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移民潮

據估計,1999年以後的10年間,中國內地有200萬人合法獲得外國“綠卡”。海外移民潮背後,到底折射中國經濟發展中哪些深層次的矛盾?在物質財富迅速積累的同時,中國也正在付出巨大的增長代價:不斷上漲的生活成本、城市化進程中的環境污染、食品安全以及較高的稅收負擔和較低的福利水平等等,這一切開始動搖了人們幸福的基礎。

2011年10月23日,《人民日報》刊出“新移民潮冷思考:為何移民?對中國影響多大?”專題報導,點出當前中國出現的移居海外熱潮,也讓中國開始反思,中國應從一個“經濟大國”,進一步建構“宜居大國”,才可能在全球化的趨勢中,不致成為人才與資金的淨輸出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外移民潮
  • 時間:1999年以後
  • 地點:中國內地
  • 人數:200萬人
簡介,三波,分析,安全考慮說,財富縮水說,生活方式說,中美博弈說,目的地,溫州樣本,“候鳥”特性,欲走還留,反哺歸本,夢斷瑞典,統計數據,

簡介

中國如此之大規模的“海外移民潮”所引發的“潮湧現象”值得高度關注,移民潮不僅造成了中國的財富流失、人才的流失、稅負的流失、消費的流失,更對中國“橄欖型社會”的建立造成深遠的影響。從移民這一現象本身來看,並不值得大驚小怪。全球一體化的進程,推動了國際人口的遷徙,移民只是全球經濟、社會、文化交流日趨頻繁的一個表現而已。儘管從數量上說,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移民輸出國,但中國移民的比例在整個世界上還是偏低的,把“移民”概括成一種“潮”似乎有些危言聳聽。不過,這些富人移民背後的原因,仍值得探究與深思。據上述報告調查,富人投資移民原因中,排名前三位的分別是:“方便子女教育”占58%、“保障財富安全”占43%、“為未來養老做準備”占32%。
自1987年以來,流失到海外的近80萬中國青年才俊中,就有相當於30所北大、30所清華的在校大學生,也引起了關於人才流失的擔憂。相比之下,當前的移民潮的主體是社會精英和新富階層,移民的手段主要是投資,因此這一波正不斷擴大的移民潮又被稱為是移資潮。事實上,國人移居海外的步伐的確在逐步加快,各國移民局的數據都顯示,中國已經成為投資移民來源最多的國家。招商銀行最新發布的2011中國私人財富報告顯示,中國有50萬人投資資產超過千萬,近60%接受調查的內地富人都已經完成投資移民或者是有投資移民的考慮,而這一趨勢在個人可投資資產在一億元以上的群體中表現尤為明顯。
北京有移民專家表示:新世紀的這一波移民熱潮的主力軍是中富以上的新富階層,所以說投資移民成為現在移民的主流。這和前些年移民潮重要的不同是,現在更多是有產者,以前是出去闖天下,現在是帶著資金出去。這批投資移民移民海外的另一個主要目的可能是子女教育問題。如果要拿到身份,對於子女去留學,無論是高中,國中,或者大學都會有很多優惠和方便。另外他們也有的是從商業經營等方面的考慮。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09年,中國出國留學人員約162萬,位居世界第一,但歸國者只有49萬。中國社會科學院2007年發布的《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顯示,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移民輸出國。有報導稱,2009年的加拿大國投資移民全球目標人數為2055人,中國大陸的名額占了1000名左右。以投資起步價40萬加元計算,2009年從中國流向加拿大的財富至少23.5億元人民幣,相當於一座世博會中國館。
2010年6月16日,國務院僑辦宣布,中國海外僑胞的數量已超過4500萬,絕對數量穩居世界第一。《經濟觀察報》2010年底的一組報導中提及,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已經湧現了三次移民潮。與上世紀70年代末底層勞工為主以及上世紀90年代末留學生為主的兩撥移民潮不同,第三次移民浪潮的主力軍是新富階層和知識精英,並且在新世紀的頭10年中呈愈演愈烈之勢。僅加拿大一國,過去10年有40萬華人前往落戶。
特別是2010年以來,中國移民潮又現加劇態勢。商業移民申請人數有20%~30%的增長,主要從事加工貿易、採礦、金融投資、房地產等行業,主要為企業主或企業高管。由此帶來的後果就是,中國越來越多的富豪加速移民海外,導致中國財富和人才大量流失。據粗略計算,目前中國富豪向加拿大、美國和澳洲3國移民一年耗資達50億,最近3年至少有170億元資金流向國外,這還不包括他們對移民國的其他投資。

