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勃灣遺址

海勃灣遺址

海勃灣區海勃灣遺址位於海勃灣區東山北社區岳佳焦化廠東側,周圍山體是桌子山余脈西麓,桌子山下的秦長城在遺址西側穿過。1989年8月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時,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陸思賢在烏海境內發現這一處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面積近兩萬平米,開挖探溝顯示文化層厚約30厘米。該遺址範圍大體呈半圓形緩坡,遺址地表多見磨製石器,器形為石刀、石斧、石磨盤、石磨棒、小型刮削器、紅陶及彩陶殘片等。該遺址後被命名為海勃灣遺址。據已發現的石器及陶片推斷,該遺址為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聚落遺址,地表散落有磨製石器和彩陶殘片等。從這些器物的磨損和使用情況看這是一處早期的農耕文化遺存,距今約6000~4000年。海勃灣遺址為進一步研究烏海地區原始社會人類的生活環境、生產勞動、生產力發展狀況等方面提供了參考資料。充分說明烏海市是當時北方草原文明和中原農業文明的交匯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勃灣遺址
  • 公布時間:2006年9月4日
  • 遺址的範圍:約18000平方米
  • 文化時代: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
  • 文保級別:內蒙古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地點:海勃灣區東山北社區岳佳焦化廠東
基本介紹,遺址情況,被毀事件,

基本介紹

海勃灣區海勃灣遺址位於海勃灣區東山北社區岳佳焦化廠東側,周圍山體是桌子山余脈西麓,桌子山下的秦長城在遺址西側穿過。1989年8月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時,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陸思賢在烏海境內發現這一處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面積近兩萬平米,開挖探溝顯示文化層厚約30厘米。該遺址範圍大體呈半圓形緩坡,遺址地表多見磨製石器,器形為石刀、石斧、石磨盤、石磨棒、小型刮削器、紅陶及彩陶殘片等。該遺址後被命名為海勃灣遺址。據已發現的石器及陶片推斷,該遺址為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聚落遺址,地表散落有磨製石器和彩陶殘片等。從這些器物的磨損和使用情況看這是一處早期的農耕文化遺存,距今約6000~4000年。海勃灣遺址為進一步研究烏海地區原始社會人類的生活環境、生產勞動、生產力發展狀況等方面提供了參考資料。充分說明烏海市是當時北方草原文明和中原農業文明的交匯點。

遺址情況

海勃灣遺址於1989年被文物部門發現。為一半圓形緩坡,地表散落有磨製石器和彩陶殘片等文物。已發現石器類型有石刀、石斧、石磨盤、石磨棒、小型刮削器等。據已發現的石器及陶片推斷,此遺址為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聚落遺址,距今約5000年左右。是一處記錄早期北方遊牧民族的生活遺址。以地理坐標為基點,向西延伸20米,向東、南、北各延伸50米為保護範圍,據統計,遺址的範圍約18000平方米。

