺號天童。東晉隆安三年,寺毀於火災。
唐玄宗開元年間,法璇於山之東麓,依故址建寺,稱太白精舍,又於寺之西南隅造多寶塔,日日誦讀《法華經》。唐肅宗至德二年,宗弼等移寺基至今地。歷經唐武宗、唐懿宗、宋真宗等數百年間,曾先後賜號改稱為「天童靈瓏寺」、「天壽寺」等名,成為十方叢林的重心。

此後復有懷清

寶堅、普交等名僧先後駐錫於此,宏智正覺亦曾住此寺,前後達三十年,且改三門為大閣,建立七塔,整備僧堂、眾寮等,又立寺產之制,寺觀一新,四方衲眾雲集,其數逾千。此後,明思宗崇禎四年,密雲圓悟禪師主持本寺,大振臨濟宗風。每遇講經會,徒眾常逾萬數。
王公名士問法者亦眾。到清世宗雍正年間,曾賜以「慈雲密布」的匾額。寺有客殿、伽藍堂、雲水堂、禪堂、方丈、天王殿、佛殿、法堂等,堪稱為我國第一流的大禪剎,全盛時常住眾三千餘人。清末光緒二十八年(一九○二年),八指頭陀敬安禪師出主天童寺法席,大事興革,這時有一個協助他的得力助手,就是在天童寺已駐錫了十五年之久的淨心法師。於此介紹淨心法師的生平如下。

淨心法師俗家姓穆

名宗瀛。出家後法名隆瀛,字淨心,晚年號如幻子,又號慕蓮道人。他是貴州省赤水縣人,清季鹹豐六年(一八五六年)出生。他出生於耕讀傳家的家庭,父志元公,母親任氏。淨心自幼入塾啟蒙,受儒家的傳統教育。他幼具善根,見佛像必行禮,遇出家人必問訊。在塾受學,由四書五經進而讀到老莊之學,並涉及釋家經典,由此悟入諸行無常、諸法無我之理,而萌離俗出家之志。
清季光緒元年(一八七五年),淨心年十九歲,投入遵義縣金頂山藥王廟,禮昌祥和尚座下落髮披緇。出家後在寺中禮佛誦經,學習佛門儀軌,精勤修習,前後三載,於法義及儀軌均紮下基礎。二十一歲時赴四川重慶華嚴寺,依懷昭律師座下受具足戒,並留在華嚴寺研究禪理律儀,學習《法華經》、《楞嚴經》等大乘經典,修學三年,無不得其綱要。
繼而出外行腳參訪,取道保寧、綏定、太平進入陝南,再由陝南循秦嶺抵終南山,參謁在山中結茅潛修的尊宿大德,請授教益。旋又由陝西渡黃河進入山西,北上五台縣,朝禮五台山文殊菩薩道場,再至河北懷柔縣,於紅螺山資福寺,修學念佛法門。後來念及生死無常,志求出離,乃由北京南下江南,參謁大定、法忍、心蓮諸位宗師,復於鎮江金山江天寺,入大徹堂苦心參究,受惡辣犍椎,矢志不移。

光緒十三年(一八八七年)

淨心離開金山寺轉赴寧波,本擬朝禮南海普陀山觀世音菩薩道場,到寧波後乃先參訪天童寺於太白山。見太白山蒼松夾道,翠竹凌雲、岩石玲瓏,林泉清淨,心喜其地清幽,遂依止修習。兩年之中,勤學苦修,勇猛精進,深得常住欽重,乃請其擔任職事。初任悅眾,繼任維那。他見天童寺禪堂年久失修,即發願修葺,他披星戴月,霜餐露宿,不憚辛勞,四方募化。經過歷時將近十年的苦心經營,修建方始竣工。其間曾一度回到金山寺充任班首,不久以西峰禪師主天童法席,邀請淨心重回太白山,以夙緣所契,西峰禪師為他傳法授記,遂為禪師法嗣。繼而出任監院,維修殿宇,不遺餘力。後來西峰禪師退居,淨心法師則在天童寺藏經閣,掩「華嚴關」,歷時三年。

光緒二十八年

(一九○二年),八指頭陀敬安禪師「寄禪和尚」,由湖南受請到寧波,出任天童寺住持,淨心法師再度受請任事,輔弼法門,重整清規。他歷任維難、典賦、知客、監院、都監等職,襄理院事,深為敬安禪師所倚重。

民國元年

(一九一二年),敬安禪師為維護佛教,保全寺產,於上海倡議組織中華佛教總會,被推為會長。是年歲末,為保護寺產事入都請願。夏曆十月初三日,去內務部禮俗司,與司長杜關交涉,言語不洽,受辱而還,當晚胸膈作痛,旋寂。享壽六十二,僧臘四十五。弟子道階等奉龕南歸,葬於天童青龍岡泠香塔院。

民國二年

(一九一三年)春,天童寺兩序大眾,諸山長老及護法縞紳,共推淨心法師繼任住持。時淨師五十八歲。他晉山升座後,銳意建設,重修天王殿、回光樓、東西禪堂、先覺堂,重建羅漢堂,辟放羊篷,浚二泉,續修《天童寺志》,宣揚法旨。此外在他兩任主持期間,過夏講經,過冬傳戒打七,恆無虛歲。民國八年(一九一九年)兩任屆滿退居,住在延壽堂靜修。到民國三十年(一九四一年)在天童寺圓寂,世壽八十六歲,僧臘六十有八。肉身入龕,建塔於寺東五里處的放羊山下。
淨心老和尚的壽藏,早在七十歲前即已建造。民國十四年(一九二五年),太虛大師曾有〈游放羊篷壽藏〉詩,詩有序曰∶
民國乙丑夏,余講經天童,值淨老人古稀,兩游放羊篷壽藏,拈句祝之∶
牧得烏牛變白牛,放羊山上示真修;森林五里豐功在,菡萏千峰瑞靄浮。
三界夢醒潭底月,十虛吞吐海中漚;他年矍鑠耄而耋,行腳當逢老趙州。

淨心老人壽藏建成

有顧釗居士者為作〈塔記〉,文曰∶
淨心禪師,貴州人也。卓錫天童垂四十年,規復坐香,有增無減,參禪講教,有美華臻,靈機顯發,妙奧俱伸,幾欲使頑石點頭,毒龍降伏。其道行之高,概可想見。至若改葺西禪堂,重建羅漢寮,以及襄助文質和尚重造鎮蟒塔,可謂勤勤懇懇,克竟厥功矣。師曾於十年前,開荒種樹,嗣後就山腰度地一方,誅茅為屋,名放羊篷,以為荷鋤擔耜者棲息之所。近年來,前種杉柏,鬱鬱蔥蔥,蔚為森林矣!今春余訪師,問疾於寺中,適文師亦在座,允為建骨塔於斯,以志厥功。余謂吉人宜得吉壤,故樂為之記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