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雞屎藤粑仔

海南雞屎藤粑仔

在一種食品名稱的前面冠以“雞屎”這種不雅的名字,不能不令外地人倒胃口。但在海南島的東邊,“雞屎滕粑仔”卻是有地方特色的風味小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南雞屎藤粑仔
  • 定義:風味小吃
  • 地區:海南
  • 原料:雞屎藤
食品簡介,主要製作材料,簡易製作方法,地方習俗,海南習俗,南方習俗,傳統工序繁雜,歷史悠久,

食品簡介

海南瓊海雞屎藤粑仔是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間滋補品,也有稱為雞屎藤仔,
雞屎藤葉和大米為原料精製而成。雞屎藤具有滋陰壯陽、補氣補血之功效,並且氣味香醇,所以雞屎藤仔湯一直是人們喜歡的食物,特別是農曆七月初一日,瓊海市家家戶戶都要吃一碗雞屎藤仔湯。

主要製作材料

簡介
據1974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海南島植物志》記載,雞屎藤[學 名:paederia scandens(Lour.)Merr. minor(Blume)Sherff ]
英文名:Chinese fevervine
科屬茜草科(Rubiaceae)雞屎藤屬(Paederia),
Paederia一詞在拉丁語中就是“惡臭”之意!別 名:牛皮凍,雞矢藤,紅骨蛇,臭腥藤,雞香藤,雞糞藤、清風藤(福建)、五香藤(台灣)、解暑藤、臭屁藤等。
廣泛分布於長江以南各省區,海南從東到西均有分布。莖長3至5米,無毛或近無毛。葉對生,近革質,有長柄,形狀變化大,卵形或狹卵形,長5~11cm,寬3~7cm,先端稍漸尖,基部圓形或心形,全緣,嫩時上面散生粗糙毛;托葉三角形,早落。花多數集成聚傘狀圓錐花序;萼5齒裂;花冠筒鐘形,外面灰白色,具細茸毛,內面紫色,5裂;雄蕊5,著生於花冠筒內;子房2室,每室1胚珠。果實球形,黃褐色,有光澤。花期8月,果期10月。
名稱由來
雞屎藤其實是一種蔓藤類植物,喜歡生長於氣候溫熱、潮濕的灌木叢中,生命力很強。因為葉子用手揉爛後初聞有一股雞屎味,所以才得這樣一個不雅的名字,但其實久聞又會有一股沁人肺腑的清香。在書本上,文人雅士為雞屎藤取名“雞矢藤”以除臭,但民間卻仍然喜歡這種直白的稱呼。
功效
清初屈大均在《廣東新語·草語·藤》載:“有皆治藤,蔓延牆壁野樹間,長丈余,葉似泥藤,中暑者以根葉做粉食之,虛損者雜豬胃煮服。”《本草綱目拾遺》則有言“中暑者以根、葉作粉食之。虛損者雜豬胃煎服。治瘰癧用根煎酒,未破者消,已潰者斂。”汪連仕的《採藥書》記載有:“治風痛腸癰,跌打損傷,流注風火蟲毒,散鬱氣。洗疝,合紫蘇煎湯。”
雞屎藤的藥用,也是確有依據的。據《海南島植物志》所載,雞屎藤花和葉可治蜇傷,將花和葉錘碎敷患處,功效顯著;又可治療冬季的凍瘡;莖和葉治小兒疳積、支氣管炎、肺結核咳嗽;治肝炎、痢疾、風濕骨痛和毒蛇咬傷等。因其有藥用功效,海南一些地方的百姓也喜歡用雞屎藤來直接煮水喝,或製成龜苓膏狀透明的糕來吃,達到消炎降暑的作用。
由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海南藥用植物現代研究》一書中,對雞屎藤也有專門介紹。這本書也特別說明,書中所選植物都是已有過 “化學成分或藥理活性研究的。”根據此書所述,雞屎藤花莖、葉和根藥用,有祛風活血,止痛解毒,消食導滯,除濕消腫及治療毒蟲蜇傷之功效。主治風濕疼痛、腹瀉痢疾、脘腹疼痛、氣虛浮腫、頭昏食少、肝脾腫大以及瘰癧、腸癰、無名腫毒、跌打損傷。 有趣的是,這本書還告訴說,日本科學家通過氣相色譜還對雞屎藤釋放的氣體成分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氣味的主要成分有COS、CS2和SO2,主要含硫有機成分CH3、SCH3和CH3、SSCH3,這說明了雞屎藤類雞屎味的原因,材料原味不佳,卻能被製成美味的健康食品,這可見海南百姓就地取材,創造利用的智慧。
雞屎藤根具有驅風鎮咳、祛痰止瀉、治療感冒的作用。雞屎藤清熱、消炎、解毒、潤肺醒腦,民間叫土參。用葉搗粉為湯可治咳嗽。其薯塊可治血癆。葉子還可治痢疾,它的嫩莖葉可以蒸食,其莖汁味甜還可吸食!雞屎藤果之汁液可治毒蟲螫傷,敷於患處。也可為凍瘡藥。由於雞屎藤有清熱、解毒、去濕、補血的功能,被民間稱為“土參”。作為中草藥入藥,它能祛風利濕,消食化積,止咳,止痛,還可以用於風濕筋骨痛,跌打損傷等。民間傳說,婦女在農曆七月初一吃雞屎藤粿仔湯,還可以補血。

