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祭媽祖

海祭媽祖

海祭媽祖是莆田市湄洲灣北岸賢良港鄉人一種延續千年的祭祀民俗活動。以舟船朝拜為主。

據史料記載,媽祖誕生於宋建隆元年(960年)農曆三月廿三,於宋雍熙四年(987年)農曆九月初九營救海難而逝。宋代朝廷褒獎她濟世救民功德,進行28次褒封,媽祖被尊為顯赫的四海之神。此後,對媽祖女神的春秋祭典成為港里天后(媽祖)祖祠的定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海祭媽祖
  • 地理標誌:莆田市湄洲灣
民俗介紹,文化價值,表現形式,形式淺析,

民俗介紹

海祭媽祖是媽祖故里港里村的一種古老的傳統習俗。每年九月初九是媽祖為營救海難而獻身的紀念日,港里村的人民為了紀念這位博愛無疆的女神,都會自發地聚集在港里古渡口,構築媽祖神舟和海邊祭台,面對天然“三柱香”,舉行隆重的海祭儀式。莆田及周邊地區的所有舟船都會在這一天前來朝拜女海神,構成了萬舟朝拜的壯觀場景。
海祭媽祖
媽祖神舟由十八艘漁船拼裝面成,高約3米,面積約300平方米,定位泊於古渡口前。媽祖神舟上供奉媽祖及其父母神像,樹立迎神旗幡,陳列各種供品,鋪設朝拜地毯,備好鮮花三筐、美酒三壇,由西向東設有登臨媽祖神舟的通道,以供賓客通往。被邀登上媽祖神舟的賓客,被視為最高禮遇。
海邊祭台設在古渡口的海邊沙灘上,距媽祖神舟約20米。祭台用木件構成,如同鄉村戲台,在祭祈前七日作為戲台供社戲演出。祭祈之日,祭台加以柳條鮮花點綴,形成鮮花拱門,祭台兩邊掛上巨幅楹聯:“萬曲天籟歌媽祖;千秋海甸仰英靈”。祭台中間擺放古案供台,供放媽祖女神和媽祖父母神像,以供神舟上看台和沙灘上看台的觀眾共同瞻仰。祭台東西左側設三柱巨香,在祭祀時由最有名望的貴賓點燃。

文化價值

海祭是民間祭祀媽祖最貼切最自然的形式。這種人神共樂、人海共諧的民俗活動涉及民俗學、宗教學、海洋學、藝術學、歷史等諸多內容,其主要價值表現在四個方面:
一、海祭媽祖作為媽祖信俗系列之一,是媽祖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永續傳承的歷史意義。
海祭媽祖
二、海祭媽祖是台灣民眾和莆田沿海民眾最受歡迎的民俗活動之一,在密切閩台關係、加強對台文化交流方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海祭媽祖傳統習俗中所保留的大量民間舞蹈、音樂、戲劇、雜技等藝術內容,對傳承和發展民族民間文化具有積極的作用。
四、隨著莆田海濱城市的崛起,媽祖城的興建,海祭媽祖將為莆田旅遊文化發揮積極的推動作用。
五、海祭媽祖作為港里村的重要民俗活動內容之一,為該村打造“福建省歷史文化名村”和“福建省旅遊名村”的金字招牌將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據《天妃顯聖錄》等文獻記載,我國御祭媽祖最早的當推南宋紹興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宋高宗在臨安郊祭後敕封媽祖為靈惠夫人。以後,歷代帝王又加以繼承和發展。如《元史·祭祀志》載:歲遣使齎香遍祭,金幡一合,銀一錠……用柔毛、酒醴,便服行事。祭文曰“維年月日,皇帝將遣某官等致祭於護國庇民廣濟福惠明著天妃。”元代天曆三年,元帝御祭媽祖,特遣大臣至莆田虔修祈事。
朝廷拜祭媽祖採用郊祭、廟祭的形式,民間則大都採用海祭與廟祭相結合的形式。賢良港天后(媽祖)祖祠一般在媽祖誕辰之日(農曆三月廿三)進行廟(祠)祭,在媽祖升天之日(農曆九月初九)採用海祭形式。
海祭媽祖
近年來,由於媽祖廟的大量興建,廟祭媽祖成為祭祈女神的主流形式,海祭媽祖的習俗漸趨式微,如不採取搶救性的保護措施,海祭媽祖的習俗有瀕臨消亡之虞。

