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絡羅·海齡(海齡)

郭絡羅·海齡

海齡一般指本詞條

郭絡羅·海齡(?—1842年),是鴉片戰爭時期守衛鎮江、抗英著名將領。郭洛羅氏,滿洲鑲白旗人。

基本介紹

  • 本名:郭絡羅·海齡
  • 所處時代清朝
  • 民族族群滿族
  • 出生時間:不詳
  • 去世時間:1842年
  • 主要成就鎮江之戰抗擊英軍
人物生平,人物成就,人物評價,史籍記載,家庭成員,

人物生平

原為山海關駐防驍騎校,後任直隸張家口協守備。嘉慶十八年(1813年)八月,李文成領導天理教在河南滑縣發動起義,建立農民政權,直隸長垣、東明,山東曹縣、定陶、菏澤、金鄉等地,紛起回響。九月,海齡隨同直隸總督溫承惠前往河南鎮壓李文成,因“屢著戰功”,此後擢升都司、游擊、參將、副將、總兵。道光十五年(1835年)遭琦善奏劾,降為二等侍衛,充任古城領隊大臣。道光二十年(1840年)八月,授西安右翼副都統,九月調任江寧副都統。
道光二十年(1840年)六月,英軍侵占定海,沿海北上白河,威脅京師,於是“天下紛紛議海防”,內河長江亦戒嚴。十二月,道光帝調海齡為京口副都統,並諭其“飭副將巡圌山,操炮練兵,以防京口門戶。”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一月,海齡抵鎮江赴任後,認真操炮練兵,積極從事京口備防。他從當地滿營一千一百八十五名官兵中,挑選八百名,加以操練,逐一指授臨陣機宜,訓練三個月,官兵皆知踴躍奮勵。並且,親到圌山,督率水師官兵,演放炮位,令其在沿海要隘,時常稽查英軍漢奸,還在象山東碼頭隘口,安設大炮四位,逐日演放,藉資熟練,以壯聲威。當時,他奏請“將沿江通商碼頭,暫時封閉”,受到裕謙抵制,指出其“封港之議,徒有礙於安分商漁,而於杜絕接濟英船等弊,仍未得其要領。”
同年八月,定海再次被英軍侵占,鎮海、寧波相繼失守,兩江總督裕謙殉國。九月,海齡親率左右翼沿焦山而下,查看大江形勢,他認為焦山一帶只有旗兵一千六百人,不敷守御。便立即請求給所屬營兵預支半年錢米,“卒頗感之”。並奏請添兵,增強設防。道光帝詔諭兩江總督牛鑒體察情形調派,毋誤事機,但牛鑒卻“以無庸駁覆”。海齡不顧其阻撓,於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正月,一再奏請招募水勇在鵝鼻咀、圌山要隘,僱船只,扎木排,攔江堵截,以期“水陸交嚴”;並檄調四百名驍勇聞名的青州兵,屯駐京口南岸東碼頭,堅守炮台,以截陸路;同時還令京口副將孝順武、參將陳慶祥、游擊李澄,塞斷江口小港,以阻止英軍前進。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五月初,吳淞失守,英軍進入長江,江南各口防務癱瘓,“賊(夷)至官逃,舟臨兵潰”。英軍由圌山進逼鎮江,牛鑒、齊慎駐兵丹陽,互為瞻顧,不圖固守。六月五日英軍至鵝鼻咀,次日牛鑒帶兵一萬餘人到鎮江,即命道府延請富戶勸捐十二萬金“迎犒夷師”。住了一夜,便匆匆逃往江寧。海齡堅決反對牛鑒犒師妥協,竭力主張守城抵抗,“不與一議和事”“獨謂宜力戰”,並貼出告示,申明英軍如敢侵入,“本副都統立即提兵出擊”。
海齡採取閉城固守策略,保衛鎮江。在英艦抵金山之前,就開始作防禦準備,禁止運河通航,強令城內居民遷徒內地,從四鄉收集家禽、生豬和各種食物,供給城市守軍和城郊軍營,並將旗營官兵和青州兵調入城內,添布四門,並添設槍炮,晝夜嚴加防守。
