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面潛熱

潛熱通量是指海面單位面積通過蒸發向大氣供應的熱量,單位為瓦每平方米,它的大小由風速、海面大氣溫度和濕度的鉛垂梯度決定。在海洋上,蒸發潛熱是海面損失熱量的主要部分。中國鄰海由於受冷、暖洋流和季風等因素影響,潛熱通量年平均值變化較大,最大值在黑潮主幹區,中心區達200瓦每平方米以上。15°~20°N之間的西北太平洋出現次大中心,其值為150~160瓦每平方米。由黑潮主幹區向西北方減小很快,渤海及黃海西部降至最低。南海大部水域為125~150瓦每平方米,中部及北部灣南部較高,兩側近岸略低。8°N以南的赤道水域,低於100瓦每平方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面潛熱
  • 外文名:Latent heat on the sea
  • 釋義:海面通過蒸發向大氣供應的熱量
  • 單位:W/m2
  • 控制因素:風速、海面大氣溫度和濕度
  • 地位:是海面損失熱量的主要部分
簡介,季節分布,年變化,

簡介

潛熱通量是指海面單位面積通過蒸發向大氣供應的熱量,單位為瓦每平方米,它的大小由風速、海面大氣溫度和濕度的鉛垂梯度決定。在海洋上,蒸發潛熱是海面損失熱量的主要部分。中國鄰海由於受冷、暖洋流和季風等因素影響,潛熱通量年平均值變化較大,最大值在黑潮主幹區,中心區達200瓦每平方米以上。15°~20°N之間的西北太平洋出現次大中心,其值為150~160瓦每平方米。由黑潮主幹區向西北方減小很快,渤海及黃海西部降至最低。南海大部水域為125~150瓦每平方米,中部及北部灣南部較高,兩側近岸略低。8°N以南的赤道水域,低於100瓦每平方米。

季節分布

1月的潛熱通量分布和其年平均值分布相似,但區域之間差異顯著。台灣島至日本九州之間的黑潮水域,潛熱通量超過250W/m2,日本南面和西南面最高達300~325W/m2,東海北部至黃海南部出現強烈的梯度。黃海西部及渤海僅有75 W/m2。南海北部及中部由於風速較大,潛熱通量達到 175~ 190W/m2
7月全球表面潛熱7月全球表面潛熱
7月,由於西南季風風力增大,潛熱通量在10°-20°N之間區域為一高值帶,由此向南北兩側通量逐漸降低。黃海沿岸由於多霧,海面上空濕度較大,其值降至25W/m2以下,有時甚至為零。
1月全球表面潛熱1月全球表面潛熱

年變化

潛熱通量年變化和風速的年變化趨勢基本一致。渤海、黃海、東海及南海北部呈單峰型變化,峰值出現在11~12月,谷值多在6~7月出現。北部灣和南海中部呈雙峰型變化,南海中部11~12月最高,7月次之,最低值在4~5月北部灣比較特殊,10月和7月較高,3~4月因霧和小雨影響,潛熱通量降至最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