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市

海州市

朝鮮西岸港市,黃海南道首府。臨黃海海州灣。人口約11.5萬。原稱孤竹,940年改今名。1954年新設黃海南道定為首府。歷史上中朝文化交流地和貿易港。穀物、水產集散地。有冶煉廠、水泥廠等。特產墨和硯台。有芙蓉堂、百濟清風樓等名勝古蹟。設有醫科、師範大學等高等學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海州市
  • 所屬地區:江蘇省連雲港市
  • 人口:11.5萬
  • 氣候條件:暖溫帶濕潤性季風氣候
連雲港海州區,連雲港的舊稱,阜新市海州區,

連雲港海州區

海州區是江蘇省連雲港市的三個城區之一,位於市區西南部。全區現轄三鎮、一鄉、四個街道辦事處、行政區域面積282.09平方公里,總人口22.8萬人。海州地處暖溫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4.0—14.4℃,地形以平原為主,少數有山地,約占總面積的80%。
海州古城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連雲港市的前身。它位於錦屏山北面,距市區心僅5公里。當年建隴海鐵路時就是從這裡開始的。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公元前212年在海州建朐縣,並立石闕,作為“秦東門”。在秦漢時期,海州已是能泊數十隻商船的開放商埠。秦始皇五次東巡,三次途徑海州,使之成為當時對海外開放的門戶。海州城人口處的秦東門就是很好的印證。
悠久的歷史文化。據考證,四、五萬年前就有人類在海州地區繁衍生息。自夏商以來,海州隸屬多變,幾經易名,至北魏武定七年(公元549年)始稱海州,其後一直為歷朝府、州、郡、縣之治所及東海、贛榆、灌雲、沭陽乃至更廣闊境域內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素有“東海名郡”和“淮海東來第一城”之稱。海州人文薈萃,先民創造了具有龍山、青蓮崗文化交匯特徵的史前文化,孔子兩次率弟子來海州講學論道並登山望海,宋朝石曼卿在此留下讀書遺蹟,蘇軾、辛棄疾、李清照留下大量詩詞,李汝珍以海州風土人情創作了《鏡花緣》。
理想的旅遊勝地。海州旅遊資源特色突出,自然與人文景觀相得益彰。相傳因孔子曾來此登山觀海而得名的孔望山是國家4A級風景區,“漢代孔望山摩崖石刻”為國家一級保護文物,“錦屏山將軍崖岩畫”被譽為我國最早的一部天書,白虎山、石棚山、桃花澗、白鴿澗等自然景觀和城內的“九庵十八廟”等歷史景觀“古、神、幽、奇”為一體。1991年以來,我們以建設“集商貿、旅遊為一體的歷史文化古城”為目標,對方圓2平方公里的海州古城實施了改造,建成、恢復古街巷8條,竣工仿古建築15萬平方米,古城風貌基本恢復。以建設連雲港旅遊城市為契機,不斷加大對旅遊景點的投資開發建設,初步形成了孔望山4A級景區為龍頭的“三山一澗一古城”的旅遊格局。
良好的產業基礎。農業資源豐富,現有耕地12萬畝,林地3萬畝,水域5萬畝。這些年來,不斷加大農業機構調整力度,建成了新壩無公害菜豆、傲來牌珍珠鳥、興順牌紅提葡萄等省級無公害品牌和3個無公害生產基地,形成了精細蔬菜、優質瓜果、特種養殖、花卉苗木等主導產業,是市區重要的“菜籃子”。工業經濟發展迅速。大力推進招商引資,強化主導產業培育,初步建成了以海州開發區和洪門工業園區為支撐,以鷹游紡織機械、豐達電子、億豐紡織等重點企業為核心,以機械、電子、紡織為主導的新型工業產業格局。商業氛圍不斷濃厚。境內小商品、農副產品、建材等各類專業市場10餘個,總營業面積近20萬平方米。其中始建於1990年的白虎山小商品市場占地10萬平方米,是蘇北、魯南地區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之一。通過加大市場建設力度,以白虎山批發市場、海州寶利商業街及正在建設的日月商業專業市場為中心的幸福路綜合商業圈和以興隆裝飾城、尼桑等一批汽車4S專賣店為重點的瀛州南路專業市場群正在不斷形成。
優越的投資環境。海州東距港口30公里,西達機場15公里,隴海鐵路穿城而過,寧連高速公路經過該區東部,204、301國道及同三、連霍高速公路通達全國各大城市。隨著新建東路、海寧西路等城區主幹道的建成通車,基本形成了和中心融為一體的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路網體系。城區日供水能力10萬噸,有裝機容量108萬千瓦的新海發電有限公司,電力供應充足。大力推進城鄉建設,建成了新電光明小區、西大嶺社區、南園新村等一批新型社區;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6.1%;大力推進環保模範城市創建,強化城市管理,城區環境不斷改善;科教服務設施日趨完善,境內擁有國家重點中學——江蘇省海州高級中學、國標省重點職業中學——海州職教中心、省實驗國小——師專二附小等一批教育設施,市第二人民醫院、第四人民醫院、海州區醫院等衛生設施和海州府大酒店、大光明酒店等一批服務設施。紮實開展政府效能建設,政策環境明顯寬鬆,法制環境有效改善,服務經濟建設水平不斷提高,在廣大投資者中產生了積極廣泛的影響。

