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蜇加工

海蜇的含水量在95%以上,又加上產在溫度較高的夏秋季節,不及時處理,很易發生腐爛變質,加工方法不妥,也會造成質量差和出成率低。海蜇的加工方法沿海各地不一,比較科學的是三礬加工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蜇加工
  • 含水量:含水量在95%以上
  • 出生:夏秋季
  • 加工:三礬加工法
皮和頭,初礬,二礬,三礬,花捲蜇花處理,蜇卷,

皮和頭

初礬

海蜇加工
用竹刀沿海蜇傘體腹面將頸部與頭(包括紅墩)割下,蜇頭集放一旁,待後處理;摘除蜇體腔內的蜇花(積存以備加工);用竹刀割去傘體腹部的白色膏膜和血衣,用海水洗刷乾淨。在缸(池)內注入少量的海水,其水量以蜇體可活動開為準。按100公斤鮮蜇體用明礬0.5公斤計算用礬量。將所需的礬粉(明礬要提前粉碎成細末)放進水中攪拌均勻,在投放蜇體過程中,要輕輕攪拌,使蜇體能夠均勻吸收礬液。經15小時左右即可撈出,背部向上垛放在筐中,瀝水2~3小時,然後再進入二礬。在瀝水期間,須自上而下地倒動一次,使之脫水均勻並防止蜇堆中間發燒“走肉”,影響質量和出成率。
割下來的蜇頭經5小時左右(溫高時間要短,溫低時間要長),讓污液滲出,觸鬚爛掉,用海水沖洗乾淨。在缸(池)內按每100公斤蜇頭用明礬0.5公斤配好適量的礬液,蜇頭投入後要攪拌均勻,經20小時左右即可撈出,盛在筐中瀝水1小時左右,再進入二礬。
經過初礬後的蜇皮和蜇頭的重量約占鮮蜇重量的50%。

二礬

初礬蜇皮瀝水後,每100公斤用鹽礬混合物(食鹽和明礬的比例為100∶4)15公斤進行醃製。醃時將蜇皮平放在木板上,每張皮用鹽礬混合物一把,撒在膛心上,逐個垛鹽3~4張時平放於缸(池)內,醃滿後,加蓋封頂鹽,經5天后即成二礬蜇皮。蜇皮撈出後,在地板上垛起33厘米高左右斗笠形小堆,瀝水4小時左右再進入三礬。瀝水期間要自上而下地倒動一次。
初礬蜇頭瀝水後,每100公斤用鹽礬混合物(比例100∶)14公斤進行醃製。醃時先在缸(池)底撒鹽礬混合物少許,然後將蜇頭投入,一層蜇一層鹽地逐層醃製,每層厚度為20厘米左右,每層都要用力踏實,醃滿後,加蓋封頂鹽,經5天左右即可撈出,瀝水1小時後再進入三礬。
二礬後的蜇皮和蜇頭重量占鮮蜇重量的20%左右。

三礬

二礬蜇皮瀝水後,每100公斤用鹽礬混合物(比例100∶1.5)18公斤進行醃製,醃時將蜇皮攤在木板上,用鹽礬混合物一把,均勻地撒在蜇皮上,逐個醃製,每6~8張為一迭,平放池中,滿池後加蓋封頂鹽,經7天后即成為三礬蜇皮。鹵液的波美度(Be′)要求在22~23。如果經20天后,蜇皮充分脫水,肉質更為堅實。
二礬蜇頭瀝水後,每100公斤用鹽礬混合物(比例100∶1.5)18公斤進行醃製,醃製方法同二礬蜇頭。經7天后即成三礬蜇頭,鹵液的Be′在22左右即可。
蜇皮和蜇頭的混合出成率一般在10%左右,其中皮占成品總量的40%,頭占成品總量的60%。

花捲蜇花處理

鮮海蜇在初礬前進行頭體分離時,將腔內的蜇花(也叫蜇腦)摘下,集於盆中(注意不要沾污泥沙等雜質),放進沸水中氽,液體狀的蜇花馬上凝成花菜狀的固體,其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可直接進食和入菜;也可在蓆子上曬成“蜇米”。蜇花含有較高的蛋白質,不及時加工很易變質,要趁鮮整取速氽。

蜇卷

鮮海蜇的傘體腹部肌肉上,附有一層白膜是一種粘液液蛋白,在進礬前需用竹刀颳去,否則影響蜇皮的質量。這層白膜是一種粘液蛋白,集於盆中,及時入沸水中氽,液狀的黏膜很快縮成厚實的卷狀固體。食用起來鮮嫩可口,其味道在蜇花之上,可鮮食也可乾制。蜇卷對鮮度和時間性的要求較蜇花更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