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

涉(拼音:shè)是漢語常用字,初文見於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徒步從水裡走過去。涉的本義是徒步渡水,泛指渡水。又引申為進入裡面,接觸、觸及。還引申泛指經歷、經過,由此義再引申為閱覽。又引申指關聯、關注。

(基本信息主要參考資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涉
  • 拼音:shè
  • 注音:ㄕㄜˋ
  • 平水韻部:入聲十六葉 
  • 部首:氵
  • 筆畫數:3+7
  • 造字法會意字
  • 結構:合體字,左右結構
  • 異體:渉、𣥿、𣻣、𣥩、𣶵
  • 統一碼:基本區-6D89
  • 五筆:IHIT(86);IHHT(98)
  • 倉頡碼:EYLH
  • 鄭碼:VIKO
  • GBK:C9E6
  • 四角碼:31121
  • 字級及編號:一級(2070) 
文字溯源,詳細釋義,古籍釋義,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注,廣韻,康熙字典,字形書法,字形對比,書寫提示,書法欣賞,韻書集成,

文字溯源

字形演變流程圖字形演變流程圖
會意字。圖1和圖2的甲骨文,中間是一條小河,一隻腳(“”)在河這邊,另一隻腳在河那邊,合起來表示已經過河了。圖3的字形兩腳向前,它的意思是一個人正赤著腳在水中慢步前進。“涉”的本義就是蹚水而過。西周、春秋、戰國文字與甲骨文相同,只是有的字形又加了一個“”字(圖7)。圖11為籀文,兩邊是水,中間一“步”字,更突出了“涉”正是赤腳過河的意思,也就是說此人前後均為水,正在水中行走,這就是“徒行厲水”的意思。小篆的“涉”較籀文少一“水”字(圖12),保持了與甲骨文和金文一致的形體,並由此發展為隸書和楷書。

詳細釋義

讀音詞性釋義英譯例句例詞
shè
動詞
徒步渡水,泛指從水上經過。
wade;ford;
cross
《詩經·鄭風·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溱。”
《尚書·盤庚中》:“盤庚作,惟涉河以民遷。乃話民之弗率。”
跋涉;涉禽;跋山涉水;遠涉重洋
〈文言〉行走;跋涉。
trudge
謝靈運《登上戎石鼓山》詩:“故鄉路遙遠,川陸不可涉。”
蘇軾《答任師中家漢公》詩:“我亦涉萬里,清血滿襟袪。”
〈文言〉經歷;經過。
experience;
go through
史記·遊俠列傳序》:“況以中材而涉亂世之末流乎?”
涉世;涉險
〈文言〉至,到。
arrive
潘岳《閒居賦》:“自弱冠涉乎知命之年,八徙官而一進階。”
〈文言〉遊玩,遊覽。
stroll about
陶潛《歸去來兮辭》:“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
〈文言〉指上路,登程。
[journey
司馬光《同君倚過聖俞》詩:“呼馬涉歸塗,燈火已歷歷。”
涉道;涉遠;涉履
〈文言〉進入,陷入。
enter
左傳·僖公四年》:“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漢書·高帝紀贊》:“涉魏而東,遂為豐公。”
牽連,關連。
involve
王讜《唐語林·補遺三》:“﹝中人﹞遂詣白公索銀,恐涉隱沒故也。”
涉外;涉案;涉嫌;牽涉;涉及
〈文言〉涉獵。指粗略地閱讀學習。
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少加孤露,母兄見驕,不涉經學。”
明史·王越傳》:“﹝王越﹞長身,多力善射,涉書史,有大略。”
〈文言〉屬於。
王若虛《滹南詩話》卷下:“﹝白樂天﹞詩雖涉淺易,是大才殆與元氣相侔。”
〈文言〉處置,處理。
handle
名詞
〈文言〉渡口。
《詩經·邶風·匏有苦葉》:“匏有苦葉,濟有深涉。”
形容詞
〈文言〉指學問廣博。
北史·崔鑒傳》:“長瑜子子樞,學涉,好文詞。”
dié
動詞
〈文言〉流血的樣子。涉血,殺人流血遍地。也作“喋血”。
《戰國策·趙策四》:“君之所以求安平君者,以查之於蕊也,茹肝涉血之仇耶?”
陸游《村飲示鄰曲》:“焚庭涉其血,豈獨清中原!”
以上參考資料: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十一下】【沝部】時攝切(shè)
𣻣,徒行厲水也。從沝從步。
涉,篆文從水。

說文解字注

徒行濿水也。
註:濿各本作厲,誤。濿,或砅字也,砅本履石渡水之偁,引申為凡渡水之偁。《釋水》曰:繇膝以上為涉。《毛傳》同。許雲徒行者,以別於以車及方之,舟之也。許意詩所言揭,厲皆徒行也。皆涉也。故字從步。
從沝步。
註:會意。時攝切。八部。

廣韻

時攝切,入葉常 ‖涉聲盍2部
涉,歷也。徒行渡水也。亦漳水別名,涉縣是也。又姓,《左傳》晉大夫涉佗。時攝切。四。
丁愜切,入怗端 ‖涉聲盍2部
涉,血流皃。又時懾切。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部】 涉·康熙筆畫:11 ·部外筆畫:7
古文:𣥿、㴇
《唐韻》時攝切。《集韻》《韻會》實攝切,竝音𦁗。《說文》:徒行厲水也。《爾雅·釋水》:繇膝以上為涉。
又經也。枚剩《七發》:於是背秋涉冬。
又《前漢·賈山傳》涉:獵書記,不能為醇儒。註:言若涉水獵獸,不專精也。
又大涉,水名。《前漢·地理志》:犍為郡南廣縣有大涉水。
又縣名。《廣輿記》:屬彰德府,古涉侯國地,漢涉縣。
又姓。《左傳》:有涉佗。
又《廣韻》丁愜切。《集韻》。的協切,竝音沾。與喋同。血流貌。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字形對比(楷體)

書寫提示

筆順動畫演示筆順動畫演示
【筆順】①丶(點)②丶(點)③㇒(提)④丨(豎)⑤一(橫)⑥丨(豎)⑦一(橫)⑧丨(豎)⑨丶(點)⑩ノ(撇)
【寫法】❶“氵”窄“步”寬。頂部“氵”低,底部“步”低。❷“氵”,第二點偏左,在橫中線上側。❸“步”,上部“止”寬扁;第三筆短豎在中線左側;長橫從“氵”側起筆,在橫中線上方;“步”下半部豎筆與上部右豎垂直對齊,左點在上部短豎下方,長撇起筆於橫中線,收筆於“氵”下。

書法欣賞

以上參考資料:

韻書集成

小韻韻攝聲調韻目韻系字母聲類開合等第清濁反切擬音
廣韻
入聲
二十九葉
鹽A
開口呼
三等
全濁
時攝切
ʑjæp
入聲
三十帖 (怗)
開口呼
四等
全清
丁愜切
tiɛp
集韻
入聲
二十九葉
開口呼
三等
全濁
實攝切
ʑiæp
入聲
三十帖
開口呼
四等
全清
的協切
tɛp
中原音韻
入聲作平聲
車遮
齊齒呼
全清
ʂiɛ
中州音韻
入聲作平聲
車遮
繩遮切
洪武正韻
入聲
十葉
全清
失涉切
ʃiep
分韻撮要
陰入
第二十兼檢劍劫
(以上參考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