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與河口黏性泥沙運動規律的研究和套用

海岸與河口黏性泥沙運動規律的研究和套用

《海岸與河口黏性泥沙運動規律的研究和套用》以筆者的科研工作和成果為主線,結合中外學術界和工程界在該領域的重要貢獻和新近的科研成果,在海岸與河口黏性泥沙運動規律的研究和套用方面進行一個初步的系統總結。

基本介紹

  • 書名:海岸與河口黏性泥沙運動規律的研究和套用
  • 作者:黃建維
  • 類別:圖書 > 科學與自然 > 環境科學
  • 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年11月01日
  • 頁數:167 頁
  • 開本:大32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02771454
  • 版次:1
內容簡介,目錄,前言,

內容簡介

我國淤泥質海岸有廣泛的分布,主要分布在遼東灣、渤海灣、萊州灣、蘇北、長江口、浙閩港灣和珠江口外等岸線,其總長度在4000km以上,約占全國海岸線長度的四分之一。我國屬淤泥質河口的有長江口、黃河口和珠江口,基本包括了我國的所有大江大河口。淤泥質海岸在歐洲北海沿岸和法國西海岸、美國和南美洲、印度等均有廣泛的分布。
淤泥質海岸河口的泥沙均屬黏性細顆粒泥沙,由於泥沙顆粒極細受膠體化學絮凝因素的影響,其運動特性和規律十分複雜,而我國海岸、河口、一系列港口、河口開發和工程建設均面臨和必須解決這些技術難題。在過去半個世紀的漫長歲月中,中外泥沙科技工作者艱難創業、填補空白,對海岸河口黏性泥沙的工程問題經歷了從定性到定量、從絮凝機理研究到工程套用兩大階段。目前世界各國已出版多部專著,並經常組織和召開這方面的國際性專業學術會議,我國科技工作者已能較好地定量解決一系列海岸河口黏性泥沙的工程問題,但迄今為止還沒有組織過一次專業性的學術會議,也沒見出版過這方面的專著。筆者在過去半個世紀時間裡親身經歷了海岸河口黏性泥沙科研工作的全過程,並於1996年獲錢寧泥沙科學論文獎,

目錄

第一章 海岸河口黏性泥沙輸移規律研究
第一節 黏性泥沙的絮凝機理
第二節 海岸河口黏性泥沙靜水沉降規律
1.2.1 黏性泥沙靜水沉降的基本物理圖案
1.2.2 黏性泥沙絮凝沉速的測試方法和計量標準
1.2.3 鹽度對絮凝沉速的影響
1.2.4 沉降距離和含沙量對絮凝沉速的影響
1.2.5 水溫對絮凝沉速的影響
1.2.6 粒徑對絮凝沉速的影響
1.2.7 絮凝沉速的結構式
第三節 海岸河口黏性泥沙的淤積模式和動水沉速
1.3.1 淤積模式.
1.3.2 黏性泥沙在動水中沉速的研究途徑及試驗方法的探討
1.3.3 黏性泥沙在流動鹽水的沉降特性和淤積模式
1.3.4 黏性泥沙動水沉速結構式
第四節 淤泥的流變特性.
1.4.1 淤泥的黏性及流型.
1.4.2 淤泥的賓漢極限剪應力
第五節 黏性泥沙的群體和密實沉降
第六節 黏性泥沙的起動流速.
1.6.1 黏性泥沙起動流速公式的述評
1.6.2 實驗公式
1.6.3 黏性泥沙絮凝理論的套用
第七節 黏性泥沙的沖刷率
1.7.1 前人研究成果的簡要回顧
1.7.2 黏性泥沙沖刷試驗方法簡介
1.7.3 沖刷床面類型和沖刷性態
1.7.4 新淤泥沖刷率關係式的探討
第二章 海岸河口黏性泥沙運動規律的工程套用
第一節 適航水深的研究和套用
2.1.1 淤泥質港口河口適航水深資源開發的意義
2.1.2 國內外適航水深資源開發套用概況
2.1.3 適航水深的界定和適航容量.
2.1.4 適航水深的現場測量技術.
第二節 淤泥質港口河口疏浚技術的研究和套用
2.2.1 疏浚技術套用研究的意義
2.2.2 淤泥質港口維護性疏浚工程土方量計量技術的研究和套用
2.2.3 淤泥質港口河口的備淤深度和強淤時疏浚對策的研究和套用
第三節 淤泥質海岸河口開挖航槽泥沙回淤計算的研究和套用
2.3.1 運用無黏性泥沙淤積模式進行移植和改進的途徑
2.3.2 運用黏性泥沙淤積模式所建立的回淤預報公式
第四節 淤泥質海岸河口渾水動床物理模型模擬技術的研究和套用
2.4.1 黏性泥沙與無黏性泥沙渾水動床物理模型設計的基本區別
2.4.2 淤泥質海岸河口工程實例的水沙運動及淤積的特點分析
2.4.3 淤泥質海岸河口渾水動床物理模型設計的技術思路
2.4.4 模型相似準則、比尺和模型沙的選擇
2.4.5 代表潮、代表波和主波向
2.4.6 模型布置及設備系統的選型和設計
2.4.7 驗證試驗
2.4.8 潮波綜合作用下淤泥質海岸河口渾水動床物理模型模擬技術總結概要
第五節 淤泥質海岸河口黏性泥沙數學模型的研究和套用
2.5.1 黏性泥沙數學模型在泥沙理論套用方面的研究進展
2.5.2 用無黏性泥沙運動理論改進的黏性泥沙數學模型
2.5.3 用黏性泥沙運動規律建立的黏性泥沙數學模型
第六節 吹填築陸和軟基加固技術在淤泥質港口築港開發中的研究和套用
2.6.1 吹填築陸成為淤泥質港口減淤達成良性循環的有效措施
2.6.2 軟土地基處理技術及其在淤泥質港口建設中的套用
參考文獻
·收起全部

前言

我國淤泥質海岸有廣泛的分布,主要分布在遼東灣、渤海灣、萊州灣、蘇北、長江口、浙閩港灣和珠江口外等岸線,其總長度在4 000 km以上,約占全國海岸線長度的四分之一。我國屬淤泥質河口的有長江口、黃河口和珠江口,基本包括了我國的所有大江大河口。淤泥質海岸在歐洲北海沿岸和法國西海岸、美國和南美洲、印度等均有廣泛的分布。
淤泥質海岸河口的泥沙均屬黏性細顆粒泥沙,由於泥沙顆粒極細受膠體化學絮凝因素的影響,其運動特性和規律十分複雜,而我國海岸、河口、一系列港口、河口開發和工程建設均面臨和必須解決這些技術難題。在過去半個世紀的漫長歲月中,中外泥沙科技工作者艱難創業、填補空白,對海岸河口黏性泥沙的工程問題經歷了從定性到定量、從絮凝機理研究到工程套用兩大階段。目前世界各國已出版多部專著,並經常組織和召開這方面的國際性專業學術會議,我國科技工作者已能較好地定量解決一系列海岸河口黏性泥沙的工程問題,但迄今為止還沒有組織過一次專業性的學術會議,也沒見出版過這方面的專著。筆者在過去半個世紀時間裡親身經歷了海岸河口黏性泥沙科研工作的全過程,並於1996年獲錢寧泥沙科學論文獎,本書以筆者的科研工作和成果為主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