簡易製作方法

1、將採摘的新鮮雞屎藤葉和浸泡過的大米放在石臼或碾米機中搗(碾)成粉狀 2、然後用水和勻,掐成約小指大小似小蟲狀的粑仔 3、候鍋中水燒開後,下粑仔、薑絲、椰絲,再加適量紅糖,或是粑仔加入椰奶和冰塊,美味可口的“雞屎藤粑仔”就做好了。
那粒粒翠綠的小疙瘩,甜絲絲,粘滋滋,帶點咬勁,有美食家評價它“色形香味都很迷人,真是一種絕妙的點心”,而對許多海南人來說,雞屎藤粑仔,意味著童年,意味著母愛,意味著深深的家鄉情和故土戀。

地方習俗

海南習俗

按照海南一些地方的風俗,每年的七月初一,也就是“鬼開門”的第一天開始家家戶戶必吃雞屎藤粑仔。在以前那貧困的歲
月里,小孩子的總是扳著手指算著“做節”的日子的到來,因為在海南,“做節”總是與有好吃的連在一起。一年一度的“七月初一”快來時,小孩子便歡呼:“有雞屎滕粑仔吃羅!”每年這個時候,也是雞屎滕長的最茂盛的時候。大人小孩就手挎藍子,到山坡上、水溝邊採摘雞屎滕葉子。村子裡,舂米粉的聲音此起彼落,寂寥的山村上空,瀰漫著一股雞屎滕的清香,很是恬人。
在瓊海,雞屎藤是夜宵當之無愧的主角。夏天,一碗冰鎮椰奶雞屎藤粑籽,冰爽宜人香甜糯軟;冬季,一碗熱騰騰的雞屎藤耙仔,伴著紅糖薑絲的香味,可以驅散一天的倦意。海南人用雞屎藤做的小吃還有雞屎藤湯圓和雞屎藤米粉。
除了七月初一外,平常海南人也把雞屎藤粑仔作為婦女產後、術後患者、體質虛弱者的滋補品,也有傳說其有驅除小孩子肚中蛔蟲的功效。小時,常聽大人一邊舂米粉,一邊“講古”(講故事)。當年瓊崖縱隊被圍困在山上時,缺食少穿,缺醫少藥,戰士們就靠挖野菜充飢,後來野菜也挖完了,好多戰士都得了營養不良性水腫。當地老百姓聞訊後,就把雞屎藤米粉裝在竹扁擔中,以打柴為名,躲過敵人的搜查。到了山上,把扁擔扔在指定的地點,然後砍根樹木當扁擔,把木柴挑下山。老百姓就是這樣,用樸素的感情,巧妙的辦法、營養豐富的雞屎藤米粉,來幫助子弟兵渡過難關。
近年,隨著人們保健意識的增強,特別是對野生無污染的植物的營養價值的認識,一些富有營養的地方食品被挖掘出來,名不見經傳的符合綠色食品概念的雞屎藤米粉已經堂而皇之地登上商品貨架、邁入賓館酒家。過去名不見經傳的符合綠色食品概念的“雞屎藤粑仔”現在成為瓊海最有名的小吃,1999年,經過本地廚師的包裝和提升,更被列為“中華名小吃”之列。

南方習俗

在南方不少地方,也有食雞屎藤的習慣。農曆三月三吃雞屎藤,是廣西北海本地人的一種傳統習俗,吃法與海南相似,也是將葉與大米混合研磨成粉,再做成一片片的雞屎藤面,用這種面做成的雞屎藤粿仔湯,味道清香甜美,是本地人喜愛的特色小吃。相傳農曆三月初三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誕辰,北海人以此紀念這位偉人。
諸葛亮七擒孟獲的雲南曲靖農村,同樣有很多人喜歡吃雞屎藤。但曲靖不像瓊海、北海等地會在三月三或七月初一專門吃雞屎藤,帶有很隆重的儀式的味道。在那裡,只要是雞屎藤發嫩芽的日子,當地人家就採摘下來食用了,或用來炒肉,或是素炒,或是涼拌,就如同食普通的蔬菜一般簡單自然。

