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論

海論

《海論》是一篇黃帝內經,創作於戰國至東漢時期的文學作品,作者是古代醫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海論
  • 創作年代:戰國至東漢時期
  • 作品出處:黃帝內經
  • 作者:古代醫者
概述,原文,注釋,譯文,

概述

文章出自《黃帝內經》,即《靈樞·海論第三十三》篇。
【篇名解】
“海”,是百川匯聚之所,又是生物賴以生存的水分之源。本篇以自然界之東西南北四海為比喻,說明胃、沖脈、膻中、腦在生命活動中的重要性,比為人身之四海,並分述其生理、病理、症狀及治療原則,所以篇名為“海論”。
馬蒔《靈樞注證發微》:“內論人有四海,故名篇。”
李經緯、鄧鐵濤《中醫大辭典》:“本篇因以討論人體的四海為主,故名。篇內主要論述了人體的胃、沖脈、膻中、腦四者,既是全身精神氣血的來源,也是營衛氣血、十二經脈匯合之處,故以髓海、血海、氣海、水谷之海命名。並進一步闡述了四海的作用、輸穴所在以及有餘、不足情況下所出現的證候特徵和調治之法。”
本章概要
1、說明十二經脈應十二經水合為“四海”,它們各有會聚與輸注之處。
2、文中列舉了四海有餘和不足的症狀,並提出“調其虛實”的治療原則。

原文

黃帝問於岐伯曰:余聞刺法於夫子,夫子之所言,不離於營衛血氣。夫十二經脈者,內屬於腑臟,外絡於肢節,夫子乃合之於四海①乎。岐伯答曰:人亦有四海,十二經水。經水者,皆注于海,海有東西南北,命曰四海。
黃帝曰:以人應之奈何?岐伯曰:人有髓海,有血海,有氣海,有水谷之海,凡此四者,以應四海也。
黃帝曰:遠乎者,夫子之合人天地四海也,願聞應之奈何?岐伯曰:必先明知陰陽表滎輸②所在,四海定矣。
黃帝曰:定之奈何?岐伯曰:胃者水谷之海,其輸上在氣街(沖),下至三里;沖脈者,為十二經之海,其輸上在於大杼,下出於巨虛之上下廉;膻中者,為氣之海,其輸上在於柱骨之上下,前在於人迎,腦為髓之海,其輸上在於其蓋,下在風府。
黃帝曰:凡此四海者,何利何害?何生何敗?岐伯曰:得順者生,得逆者敗;知調者利,不知調者害。
黃帝曰:四海之逆順奈何?岐伯曰:氣海有餘者,氣滿胸中,悗息③面赤;氣海不足,則氣少不足以言。血海有餘,則常想其身大,怫然④不知其所病;血海不足,亦常想其身小,狹然⑤不知其所病。水谷之海有餘,則腹滿;水谷之海不足,則飢不受穀食。髓海有餘,則輕勁多力,自過其度⑥;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酸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臥。
黃帝曰:余已聞逆順⑦,調之奈何?岐伯曰:審守其俞,而調其虛實,無犯其害,順者得復,逆者必敗。黃帝曰:善。

注釋

①四海:指自然界東南西北四海。
②滎輸:指十二經脈的滎穴和輸穴,這裡專指四海所流注的穴位。
③悗息:胸中滿悶,是氣海穴有實證的主要症狀之一。
④怫然:形容鬱悶不舒的樣子。
⑤狹然:形容自覺身體狹小的樣子。
⑥輕勁多力,自過其度:輕快有力,行動無度,有精力過於旺盛、狂躁的感覺。
⑦逆順:指異常和正常。

譯文

黃帝問岐伯道:你講刺法時,總是離不開營衛氣血。人體中運行營衛氣血的十二經脈,在內聯屬於五臟六腑,在外聯絡於肢體關節,你能把它們與四海聯繫起來嗎?岐伯回答說:人體也有四海和與十二經脈相應的十二經水,經水都留注于海中,自然界有東、南、西、北四個海,因此將此稱為四海。
黃帝說:人體是怎樣與四海相應的呢?岐伯說:人體有髓海、血海、氣海、水谷之海,這四海與自然界的四海相應。
黃帝說:這實在是一個很精深的問題,你把人身的四海與自然界的四海聯繫在一起,它們是怎樣相應的呢?岐伯回答說:必須先明確人身的陰陽、表里及經脈滎、輸穴等的分布情況,才可以確定人身的四海。
黃帝說:怎樣確定四海及經脈重要穴位的位置呢?岐伯說:胃受納水谷,故為水谷之海。胃的氣血所輸注的重要穴位,在上為氣沖穴,在下為足三里穴;沖脈與十二經聯繫密切,故為十二經之海。沖脈的氣血所輸注的重要穴位,在上為大杼穴,在下為上巨虛和下巨虛;膻中是宗氣會聚的地方,所以稱為氣海。膻中的氣血所輸注的重要穴位,在上部為天柱骨上的瘂門穴和天柱骨下的大椎穴,在前面的有人迎穴;腦中充滿髓液,所以腦為髓,腦的氣血所輸注的重要穴位,在上部腦蓋中央的百會穴,在下為風府穴。
黃帝說:這四海,怎樣滋助和損害人體呢?又是怎樣促進和耗敗生命活動的呢?岐伯說:如人身四海功能正常,生命力就旺盛;若四海功能失常,人的生命活動就會減弱。調養四海,就有利於身體健康,不善於調養四海,身體就會遭受損害。
黃帝說:四海的正常和反常情況是怎樣的呢?岐伯說:如人的氣海邪氣有餘,就會出現胸中滿悶,呼吸急促,面色紅赤的症狀;如氣海正氣不足,就會出現氣少而說話無力。如人的血海邪氣有餘,就會常常感到自己身體龐大,鬱悶不舒,但又不知道有什麼病。若人的水谷之海邪氣有餘,就會得腹滿的病;如水谷之海正氣不足,就會出現飢餓但卻不欲進食的症狀。如髓海邪氣有餘,動作就會表現為過於輕快有力,行動無度;髓海正氣不足,就會出現頭暈眩、耳鳴、目眩、腿酸軟無力、目盲,周身懈怠懶動,常欲安臥等症狀。
黃帝說:又怎樣治療四海的疾病呢?岐伯說:應診察四海輸注的各個要穴,並調節它們的虛實,但不要違反虛補、實泄的治療原則,以免造成嚴重的後果。按照這條原則去治療,就能使身體康復,否則,就會有死亡的危險。黃帝說:講得真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