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漂族

海漂族

海漂,10年前,“海漂”曾被用作描述改革開放以來湧入上海和在上海生活和工作的人們,與"滬漂"是同義詞。但現在,“海漂”正在被越來越多地泛指從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生活中逃離出來,漂在海南,獨立創業的一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漂族
  • 地點:上海
  • 特點:漂在海南,獨立創業的一族
  • 時間:2004年
海漂的社會和文化特徵,代表族群,經濟背景,

海漂的社會和文化特徵

海漂一族在2004年初開始出現,並在2009年之後壯大。其中,大部分人有過在大城市的白領生活經歷,他們來到海南的目的,在於厭倦城市生活,期望在一個相對更原生態的社會,找到釋放心靈自由的空間。海漂的多數人從事與旅遊、戶外相關的創業事業,秉持環保、樂活的生活心態。海漂以其70後和80後之間的斷層文化為明顯特徵,受一定的憤青思潮影響,追求個人自由但不放棄社會理想,期望個人力量貢獻於社會改良,並致力於社會與自然的平衡。
{引用:在缺乏安全感和渴望自由之間掙扎的一代 / 轉自馬蜂窩 作者木民}

代表族群

海漂與早期的北漂一樣,是標準的草根階層,他們建立社會和經濟影響力的工具不是資源,而是個性化的小眾群組,以及網際網路等社交工具。
在網路上影響力較大的海漂代表人物,大多來自旅遊行業,包括三葉草、三亞豆蔻等,有趣的是,他們在文化上的影響力,更多地是輻射向大城市,而非海南本地。從2008年起,以描寫自身慢生活和創業實踐為主題的帖子在網路上迅速躥紅,有趣的是,早期,海漂一族在創作這些帖子的時候往往帶有商業推廣目的,在較為原生態的商業環境下,在網路上建立信任,是他們可以採用的不多的與原有城市生活和經濟建立聯繫的方式:

經濟背景

90年代海南房地產泡沫破滅之後,海南社會生活和經濟回歸相對原生態的環境。生活成本低廉,但生活品質與大城市形成鮮明對比。這裡沒有空氣污染,交通堵塞,生活節奏慢。最初來到海南創業的海漂一族,有一部分是城市生活的失意者。但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隨著城市生活壓力的增大,以及環保思潮在全球範圍內的席捲,使得更多在經濟上缺乏壓力的年輕人,加入到海漂的行列。
促成海漂一族壯大的另外一個前提,是中國社會保障能力的提高。長達10年的低通貨膨脹率,以及城市化中迅速膨脹的中產階級投資能力,使得很多年輕人不再像上一代人一樣經常處於不安全感之下,而網路經濟的興起,使得他們在一個相對隔離於高度城市化的社會之外,仍具有較強的生存信心。海漂不是消極逃避城市化競爭的失敗者族群,相反,他們充滿獨立創造生活的勇氣, 以及較為樂觀的生活態度。
【關於70後文化特徵】
引用:在缺乏安全感和渴望自由之間掙扎的一代 / 轉自馬蜂窩作者木民
現在時興說“糾結”。70後,其實是最糾結的一代。
我們的上一代人,終其一生都是在強烈的不安全感中渡過的。
從戰爭,到政治運動,對文化信仰破壞性的顛覆,還有讓人一輩子難忘的饑荒。如果要是我的上半輩子經過這些事情,我猜,我也會像一個守財奴一樣存錢,小心翼翼對每一個陌生人賠笑,這是在這個變化莫測的世界中保全自己的唯一方式。
他們膽子很小,但比我們勇敢的多。他們看重物質,但其實並不貪財。
我們的下一代人,80後和90後,沒有憶苦思甜的教育,有機會看到西方社會的生活方式,他們沒有經歷過大的社會震盪,認為社會和財富基礎是與生俱來的。因此,他們更有機會在天賦人權的思想下,去尋找更渴望自由和個性,更注重過程化的人生。
他們膽子很大,但承受力很差。他們渴望自由,但實際上更依賴於體制。
夾縫中的70後,其實在歷史上扮演的是一個承上啟下的角色。我們交的保險金,為上一代人提供了退休保障。但我們的保障在哪裡?我們被上一代教育得一輩子在追求更加具有安全感,但下一代和他們導向的世界其實正在遠離這個目標。
我們的目標又在哪裡?如果注定只是為下一代的放縱積累物質財富,我們的快樂來自何方?
就我的眼界而言,我們這一代真正的財富來自那些真驢。70後的行者,想的往往很單純,放眼看世界,打開蝸牛的殼。不只是為了放縱心靈,而是要找回平靜。沒有炫耀,只是因為文化的缺失,想在自然中找到心靈的歸屬。這不是我們自身的經歷,而是我們能給下一代人留下的唯一的財富。
如果說北漂代表的是中國城鄉二元文化走向繁榮的一個頂峰,那么,海漂則是進入中國社會進入資源匱乏時代之後,城鄉文化分立的局面被打破,並走向反向融合,重新尋求社會與自然平衡的一個悄然開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