三波

北京出入境中介機構協會會長齊立新受訪時指出,中國共出現海外移民潮
第一波出現於1980年代中後期,以國家公派為主;
第二波是1990年代中期到2003年,這段時間輸出許多低階技術勞工;
第三波始自2007年,隨著中國經濟崛起,包括新富階層和知識精英等部分富人群體仰賴可觀的財富,紛紛通過投資移民移居海外。

分析

安全考慮說

據報導分析,富豪精英移民海外,多數人是為了更好的生活環境和子女教育,此外,對社會治安的擔憂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另一部分通過灰色收入發家的富豪企業家,擔憂東窗事發,也加入移民行列。讓一些堅定移民者更多顧慮的還是國內投資環境的變化,而中國社會對財富"原罪"的追問以及不時引發的"仇富"心態也讓他時時找不到安全感。企業家移民從短期看,對企業經營未必不是好事,國籍的改變或許能夠幫助企業家的視野更加國際化,但從長期看,卻是大大有害,因為這等於公開宣告了相當一部分企業家對未來的不安全感。企業家移民趨勢的擴大,是對現有產權制度結構、社會階層結構以及價值觀念結構的一種挑戰。
"我選擇這條路主要有三個原因:一、國內的投資環境不好,你想投的他不讓,他讓投的不掙錢;二、各種稅費太高;三、現在貧富差距這么大,說不定哪天又要均貧富,太沒有安全感了。"一位被採訪的移民如是說。
解決中國企業家移民海外的問題,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改變和解決的,除了整個國家環境的和諧穩定、良好的政府社會服務之外,還需要社會輿論的正確引導,引導民眾群體對企業家擁有財富的正確認識,而不是戴“有色眼鏡”盲目仇富。

財富縮水說

隨著美元濫發造成的貶值,人民幣兌美元明升實貶,在國內不容否定的通脹環境之下,財富縮水成為必然,而富裕群體的財富縮水更是驚人。尋找低通脹的生活環境以降低財富損失成為明智選擇,當“外面的世界更精彩”形成共識的時候,教育環境、生活環境、業務拓展方便、社會保障完善、財富氛圍安全等吸引力更加凸顯。

生活方式說

首個編撰中國富豪榜的胡潤接觸中國富豪的頻率很高。他承認,很多富豪都移民了,但可能還不是一個普遍的現象。"我覺得這和人們觀念的一些轉變有關係,尤其現在富二代起來之後。他們更多的會考慮到一種生活方式的轉變,更加追求生活質量,不想像以前那么忙碌的去生活,他們開始追求一種緩慢的生活節奏。我想和這些都有關係"。

中美博弈說

美國醞釀50萬美元投資移民的新政引發了海內外的廣泛關注。為吸引投資移民,提振低迷的房地產市場,美國國會提案稱“外國人購房超50萬美元可獲美國居民簽證”,道理似乎很簡單:在國內購買力相對住房需求極度飽和的情況下,藉助移民的力量消化過剩的房屋存量,刺激房地產市場的復甦;50萬美元換來的美國永久居留權(即“綠卡”),並不能直接找工作,但可以帶來更具財富實力的消費,進而能夠打破消費萎靡不振的僵局。美國還準備成立跨23部委的辦公室,大力推動美國版“招商引資”行動,並通過本國的市場、資源優勢重振美國對全球資本流動的吸引力和競爭力。

