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面蒸發量

中國近海的年蒸發量一般為230~240cm,局部海域達250~260cm,比大西洋灣流區小。蒸發量最大值出現在黑潮主幹區,黑潮及其鄰近海區冬季強烈的海-氣溫差和大風是造成其蒸發量偏大的重要原因。南海及其鄰近海區,為170~200cm。黃海西部和渤海全年蒸發量小於100cm。近赤道海區因空氣濕度大,風速小,蒸發量也只有100-125cm。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面蒸發量
  • 外文名:Sea surface evaporation
  • 近海年蒸發:230~240cm
  • 局部海域:250~260cm
  • 最大值:最大值出現在黑潮主幹區
  • 最小值:黃海西部和渤海
簡介,季節分布特點,蒸發量的年變化特點,

簡介

中國近海的年蒸發量一般為230~240cm,局部海域達250~260cm,比大西洋灣流區小。蒸發量最大值出現在黑潮主幹區,黑潮及其鄰近海區冬季強烈的海-氣溫差和大風是造成其蒸發量偏大的重要原因。南海及其鄰近海區,為170~200cm。黃海西部和渤海全年蒸發量小於100cm。近赤道海區因空氣濕度大,風速小,蒸發量也只有100-125cm。

季節分布特點

蒸發量的季節分布特點如下冬季(以1月代表)各海區的蒸發量由5cm變化到34cm,黑潮主幹區最大,達到30~34cm;南海大部海域為15~20cm渤海和黃海西部最小,其值僅有5~8cm。夏季(以7月代表),東海以北由於風速減弱和氣溫升高,蒸發量比春季減少南海由於西南季風增強,蒸發量比春季增大,最大值出現在南海中部10°~18°N之間的海區,達15~17cm。台灣海峽及黑潮主幹區均在10cm以下,黃、渤海都小於5cm。

蒸發量的年變化特點

赤道水域,蒸發年較差很小,年變化最大的海區是黑潮主幹區。1月黑潮主幹區蒸發量達30cm以上,6~7月僅10cm,年較差達20cm左右,年變化呈單峰型。赤道和熱帶海域蒸發量都呈雙峰型變化,冬、夏兩季高,過渡季節低,年較差約為5cm。黃海西部及渤海9~10月空氣濕度較小,蒸發量達年最大值,次大值出現在1月,3~7月蒸發量為全區最小,這時正值黃海賽季,空氣濕度大,抑制了海面向上的水汽輸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