連雲港的舊稱

江蘇省連雲港市,在古代叫做海州府。從北齊北周時叫海州的,長期管轄東海縣、沭陽縣、贛榆縣,並短暫管轄漣水等縣。民國時期廢海州府。

阜新市海州區

海州區位於阜新市的中心區域,東經121°33′至121°42′,北緯 41°54 ′至42°1之間,是全市的經濟、交通、文化、商貿中心。全區總面積97.62平方公里,轄11個街道辦事處、2個鎮、73個社區居委會和9個村委會,人口28.2萬,居住著漢、回、蒙古、朝鮮、錫伯等20個民族。海州區東連阜新縣、北接細河區、西攜開發區、南挽太平區,美麗的細河穿區而過,位於區中心的街心廣場宏偉壯觀,縱貫東西的細河帶狀公園風景秀麗,高樓大廈鱗次櫛比,寬闊道路綠樹成蔭,是一個人口稠密、交通便利、通信迅捷、商貿繁榮、科教發達、文化娛樂設施完善、環境優美的繁華城區。區人民政府駐街心路7號,郵編:123000。行政區劃代碼:210902。區號:0418。拼音:Haizhou Qu。
海州區交通順暢,公路、鐵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全市的火車站、客運站均坐落於此,列車客車直通北京、上海、天津、瀋陽、大連等全國各大城市。市區距錦州港140公里,距瀋陽機場190公里。自錦阜高速公路建成以來,與京瀋高速公路相連,交通運輸更加便利,乘車5小時即可到達北京,使海州“千里京城一日還”。海州通迅發達,國內外長話直播、國際傳真、數據傳輸、移動通信、網路互聯等信息系統成熟便捷。
海州歷史悠久,早在清朝康熙年間,全國大興土木修建寺廟,經當時僧侶多方尋察,認定現今的海州區西山南坡是一塊風水寶地,並在此建廟。因蒙古語將“山坡”稱為“海州”,所以這座寺廟就被命名為“海州”廟,海州由此而來。海州區文化底蘊豐厚,曾培養出著名小品演員黃曉娟、知名殘疾人作家王占軍等名人。作為阜新市的宗教中心,寺廟和教堂把神秘的宗教打上了地域的烙印,海州區擁有全省最大的天主教堂,同時還坐落著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等廟宇教堂,成為省內各派教徒嚮往的聖地。海州區教育事業欣欣向榮,遼寧省首批示範普通中學阜新市實驗中學就坐落於此。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