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螯蝦

淡水螯蝦

淡水螯蝦,體形較大呈圓筒狀,甲殼堅厚,頭胸甲稍側扁,前側緣除海螯蝦科外,不與口前板癒合,側緣也不與胸部腹甲和胸肢基部癒合。頸溝明顯。頭部有5 對附肢:前 2對為發達的觸角。 胸部有8對附肢: 前3對為齶足, 與頭部的後3對附肢形成口器; 後5對為步足, 具爬行和捕食功能, 前3對步足呈鉗狀, 以第1對特別發達,用來禦敵,後2對步足呈爪狀。 腹部較短,有6對附肢:前5對為游泳足,不發達;最後 1 對為尾肢,與尾節合成發達的尾扇。步足全為單枝型,前3對螯狀,其中第1對特彆強大、堅厚,故稱螯蝦。末2對步足簡單、爪狀。鰓為絲狀鰓。分布在水體流動、水中溶解氧含量高、透明度大,水質清新的水體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淡水螯蝦
  • 外文名:Crayfish
  • 領域:農業科學
概述,種群分布,繁殖,棲息地,養殖,病毒性疾病,

概述

螯蝦喜陰怕光,光線微弱或黑暗時爬出洞穴,通常抱住水體中的水草或懸浮物,呈 “ 睡覺”狀。 光線強烈時則沉入水底或躲藏於洞穴中,具有晝夜垂直運動現象。 克氏螯蝦對水體要求較寬,無論湖泊、河流、池塘、水渠、水田均能生存,且有很強的耐污能力,甚至在一些魚類難以存活的水體也能生存。淡水產的各種螯蝦許多種有經濟價值,可供食用。人工養殖發展很快。

種群分布

螯蝦通常指淡水產的3科,其中螯蝦科產於歐亞大陸和北美落基山以西,共 3屬13種;美螯蝦科產於北美大陸落基山以東,種數最多,至少有 10屬260多種。擬螯蝦科主要分布於南半球的淡水中(澳大利亞、紐西蘭、塔斯曼群島、南美南部、紐幾內亞馬達加斯加等,這科的特徵是雌雄都不具第1腹肢,約14屬120種。

繁殖

繁殖用螯蝦應選擇體質健壯、肢體完整、體長7厘米以上的性成熟個體,其中雌蝦約占60%,雄蝦約占30%,雌雄比大致為2:1,放養密度為每平方米40— 50尾。螯蝦交配季節一般在4月中旬,下旬便大批抱卵,懷卵量為70—350粒/尾,平均100粒/尾。親蝦放養50天左右,就有稚蝦孵出,稚蝦孵出後,全部附於母體的腹部游足上,在母體的保護下完成幼體的生長發育階段。

棲息地

在自然條件下,螯蝦喜棲息在水體流動、水中溶解氧含量高、透明度大,水質清新的水體中。根據螯蝦的棲息習性,人工繁殖和養殖螯蝦,每天應將池水排除一部分,同時注入新水,使之形成微流,以調節水質,保持水質清新,池水深應在30—50厘米為宜。在河流、池塘中,螯蝦喜棲息在河床或池塘底部的石塊空隙間、岸邊淺水草叢中或樹根下面。為滿足螯蝦棲息、繁殖的環境要求,養殖池塘應鋪敷一層4—5厘米的卵石、碎磚瓦片等,並在池四周敷設少量的樹枝。

養殖

1.池塘條件 要求水源充足、水質良好,進排水方便。面積以3畝~5畝為宜,水深0.8米 ~1.2米。池底25%~30%左右面積種植水草,供其避敵棲息,前期水草未長出時,可用陸生植物紮成草把放在魚塘埂1.5米處,每隔3米~5米放一把,每畝放20把~30把。
2.培肥水質。移植水草 ,在蝦苗放養前後 ,可以在池塘四周移植水花生、茭白、水葫蘆等水生植物,水葫蘆和水花生需要用木樁和尼龍繩系住固定,以防止風吹集中在一起。池塘中還可以移植輪葉黑藻、苦草等沉水植物;池埂可以種植黃豆、通菜等。移植的水草用 10 mg/kg 漂白粉溶液洗淨後入塘,春、秋季節水草面積占總水面的 20%~30%,夏季可占30%~40%。也可以在池底設定一些竹筒 、網片、樹根等,為蝦苗生長提供棲息、隱蔽的場所。
3.清塘施肥 4月中旬左右納水0.2米~0.3米,每畝用漂白粉8公斤~10公斤與生石灰70 公斤~80公斤混合稀釋後全池潑灑,以殺死敵害生物。5月中旬施肥繁殖飼料生物,提高早期螯蝦放養成活率和生長速度。
4.放養 蝦苗放養量視混養魚的放養量及規格大小而靈活掌握。培育1齡魚種的池塘,每畝放養蝦苗10000尾~15000尾,放養時注意水溫差。
5.日常管理 蝦苗放養一周后要追肥,以培育浮游生物供蝦苗攝食,6月~8月是螯蝦體 長增長期,投餵飼料要充足;9月中旬以後是螯蝦體重增長期,要增加動物性飼料的投餵量。養殖前期,每月加注適量的新水一次,如在養殖過程中發現病害,一般以浸泡法和拌餌法 使用中草藥防病,儘可能少用化學藥物,以免毒殺螯蝦。10月上旬當氣溫降到18℃可開始捕撈。除池塘養殖外,各地還可根據實際水體情況進行稻田養殖、水槽水道養殖。養殖螯蝦除 可供食用外,還可開發為觀賞性品種。

病毒性疾病

有研究結果證明, 在淡水螯蝦體記憶體在著多種病毒, 其中部分病毒是可以導致包括對蝦在內的其他水生動物的大量死亡的致病性病毒。但是, 有關淡水螯蝦病毒性疾病的研究積累的知識還是非常有限的, 對淡水螯蝦病毒性疾病開展實驗研究還只是最近十來年的事情。雖然還沒有發現由病毒導致的野生或者人工養殖淡水螯蝦疾病的大範圍流行或者引起大量死亡的報導, 不過, 完成的實驗性研究結果已經證明部分種類的病毒對淡水螯蝦是具有高致病性的, 在這部分高致病性病毒中包括了已經引起世界範圍內對蝦養殖業巨大損失的白斑綜合症病毒 (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WSSV) 。通過對淡水螯蝦飼餵有病毒感染的對蝦組織, 證明了可以將對蝦白斑綜合症病毒病傳染給淡水螯蝦, 並且導致淡水螯蝦患病毒病死亡, 其死亡率甚至高達90%以上。因此, 用未經蒸煮消毒過的甲殼類 (包括淡水螯蝦) 肌肉和內臟餵養淡水螯蝦, 存在傳播病毒病的危險, 是不可取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