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血消風散(《外科大成》)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涼血消風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外科大成》卷四。具有散風清熱,潤燥止癢之功效。主治以風邪為主因,包括風、濕、熱、燥所致的各種瘙癢性皮膚病,如白瘧,癮疹,濕瘡,尿布皮炎,皮膚癬菌病,鈕扣風,日光性皮炎等。

基本介紹

  • 名稱:涼血消風散
  • 出處:《外科大成》卷四
  • 組成:當歸、生地、防風、蟬蛻、知母、石膏、苦參、胡麻、荊芥、蒼朮、牛蒡子、甘草、木通
  • 功用:散風清熱,潤燥止癢
  • 主治:以風邪為主因,包括風、濕、熱、燥所致的各種瘙癢性皮膚病,如白瘧,癮疹,濕瘡,尿布皮炎,皮膚癬菌病,鈕扣風,日光性皮炎等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加減化裁,附註,附方,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當歸、生地、防風、蟬蛻、知母、石膏、苦參、胡麻、荊芥、蒼朮、牛蒡子各一錢,甘草、木通各五分。

用法用量

上藥以水300毫升,煎至240毫升,飯後二小時左右服。

功用

散風清熱,潤燥止癢。

主治

用於治療以風邪為主因,包括風、濕、熱、燥所致的各種瘙癢性皮膚病,如白瘧,癮疹,濕瘡,尿布皮炎,皮膚癬菌病,鈕扣風,日光性皮炎等。

方義

本方針對風濕熱燥四邪而設,但以祛風見長,方中荊芥、防風、蟬衣、牛子疏散風熱之邪為君藥;石膏、知母、生地清解熱邪,苦參、蒼朮、木通燥滲濕邪為臣藥;生地、麻仁、潤燥,當歸養血潤燥,且能活血協助祛風,合“冶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旨。

加減化裁

若瘙癢重,可加白鮮皮、烏梢蛇。

附註

為《外科正宗》卷四“消風散”之異名。

附方

名稱:涼血消風散
組成:生地、當歸、荊芥、蟬衣、苦參、白蒺黎、知母、生石膏、生甘草
主治:血熱生風、風燥所引起的脂溢性皮炎,人工蕁麻疹,玫瑰糠疹,舌質紅,脈弦滑數
出處:《朱仁康臨床經驗集》
功用:消風清熱

重要文獻摘要

《外科大成·疿》:“痛者先如水皰作癢,次變膿皰作疼,由肺熱、脾濕所致,宜涼血消風散。”
《中醫皮膚科古籍精選》:“清熱散風,涼血除濕治之,涼血消風散是也,外以蛇床子散,或諸瘡一掃光搽之亦效,兼戒口味自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