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

中國漢字,多理解為洗澡、沐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浴
  • 外文名:Bath
  • 出於說文解字
  • 組詞:淋浴,洗浴
  • 本義:洗澡
  • 五筆:IWWK 
  • 倉頡:ECOR
  • 總筆畫:10畫
  • 結構:左右
簡介,記載,古籍解釋,

簡介

浴(yù) 組詞:淋浴,洗浴。
說文解字》里說:“浴,灑(xǐ)身也”,“灑(xǐ)身”就是用水清洗身體。
從甲骨文字形來看,它的下半部分是一個盛水的“大器皿”,上半部分像一個人站在盛水的器皿里,人的周圍有四個水點,表示人在洗澡,水滴四濺。它是個會意字。金文形體雖然變得繁雜了一點,但還是可以看出人站在盛水的器皿里洗澡的樣子。到了小篆形體時,它由“會意字”又變成了一個左邊從“水”右邊“谷”(yù)聲的“形聲字”。楷體的結構沿襲了小篆的結構。

記載

“浴”的本義是“洗澡”,如《楚辭·漁父》中說“新浴者必振衣”,意思是說剛洗過澡的人一定要抖抖衣服上的灰塵,然後再穿上。《左傳·文公十八年》里說“二人浴於池”,意思是說有兩個人在水池子裡面洗澡。在古代,“浴”字只表示“洗澡”的意思,不包括洗頭、洗腳、洗手,但在今天,洗澡時順便就將頭、手、腳都洗乾淨了。在古代,“洗腳”稱為“洗”,“洗澡”稱為“浴”,“洗手”稱為“”,“洗髮”稱為“沐”(沐,濯發也—―《說文》),它們之間各自的用字是有明確分工的。如《史記·屈原列傳》里說“新沐者必彈冠”,這裡的“沐”就是指“洗頭”,是說剛洗完頭的人一定要抖掉帽子上的灰塵後再戴上。上引《楚辭·漁父》中說的“新浴者必振衣”的“浴”是指洗澡。現在有個詞叫“沐浴”,它可以表示全身的洗澡,也可以用來比喻受到潤澤,也可以用來比喻沉浸在某一種環境之中。如:他們沐浴在青春的歡樂里。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余蜀切《集韻》《韻會》兪玉切,𠀤音欲。《說文》灑身也。《周禮·天官》宮人共王之沐浴。《注》浴用湯。
又借為潔治意。《禮·儒行》儒有澡身而浴德。
又《夏小正》十月黑鳥浴。黑鳥,烏也。浴謂乍上乍下也。
又水名。《山海經》泰冒之山,浴水出焉。
又陰山,濁浴水出焉。
又幽都之山,浴水出焉。
又《韻補》葉欲屑切,音悅。《蘇軾·月硯銘》其受水者哉生明,而運墨者旁死魄。忽𤣥雲之霮䨴,觀玉兔之沐浴。 《集韻》或作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