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石礬石散

消石礬石散是出自《金匱要略》卷中的一個藥方,具有消瘀清熱的功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消石礬石散
  • 來源:《金匱要略》卷中
  • 組成消石礬石(燒)等分
  • 功用:消瘀清熱
基本信息,各家論述,

基本信息

【來源】《金匱要略》卷中。
【組成】消石礬石(燒)等分
【用法】上二味,為散。每次服2克,以大麥粥汁和服,一日三次。病隨大小便去,小便正黃,大便正黑,是其候也。
【功用】消瘀清熱。
【主治】女勞疸。身目皆黃,發熱惡寒,少腹滿急,小便難,額上黑,足下熱者。
【方論】本方所治女勞疸證,是由內熱血瘀所致。方中消石鹹寒走血,可消逐熱瘀之血;礬石能清腎及膀胱之熱。二藥相配,共建消瘀清熱之功。

各家論述

《金匱玉函經二注》:腎者,陰之主也,為五臟之根,血盡屬之。血雖化於中土,生之於心,藏之於肝,若腎陰病,則中土莫得而化,心莫得而生,肝莫得而藏,榮衛莫得而行,其血敗矣,將與濕熱凝淤於腸胃之間。腎屬水,其味鹹,其性寒,則治之之藥,必用鹹寒,補其不足之水,瀉其所客之熱,蕩滌腸胃,推陳致新。用消石為君,《本草》礬石能除固熱在骨髓者,骨與腎合,亦必能治腎熱可知也。大麥粥汁為使,引入腸胃,下泄鬱氣。大便屬陰,淤血由是而出,其色黑。小腸屬陽,熱液從是而利,其色黃也。《金匱要略直解》:《內經》,中滿者泄之於內。潤下作鹹,消石之苦鹹,礬石之酸鹹,皆所以泄中滿而潤下,使其小便黃而大便黑也。然消石主胃脹閉,滌蓄結;礬石主熱在骨髓,而經言勞者溫之,是方得無太峻嶼?然所服者,方寸匕耳,和以大麥粥汁,正所以寬胃而益脾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