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

海南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

海南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是海南大學的二級學院。學院成立於2019年。

截至2020年5月,學院設有教學系2個,開辦本科專業2個;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在校本科生567人、碩士生49人、博士生52人(其中留學生11人),專任教師34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南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
  • 創辦時間:2019年
  • 類別:二級學院
  • 主管部門:海南大學
  • 現任領導:黨委書記:黃海民 
  • 本科專業:2個
  • 碩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個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個
  • 博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
  •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
  • 院系設定:生態學系、環境科學系
  •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大道58號海南大學
歷史沿革,辦學條件,專業設定,師資力量,學科建設,教學建設,學術研究,科研機構,科研成果,現任領導,

歷史沿革

學院前身為原華南熱帶農業大學農學院環境科學系,設有環保教研室和生態學教研室,2005年開始招收環境科學專業本科生。
2007年,原華南熱帶農業大學與原海南大學合併成新愉催危海南大學,與原植物保護學院合併組建環境與植物保護學院。
2012年,學院整體搬遷到海口市海甸校區。
2016年,環境與植物保護學院與農學院、園藝學院及儋州校區套用科技學院合併組建熱帶農林學院,環境科學專業與資源與環境專業組合為熱帶農林學院下設的環境與生態學院,並於2018年申辦生態學專業;同年在儋州校區招收生態學專業本科生。
2019年,隨著海南大學學科專業調整,環境科學專業生態學專業組建成現生態與環境學院。

辦學條件

專業設定

截至2020年4月,學院設有教學系2個,開辦本科專業2個。
教學系(2個):生態學系、環境科學系
本科專業(2個):環境科學、生態學

師資力量

截至2020年4月,學院有教職工47人,專任教師34人,其中教授(高聘教授)9人,副教授(高級工程師、高級實驗師)15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25人。有“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第二屆“科技創新人才獎”1人,“寶鋼教育基金會優秀教師獎”1人,海南省“515人才工程”第一層次專家1人,海南省“教學名師”1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海南省級“優秀教師”獎1人;有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
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人):楊小波
海南省“515人才工程”第一層次專家(1人):楊小波
海南省“教學名師”(1人):楊小波
海南省級“優秀教師”獎獲得者(1人):楊小波
“寶鋼教育基金會優秀教師獎”獲得者(1人):葛成軍
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城市生態學》教學團隊

學科建設

截至2020年4月,學院有博士後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碑葛漏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
博士後流動站(1個):生態學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生態學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生態學、環境科學與工程
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資源利用與植物保護(環境資源與利用方向)

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據2020年7月學校官網顯示,學院有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個。
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個):環境科學
  • 教學成績
截至2019年7月項享,近幾年,學院環境科學系學生多次在大學生“挑戰杯”課外科技作品競賽、創業計畫大賽等競賽活動中獲得國家和茅主蜜省部級獎項,在省級以上期刊發表論文20餘篇。

學術研究

科研機構

截至2020年4月,學院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籌)1個、省級工程研究中心1個、省級觀測研究站1個、省級工作站1個、市級重點實驗室1個。
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個):南海海洋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
省級重點實享簽轎嬸驗室(籌)(1個):海南省環境過程與生態調控重點實驗室(籌)
省級工程研究中心(1個):海南省熱帶生態環境修復工程研究中心
省級觀測研究站(1個):海南五指山森林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站
省級工作站(1個):海南省“引進海外智力為國服務行動計畫”工作站
市級重點實驗室(1個):環境毒白櫻微歡理學實驗室

科研成果

截至2020年4月,學院主持在研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863計畫)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地區科學基金15項、面上項目4項;國家重點研發計畫子課題1項;國家先進污染防治示範技術1項;海南省重大科技專項2項;海南省自然科學基金8項;海南省科技廳耕地改良項目子課題1項;海南省科技興海專項1項;與環境污染修復相關橫向課題3項;其它各類省部級課題及教改項目等30餘項。
截至2020年4月,學院科研總經費1000多萬元。在Fungal Diversity、Biotropica、Plant and Soil、Ecological Research、Acta Oecologica、生態學報、植物生態學報、生物多樣性等生態學系列主流期刊上發表200餘篇學術戀櫻燥論文。授權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20餘項。

現任領導

職務名單
黨委書記
黃海民
黨委副書記
邱志春
副院長(主持工作)
王旭
副院長
葛成軍、譚正洪(掛職)
參考資料:

學術研究

科研機構

截至2020年4月,學院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籌)1個、省級工程研究中心1個、省級觀測研究站1個、省級工作站1個、市級重點實驗室1個。
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個):南海海洋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
省級重點實驗室(籌)(1個):海南省環境過程與生態調控重點實驗室(籌)
省級工程研究中心(1個):海南省熱帶生態環境修復工程研究中心
省級觀測研究站(1個):海南五指山森林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站
省級工作站(1個):海南省“引進海外智力為國服務行動計畫”工作站
市級重點實驗室(1個):環境毒理學實驗室

科研成果

截至2020年4月,學院主持在研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863計畫)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地區科學基金15項、面上項目4項;國家重點研發計畫子課題1項;國家先進污染防治示範技術1項;海南省重大科技專項2項;海南省自然科學基金8項;海南省科技廳耕地改良項目子課題1項;海南省科技興海專項1項;與環境污染修復相關橫向課題3項;其它各類省部級課題及教改項目等30餘項。
截至2020年4月,學院科研總經費1000多萬元。在Fungal Diversity、Biotropica、Plant and Soil、Ecological Research、Acta Oecologica、生態學報、植物生態學報、生物多樣性等生態學系列主流期刊上發表200餘篇學術論文。授權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20餘項。

現任領導

職務名單
黨委書記
黃海民
黨委副書記
邱志春
副院長(主持工作)
王旭
副院長
葛成軍、譚正洪(掛職)
參考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