傳統工序繁雜


了解了雞屎藤粑仔的加工製作過程,更令人感嘆海南女人的吃苦耐勞。要吃上一碗雞屎藤粑仔,得經過十幾道手工
工序。過去沒有碾米機,做一頓雞屎藤粑仔,光將藤葉與大米舂磨成粉,就得花上一兩個小時。現在條件雖然好了,很少再用手工舂米磨粉,但其他的工序仍就離不開人工。
製作方法雖然不難,卻十分費功夫。工序分為前後兩部分。首先當然是將郊外採回的雞屎藤洗乾淨,把葉子不分老嫩一片一片摘下。然後把葉子放在案板上用雙手雙刀嫻熟地剁碎。大米洗淨泡上半個小時後,與剁碎的葉子一起放在碾米機磨成米漿,磨的過程中,還要往機里持續地加水,這是正宗的關鍵。
像其他地方那樣,將雞屎藤葉與大米直接磨成粉的做法,在瓊海被認為是不正宗。瓊海名廚何子桂解釋說,“是否水磨和是否捨得放藤葉,是判斷雞屎藤粑仔正宗與否的關鍵。地道的雞屎藤粑仔在磨的過程中一定要加水,這就是水磨。水磨出來的是米漿而不是米粉,磨好後還得將水擠乾。雖花功夫,但這樣捏出的粑仔下鍋煮後很滑很細,更好吃。”
米漿擠水的過程仍非常“原始”,即將濕漉漉的米漿布袋紮緊,放在屋後一張四方的長凳上,長凳一頭綁定一鐵桿,把布袋放在鐵桿下,製作者手腳並用在另一頭使勁往下壓鐵桿將布袋的水擠出。擠水過程需半小時左右。
這個工序做完後,將擠出水分的濕米粉團拿出,放在案板上,加上少許乾米粉,雙手再用力揉約十分鐘。到此,第一部分的工序才算完畢了。下一步就是直接捏粑仔了。
將濕米粉團揪成小塊,再搓成細長條,然後,用拇指食指和中指嫻熟地搓出一個個像南瓜籽般大小,粗細均勻的粑仔來。
粑仔捏好後,候水開下鍋,差不多煮熟後,往裡加紅糖和薑汁水(事先需備好)。紅糖和薑汁煮出的粑仔,是最傳統的做法。現在還有一種很普遍的作法是放椰奶(牛奶)、白糖、薑汁,這樣煮出的粑仔比較受食客喜歡。但不能直接加新鮮椰子水,它容易酸,只能加新鮮榨出的椰子汁。得事先把椰絲泡出,用果汁機兌熱水榨出鮮汁候用。
經過如此多的工序,一碗熱乎乎的雞屎藤粑仔才算完成,怎不讓人感慨海南女人的心細能幹,尤其這粑仔嚼起來只有那獨特,淡淡的清香在口裡,在心裡瀰漫。

歷史悠久


經過調查,海南省各個市縣都有人做雞屎藤粑仔來吃,而瓊海、文昌、萬寧等市縣最為普遍,除了自家裡做來吃外,主要
是將它作為風味小吃來經行銷售,在街頭隨時隨意可以買來吃。在瓊海,雞屎藤粑仔更是眾多甜品和夜宵攤店的主打產品,一些高檔的餐廳酒樓還將它列為特色甜品專門向外賓推介。因為瓊海雞屎藤粑仔生意好,有些人靠經營雞屎藤宵夜攤檔還發了小財。近年來一些瓊海人紛紛外出到萬寧、陵水、五指山、三亞等地開起了雞屎藤粑仔甜品店。白沙、澄邁等地也有人來瓊海學習製作雞屎藤粑仔,想把這個生意帶到當地。
至於雞屎藤粑仔形成的歷史現還無據可考,瓊海、萬寧許多上年紀的老人都說他們的曾祖母一輩就開始做雞屎藤粑仔了,他們小時候都有跟著曾祖母做雞屎藤粑仔來吃的經歷。按其說來我們能推定的時間不過百餘年,即可追溯到清朝末年,但大家普遍認為雞屎藤粑仔的歷史還要更長久。在舊瓊東和樂會等相關縣誌上都沒有查到有關雞屎藤粑仔的記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