目的地

據了解,目前中國公民進行海外移民的主要國家中,投資移民方案最低投資額分別是:美國50萬美元(約330萬元人民幣),加拿大80萬加元(約550萬元人民幣),澳大利亞80萬澳元(約454萬元人民幣),新加坡150萬新元(約962萬元人民幣)。這樣的額度,那些較富有的家庭可以承受。
加拿大和澳大利亞是華人富豪首選的兩大移民目的地,原因是這兩個國家的移民政策較為寬鬆,且當地已經有比較成熟的華人社區,移民後容易融入華人社區的生活。在加拿大,多倫多和魁北克是華人富豪移民的首選地。而在澳大利亞,華人富豪的首選地是悉尼與墨爾本。
除了美國這一傳統的投資移民目的國之外,新加坡在過去幾年也成為國內富豪青睞的理想之地。2008年新加坡取消了遺產稅,令該國對國內富豪的吸引力加大。與加拿大不同的是,新加坡對移民沒有居住時間的限制,因此許多獲得新加坡綠卡的中國富豪仍可以持續在國內經營企業,這點也對國內業務存續的企業家具有很大吸引力。許多國內富豪都在新加坡烏節路(屬於商務中心)購買公寓房,或者是聖淘沙購買別墅,形成新的生活圈。
除了這些顯而易見的國度外,一些不見經傳的小國也正積極向國內富豪們兜售他們的移民資格。

溫州樣本

“候鳥”特性

移民的新變化折射出溫州經濟“候鳥”特性——哪裡有商機就去哪做生意。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歐元區經濟形勢不好、歐元貶值,溫州市開始成規模地流向非洲掘金,移民非洲的人也多了。
溫州對外貿易主要以小商品為主,利潤率低,主要依靠匯率差價和相關優惠政策盈利,移民也是生意場上的需要,有了他國的身份,可以規避關稅,這也是繞開貿易壁壘的一種有效途徑。而非洲僅僅是溫商移民海外掘金的冰山一角。

欲走還留

“移民不移生意”幾乎成為眼下許多溫商移民共同選擇。溫州市中小企業促進會會長周德文證實,眼下溫商中移民他國不在少數,“即使拿個國籍,拿個綠卡,依然不放棄國內的生意,對他們而言,國內的市場依然是一個巨大的誘惑”。通過移民後兩地奔波,他們熟悉國內市場需求,能及時掌握國外最新的市場訊息,生意一般進行得順風順水。
業內人士透露,早年國家對中外合資和外資獨資企業在稅收等各方面優惠政策,由此引發了不少溫商通過移民,實現身份轉換後再回到國內投資熱潮。時過境遷,他們對國外的身份甚是低調,“以前移民回歸創業會享受一些優惠待遇,但這幾年沒有了,在國內做生意,現在這樣的身份沒有優越感,大家也就不儘量去說這事”。

反哺歸本

海外移民一直是溫州市經濟建設不可忽視的國際“主力軍”。
溫州市的三資企業中僑資企業占主體,現在全市各類開發區約有80%的項目都是由溫州華僑投資的。據粗略統計,全市僑民僅個人消費每年就會匯入25~30億美元,這其中還不包括生產資金和投資。
近年來,溫州市分別舉辦法國、義大利、俄羅斯“溫州日”以及輕博會等境內外大型經貿活動,邀請移民海外僑胞參與經貿、科技等方面的合作與交流。據悉,有2000多人次僑胞參加各類經貿活動,簽訂合作項目237個,總投資達21.69億美元。
移民海外的華僑對故土有很深的感情,近年來,海外華僑以賑災扶貧、設立基金會、造橋修路、資助貧困學生的形式反哺故土的善舉處處可見,對改善我市各地區發展不平衡起到了很大作用。

