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漂父母

海漂父母,是在海外求學、就業、生子的一類人,這類人的父母還在國內生活,無法團聚,而自己的孩子則國外環境中長大,對父母的感情非常淡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漂父母
  • 外文名:Overseas parents
  • 文化的衝擊:或快樂,或悲傷。
  • 拼音:hǎi piāo fù mǔ
簡介,實例,觀點分歧,海漂族,雙語解讀,

簡介

何謂海漂父母,就是在海外留學或工作,孩子在海外誕生(俗稱ABC),而自己父母還在國內生活,不願到海外團聚,面臨這種生活的人。一邊孩子是ABC,受已開發國家人情淡漠的薰陶,一邊是父母是傳統的中國人,希望在國內養老。這個族群隨時面臨2個文化的衝擊而感到迷茫無助,或快樂,或悲傷。

實例

李響20世紀80年代從上海來到澳洲,擔任澳洲某公司的總經理,在大家眼裡,李響是一個模範丈夫,眾人眼中的成功男士,作為一個華人在澳洲闖蕩出屬於自己一片天空,也有一個俗稱ABC(在澳洲出生的華人孩子),不滿20歲的女兒。
海漂父母
海漂父母
李響的父母早已經知道自己兒子在大洋彼岸事業有成,有妻有女,但是因為老人習慣了中國家鄉的一草一木,仍然留在中國。他每年都要回上海,問候自己爸爸媽媽,因為李響愛自己的爸媽,時刻不敢忘記自己的所有成績都是父母的悉心培養而獲得的。
而這一邊,李響卻惆悵著,對自己的女兒非常的無奈,用他自己的話是“沒救了”。女兒是典型的ABC,出生在澳洲,對父母感情非常淡漠,覺得自己是澳洲政府養的,不是爸爸養的,我為什麼要報答你。李響前段時間甚至還接到警察局的通知,說她女兒跟她的“好友”吃搖頭丸。現在女兒本該是讀大學的年紀,卻無論如何都不願意讀大學,說沒有興趣。每次李響回國探望父母,女兒也不願意陪同去見見自己年邁的爺爺奶奶,因為她覺得是兩個世界的人。

觀點分歧

作為中國人的傳統文化,自己如果取得的任何成績都是因為父母悉心栽培,如果自己做的不好,都覺得愧對父母,中國人重視孝道;而澳洲或者說已開發國家的孩子覺得自己的成績是政府的功勞,18歲以後有自己的興趣愛好,無論好與壞,都是自己的事,與父母無關。

海漂族

“海漂”,這個詞原本是用來描述去上海體驗多元化生活的年輕一族,現在它又有了新定義:在海外求生存、前途飄忽不定的中國人。對自我發展的嚮往以及簽證新政的出台使得他們放下國內的“社會期望”,選擇了一種漂泊動盪的生活。據麥可思公司的調查顯示,在2009年到國外深造的5126名高校畢業生中,有43%的人打算學成後留在國外,31%的人則選擇歸國,剩下的尚不知何去何從。

雙語解讀

Overseas parents 海漂父母 hǎi piāo fù m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