閉城後,海齡認為漢人會乘機反抗滿清統治,肆意屠殺漢人,造成滿城亂捉亂殺,引起巨大恐怖和混亂。六月十二日,英軍登岸攻城。當時,英軍集中一萬二千人,其中包括海軍陸戰隊在內的九千人,具有所謂“高度的作戰效能”,而且,大部分士兵有毛瑟槍裝備,又配備炮隊,其他各類軍用物資,也應有盡有;而海齡守城,只有旗兵二千四百人,其中當地旗兵一千二百人,青州兵四百人,武器仍是古老的刀、矛和抬槍。敵我力量對比懸殊,敵人顯然占有極大的優勢。
海齡無懼敵人優勢兵力,領導軍民保衛鎮江,堅決抵抗英軍。他“親冒矢石”“點兵上城”,並“令城中居民置水瓮磚石”,準備與侵略軍進行巷戰拼搏。守軍炮兵勇猛發炮,轟擊登岸英軍。侵略者說:“中國軍隊發來的炮火,曾對我方前進的船隻,給以致命的打擊。僅在十分鐘左右的戰鬥過程中,我方十六名海員和八名炮兵都受了傷。”當時,城外各地則由參贊大臣齊慎和湖北提督劉元孝帶兵防守。為了扭轉圍困局面,海齡曾一度派兵出城出擊。但在出擊失利後,便一味閉城自守,而且,對發動組織居民、鄉民助守也很不力。當齊慎、劉元孝敗退之後,英軍便於十四日全力攻城。海齡決心死守鎮江,與城共存亡。他親駐北門城樓,相機調度,並令協領武忠阿帶領青州兵,馳赴接應。
在保衛鎮江的激烈戰鬥中,驍勇善戰的青州兵,非常英勇頑強,被稱為全軍的“軍鋒”。當時人記載:“夷人登城,是取書院所貯修城長梯十數張,蟻附而上,時城中以青州兵為軍鋒,奮勇向前,槍炮競發,夷人墮梯者紛紛,乃略無退阻,攀堞者愈眾,旗兵怖而走,青州兵眾寡不敵,死者十七、八,城遂破也。”在城內短兵相接,青州兵與侵略者拚搏尤其頑強,英軍攻打北門,受到青州兵沉重打擊,後來,侵略軍竄至南門,數十青州兵主動配合當地旗兵,與侵略者進行極為激烈的巷戰。整個巷戰中,青州兵狠狠打擊了敵人,但自己也付出高昂代價。當時人說:“青州兵巷戰,殺賊(侵略軍)數百,被殺者亦二百餘人”
當英軍用炸藥炸開西城門後,第十八團和四十九團沿著西門城壘,進攻城區。海齡親自帶領滿洲旗兵前往堵擊,戰鬥非常激烈,他身受重傷,仍堅持戰鬥。後來,旗兵撤退到旗營。在戰鬥的危急關頭,海齡在旗營大聲疾呼地作戰地動員演說,鼓勵官兵做英勇戰士,血戰疆場,決不在侵略者面前苟延殘喘,他號召:“寧可自殺,決不投降!”並且,親自帶領旗兵與英國侵略軍第十八團和四十九團進行殊死戰。連侵略者自己也不得不承認“滿兵作了一次最頑強的抵抗,他們寸土必爭,因此,每一個城角和炮眼都是短兵相接而攻陷的。”⒄甚至在房子裡也發生戰鬥。海齡率領守軍奮勇抗戰,堅守兩日,打死打傷敵軍,據侵略者自己統計共有一百六十八人。最後,守軍“拒絕投降和寬待”,全部壯烈犧牲,海齡自己自焚殉國,妻與孫同時死難。當時人讚揚海齡為“近日之矯矯者”,連侵略者也把頑強抵抗侵略的鎮江守軍稱為“保家衛國而光榮犧牲”的“英勇戰士”。

人物成就

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海齡在鎮江之戰中抗擊英軍,以寡擊眾,造成英軍死傷數百人(英方統計為死37人傷129人)。

人物評價

《清史稿》:海疆戰事起,既絀於兵械,又昧於敵情,又牽掣於和戰之無定,畏葸者敗,忠勇者亦敗。專閫之臣,忘身殉國,義不返踵,亦各求其心之所安耳。嗚呼,烈已!

史籍記載

《清史稿·卷三百七十二·列傳一百五十九》

家庭成員

兒子:宜蘭泰,襲世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