被毀事件

《北方周末報》接到烏海市民舉報,位於烏海市海勃灣區東山社區的海勃灣遺址被附近煤礦所排放出的廢渣所侵占並破壞。
作為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海勃灣遺址,受到破壞,究竟是保護不利還是監管不嚴,記者帶著問題來到海勃灣遺址一探究竟。
漫山遍野的黑色,一片半圓形黃色土坡醒目的被黑山黑石包圍起來,這就是海勃灣遺址。一條小路緊挨遺址,並通往不遠處採煤的一個方圓數丈的深坑。
據了解,此處採礦區屬海鑫煤礦。煤礦排出的廢渣就是沿著這條小路運送到後面的山上。然而,記者在海勃灣遺址處看到,遺址周邊起保護作用的圍欄鐵絲石柱早已被推倒並且積年久月的沉陷土裡,堆落在遺址北邊(小路南側)的廢渣已經沖入網圍欄,進入遺址保護範圍內。
海勃灣遺址境內,立著兩塊水泥碑,水泥碑的正反面蒙漢文寫著海勃灣遺址的相關簡介。
記者在碑上的文字所述中了解到,海勃灣遺址為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於2006年9月4日公布,2010年9月立。
碑上還說明,海勃灣遺址於1989年被文物部門發現。為一半圓形緩坡,地表散落有磨製石器和彩陶殘片等文物。目前已發現石器類型有石刀、石斧、石磨盤、石磨棒、小型刮削器等。據已發現的石器及陶片推斷,此遺址為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聚落遺址,距今約5000年左右。是一處記錄早期北方遊牧民族的生活遺址。以地理坐標為基點,向西延伸20米,向東、南、北各延伸50米為保護範圍,據統計,遺址的範圍約18000平方米。
就是這樣一處極具歷史文物價值的遺址,卻遭到了周邊採礦區長期嚴重破壞。
與海勃灣遺址相鄰的岳佳焦化廠一位張姓總經理告訴,對於遺址被埋被毀一事,他也清楚,但這並不是他們所為。周圍的兩家煤礦海鑫煤礦與鑫源煤礦是罪魁禍首。
烏海市文物保護站站長李雪飛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也明確表示,正是這兩處煤礦排放出的廢渣“侵害”了海勃灣遺址。
李雪飛說,其實北面的那條小路,已經壓過了遺址,遺址東面雖然已經影響環境並隨時可能受到威脅,但是本體還沒有侵害。
烏海市海勃灣區宣傳部王部長也向《北方周末報》證實,海勃灣遺址確由周圍煤礦破壞,並告訴記者,煤炭局已經對其進行過處罰,並要求整改。
記者欲到烏海市煤炭局進一步了解情況,烏海市煤炭局局長以屬地管理為由建議記者去烏海市海勃灣煤炭局了解。
海勃灣煤炭局王局長拒絕了記者的採訪,“沒有宣傳部(烏海)的介紹信,我們不接待。”
當事煤礦否認破壞
海鑫摩爾溝煤礦工作人員對於記者提到的海勃灣遺址表示“並不清楚”。對於排渣的地方,他只是遠遠的指給記者一片比較模糊的地段,並說,遺址附近屬海鑫煤礦的採礦區已經停產,即使破壞,也與他們沒有關係。
“你還是找我們領導吧,我不好說。”但領導的電話,其未能給記者提供。
鑫源煤礦一位郝姓總工同樣表示“沒聽說海勃灣遺址”。他說:“我們排出的廢渣都是有規定範圍的,不能隨便傾倒,海勃灣遺址的那個方位,如果被排出的廢渣所破壞,那也是海鑫乾的。”
之後,其又表示,很久以前,海鑫煤礦曾向海勃灣遺址方向傾倒過廢渣。
經過幾天的聯繫,記者終於見到內蒙古美方能源(海鑫煤礦)負責人高紅,但高否認海勃灣遺址被破壞。“文物站工作人員告訴我們之後,我們自發的用網圍欄圍起起海勃灣遺址並加以保護。
海鑫摩爾溝採礦區的停產,並不是煤炭局對於他們的處罰,高告訴記者,停產的根本原因在於排土場(排渣的地方)面積過小。
對於烏海市文物站李站長所說的曾多次告知海鑫煤礦排渣不能破壞遺址,海鑫煤礦未按要求去做的說法,高紅予以否定。“沒有這回事,既然是文物,我們肯定不能破壞,每個人都應該有這種意識。”
採訪過程中,李站長所說的海勃灣遺址周圍煤礦沒有排渣地方,或許能給海勃灣遺址被破壞一個解釋。
據李站長介紹,遺址周圍採礦區沒有排渣的地方,政府又找不到地方,煤礦只能亂排。另外,海勃灣遺址的保護範圍,是烏海市文物站自己定的,政府還沒有公布,文物站已經向上報了,但還沒有批下來。
李說,文物站要求責任煤礦把已覆蓋遺址的小路清理出來並恢復到原狀,其至今未按要求去做。
被挖開的土地可以回填,開發的工程可以叫停,但被破壞的文物遺址卻已無法恢復。海勃灣區半坡遺址,理應被悉心看守與呵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