夢斷瑞典

有關“中國移民欺詐”的訊息,在2011年6月被瑞典主流媒體《瑞典日報》(SvenskaDagbladet)披露,在瑞典社會引起軒然大波。
由於移居瑞典難度頗高,提供瑞典移民服務的合法中介並不多。在網上搜尋“瑞典移民”,卻有大量的搜尋結果。這些機構幾乎都沒有合法資質。不少開辦者乃瑞典留學生出身。這些中介機構推薦的方案並不複雜:申請人先以國內某一家公司的名義,在瑞典設立子公司;公司設好後,該子公司便有獨立的法人資格來聘用員工;申請人再作為中國母公司派往瑞典子公司的高管,而被子公司聘用。這時,申請人拿著自己公司的工作邀請信,便可向移民局申請為期一年的工作簽證了。一般經過兩次續簽,四年期滿後,申請人便可遞交永久居住申請。而申請人的直系家屬,也可獲得相同年限的伴隨簽證。
正是源於對中介的不滿,2010年底,有工作簽證移民向瑞典移民局舉報了中國中介的灰色產業鏈。與此同時,瑞典駐中國大使館給瑞典外交部發的一份檔案中,也提到了這一情況。
移民局很快行動。他們在近年來辦理的將近1000個工作簽證案例中隨機抽取了18個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在這18個案例中,僅有2家公司是在按照最初的申請開展業務。其餘的16個案例中,有七人在入境後又去了其他歐洲國家;另外九人還在瑞典,但他們的公司沒有展開任何實際運營,或者活動極少;而他們給自己發放的工資,也遠低於申請工作簽證時工作邀請信里申報的數據。
很快,移民局便撤消了這九個人的工作簽證,並向他們發放了遣返令。“理由很簡單。”移民局執行長官喬納斯·林格倫(Jonas Lindgren)說,“只要你沒有在申請中提供真實的信息,移民局就有可能因此遣返你。”林格倫表示,如果實際發放的工資低於申報的數據,或者公司被證明是個空殼公司,這些都有可能成為被遣返的理由。在這被遣返的九個案例中,有五家公司是在瑞典政府投資促進署(Invest Sweden)的幫助下設立。“在投資促進署的幫助下來到瑞典的公司和個人,竟然僅僅在短短一兩年後,就成了被移民局遣送回國的對象,這確實引人注意”移民局專家 Alejandro Firpo說。
“媒體的報導可能給瑞典社會造成一個負面的印象,就是中國人到這裡來就是為了享受瑞典的福利。”瑞典華人總會會長葉克清表示,在此之前,瑞典華人給瑞典社會的形象總體上是正面的,吃苦耐勞,遵紀守法,安居樂業,與其他族群和睦相處。而這一訊息,更在通過相同方式來到瑞典的工作簽證移民者群體中造成恐慌。
九個收到遣返令的工作簽證移民的抗訴結果。有兩個因當事人主動回國而撤銷抗訴,四個已有判決中有三個勝訴。在勝訴的案例中,移民法庭認為,移民局無法證明原告的工作性質與申請的不符,儘管原告實際發放的工資與申請時不符,但足夠他在瑞典生活。同時認為,原告未如期開始工作有著客觀原因。因此不同意移民局撤銷原告的工作簽證和居留許可。移民局對移民法庭的判決備感失望,遂進行更大規模的調查。除了已發放的九個遣返令,移民局的調查範圍擴大到將近200箇中國家庭,而且“調查的範圍還會進一步擴大”。
截至日前,移民署針對近200家中國家庭的調查已經進行了一半。Alejandro Firpo說,絕大多數工作簽證移民者的公司沒有實際運營,這些人也沒有按照申請時申報的數額為自己發放工資。“這意味著他們在申請時提交了虛假的信息,他們被遣返的可能性極大”。按照瑞典的法律,工作簽證移民者的家人可以在瑞典待到居住許可失效,最長為兩年。“但他們中的絕大多數,最後無論如何還是要回國”。Alejandro Firpo表示,調查的信息將同時提交警方,移民局懷疑這一有組織的行為背後,有人藉此牟利,該行為將由警方進行調查。他還透露,關於這200個案例的最終調查結果,將在2012年2月中旬公布。據觀察,80%的工作簽證移民者已經選擇主動回國。

統計數據

社科院稱近三年年均移民19萬人 人口外遷率較低
2014年多家媒體報導“中國去年930萬人移民”,並稱“中國發生大規模海外移民潮,大量精英人才逃離中國加入外國國籍”。中國社科院對相關數據核實後發現,這類傳言將“總量”混淆為“增量”、將“移民”等同於“入籍”。事實上,過去3年我國平均每年海外移民約19萬人,我國海外移民占總人口的比例在世界上處於低位。
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高文書說,居民的跨國遷移,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常態,對於我國推動人才培養、加強國際交流、提升國家影響力,具有重要意義。現在,有人認為中國發生大規模的海外移民潮,是對我國移民狀況存在認識誤區。
媒體報導的“中國去年930萬人移民”等新聞,其數據來源是美國皮尤研究中心基於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國際移民存量”資料庫計算得到的。對照皮尤研究中心的報告,其原文說的是截至2013年中國的海外移民總量是930萬,而不是指2013年一個年份的海外移民數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