表現形式

古代最有特色的媽祖海祭習俗
媽祖信仰傳承千年以來,對媽祖祭奠形式到底發生過怎么樣的變化,應該是媽祖文化研究中一個重要的課題。
自宋代之後,媽祖祭奠的主要表現形式可分為廟祭、郊祭、海祭、舟祭、家祭五種:
廟祭,是指在媽祖廟範圍內舉行祭典儀式,其特點是規範、嚴謹。據考,在宋至清四朝中,朝廷因事差官致祭媽祖達300多次,都是採取廟祭形式。清康熙五十三年(1718年),皇帝頒旨規定媽祖作為女聖,歸列三聖之一,編入國家祀典,春秋諭祭,與文聖孔子、武聖關公同享最高法定禮節———三跪九叩、三擊獻醴。
郊祭,是指在都郊或市郊設立祭壇,對媽祖女神進行遙祭的形式。一般由帝王親自主持,特點是肅穆、莊嚴。我國郊祭媽祖最早當推南宋紹興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宋高宗在臨安郊祭後敕封媽祖為靈惠夫人。
海祭,是指在海邊奠祭媽祖。從各地現存的海祭儀式中,可以看到:面對浩浩波濤,祈福旗幡與日同升,海螺長號,頌祭文、奏祭樂、進舞芭、獻祭果、灑祭酒、敬鮮花、放海生,同時進行各種民俗展示。這種純粹的民間祭禮一般在海邊漁村流傳,具有地域的獨特性、廣泛的民眾性、愉悅的觀賞性。
舟祭,是指在船上供奉媽祖神像,在出海時、歸航時或遇大風大浪危急關頭對媽祖女神進行全祭拜的一種形式。
家祭,是指媽祖信眾在家中設媽祖神位,每逢初一、十五日或媽祖誕辰與升天紀念日進行焚香進供膜拜的一種方式。
通過上述五種祭祀形式的比較,可以發現,廟祭最為規範,郊祭最為莊嚴,海祭最有特色,舟祭最為普遍,家祭最為平常。

形式淺析

一、負責主祭的傳承人斷代,後人對恢復海祭儀式感到困難。從現存的5000多座媽祖廟的建築位置來看,約三分之二以上都是瀕臨海邊,具備海祭的近水樓台條件。但多數媽祖廟對海祭的歷史淵源、主要內容不甚了解,無法組織這種民俗活動,這是客觀因素所致。
二、因受宋、元、明、清歷代朝廷不斷升級褒封,媽祖祭祀規格不斷提高,各媽祖廟紛紛攀比,廟祭追求與朝廷郊祭的國家祭禮相仿。官方廟祭的盛行,使民間海祭的形式受到冷落,以致於越來越罕見。這是歷史因素所致。
海祭媽祖
三、由於海祭形式是純粹的民間信仰習俗活動,同時展示大量的民間藝術,這種偏重於民眾文化範疇的活動花費較大,經費往往無從著落,這是經濟因素所致。
四、海祭民俗活動因長期在民間流傳,歷史上的記述資料較少,現代的歷史學、民俗學專家對此也較少關注,使人們在認識上出現空白或欠缺,這是意識因素所致。
但是,我們高興地看到,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許多地方對媽祖海祭的傳統形式進行大力恢復。
根據近幾年莆田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調查資料分析,莆仙沿海地區從古代起就普遍存在海祭媽祖的習俗,賢良港(港里)、涵江、楓亭等尤甚。賢良港天后祖祠於今年九月初九媽祖祭日,隆重舉行海祭媽祖活動,對海祭媽祖習俗活動做有意義的探索,將再現海洋文化歷史上珍貴的民俗畫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