涎腺炎

涎腺炎(sialadenits),疾病,多見於腮腺,頜下腺。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臨床上以慢性炎症多見。主要有腺體腫大,脹痛,飲食時加劇,導管口充血,腫脹,有膿液排出,嚴重者炎症擴散成蜂窩織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涎腺炎
  • 外文名:Salivary gland inflammation
  • 位置:腮腺,頜下腺
  • 分類:急性和慢性
症狀,檢查,診斷,治療,

症狀

1 主要有腺體腫大,脹痛,飲食時加劇,導管口充血,腫脹,有膿液排出,嚴重者炎症擴散成蜂窩織炎。
2 慢性炎症也有腺體腫大,無急性炎症症狀,頜下腺炎常可在口底頜舌溝觸及結石。 腮腺炎 導管口排出粘稠性唾液或稀膿液。

檢查

1血常規、尿常規、胸透、心電。
2 出凝血時間血型
3 肝功能、乙型 肝炎 表面抗原。
4 碘油造影x線攝片。

診斷

1 除具有一般炎症症狀外,還有該腺體腫大,脹痛,飲食時加劇,導管口充血,腫脹,有膿液排出,嚴重者炎症擴散成蜂窩織炎。
2 慢性炎症也有腺體腫大,無急性炎症症狀,頜下腺炎常可在口底頜舌溝觸及結石。腮腺炎導管口排出粘稠性唾液或稀膿液。
3 腮腺、頜下腺x線造影攝片可見導管臘腸樣破壞及腺泡呈雪花狀或棉絮狀破壞。
4 急性腮腺炎應與流行性腮腺炎,嚼肌區蜂窩織炎等相鑑別。
5慢性腮腺炎有腺體腫大者,應與腮腺肥大相區別。
6 慢性腮腺炎、頜下腺炎有時可呈腫瘤樣腫大,導管無明顯改變及膿性分泌,此時應與腫瘤鑑別。涎腺造影可以提供參考,前者有導管及腺泡的增粗與破壞,後者常有占位 性病 變。臨床無法完全鑑別者,有時在手術後才能確診。
7 腮腺內淋巴結炎(亦稱假性腮腺炎)可表現出腮腺區炎症症狀,其鑑別點是導管無異常分泌,x線造影可有占位性病變,此時又應與腫瘤鑑別。臨床與腫瘤無法完全鑑別者,只有在手術後才能確診。

治療

治療原則為消炎、引流,促進分泌與手術。
1 急性炎症 全身用藥與一般急性炎症相同,膿腫已形成時應切開引流。但腮腺區膿腫常形成多數膿腔,故應徹底打開腮腺筋膜。但要注意勿損傷面神經。
2 慢性炎症 控制感染,主要使分泌物引流通暢。腮腺導管內沖洗的常用藥物有,抗生素、板藍根、田其黃、糜蛋白酶、3%碘化鉀或40%碘化油等。配合酸性飲料或口服毛果雲香鹼,可促使唾液分泌。
3 頜下腺炎伴有結石者 如位於導管前端,腺體正常無纖維化時,應作結石摘除術,如結石位於導管後部、深部或腺體內,或腺體已有纖維化者,應作腺體摘除術。多發性結石或病員不願接受手術治療時,可服用排石湯。
4 慢性腮腺炎治療無效者 可選用放療、導管結紮或保留面神經的腮腺切除術。
5腮腺肥大目前尚缺乏有效方法,應注意全身疾病的檢查和治療。內服及肌肉注射 中藥 ,有時有一定療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