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漢語辭彙)

浮生(漢語辭彙)

浮生是一個漢語辭彙,拼音為fú shēng,基本意思是空虛不實的人生,指人生。古代老莊學派認為人生在世空虛無定,故稱人生為浮生。出自《莊子·外篇·刻意第十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浮生
  • 含義:空虛不實的人生:浮生若夢指人生
  • 拼音:fú shēng
  • 出處:《莊子·外篇·刻意第十五》
詳細解釋,典源,譯文,用典示例,

詳細解釋

典源

《莊子·外篇·刻意第十五》
故曰:夫恬淡寂漠,虛無無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質也。故曰:聖人休休焉則平易矣。平易則恬淡矣。平易恬淡,則憂患不能入,邪氣不能襲,故其德全而神不虧。故曰:聖人之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靜而與陰同德,動而與陽同波。不為福先,不為禍始。感而後應,迫而後動,不得已而後起。去知與故,遁天之理。故無天災,無物累,無人非,無鬼責。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不思慮,不豫謀。光矣而不耀,信矣而不期。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神純粹,其魂不罷。虛無恬淡,乃合天德。故曰:悲樂者,德之邪也;喜怒者,道之過也;好惡者,德之失也。故心不憂樂,德之至也;一而不變,靜之至也;無所於忤,虛之至也;不與物交,淡之至也;無所於逆,粹之至也。故曰:形勞而不休則弊,精用而不已則勞,勞則竭。水之性,不雜則清,莫動則平;鬱閉而不流,亦不能清;天德之象也。故曰:純粹而不雜,靜一而不變,淡而無為,動而以天行,此養神之道也。
方雲禪畫  鳥窠禪師詩偈  何須更問浮生事方雲禪畫 鳥窠禪師詩偈 何須更問浮生事

譯文

所以說,恬淡、寂漠、虛空、無為,這是天地賴以均衡的基準,而且是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所以說,聖人總是停留在這一境域裡,停留在這一境域也就平坦而無難了。安穩恬淡,那么憂患不能進入內心,邪氣不能侵襲機體,因而他們的德行完整而內心世界不受虧損。所以說,聖人生於世間順應自然而運行,他們死離人世又像萬物一樣變化而去;平靜時跟陰氣一樣寧寂,運動時又跟陽氣一道波動。不做幸福的先導,也不為禍患的起始,外有所感而後內有所應,有所逼迫而後有所行動,不得已而後興起。拋卻智巧與事故,遵循自然的常規。因而沒有自然的災害,沒有外物的牽累,沒有旁人的非議,沒有鬼神的責難。他們生於世間猶如在水面飄浮,他們死離人世就像疲勞後的休息。他們不思考,也不謀劃。光亮但不刺眼,信實卻不期求。他們睡覺不做夢,他們醒來無憂患,他們心神純淨精粹,他們魂靈從不疲憊。虛空而且恬淡,方才合乎自然的真性。所以說,悲哀和歡樂乃是背離德行的邪妄,喜悅和憤怒乃是違反大道的罪過,喜好和憎惡乃是忘卻真性的過失。因此內心不憂不樂,是德行的最高境界;持守專一而沒有變化,是寂靜的最高境界;不與任何外物相牴觸,是虛豁的最高境界;不跟外物交往,是恬淡的最高境界;不與任何事物相違逆,是精粹的最高境界。所以說,形體勞累而不休息那么就會疲乏不堪,精力使用過度而不止歇那么就會元氣勞損,元氣勞損就會精力枯竭。水的本性,不混雜就會清澈,不攪動就會平靜,閉塞不流動也就不會純清,這是自然本質的現象。所以說,純淨精粹而不混雜,靜寂持守而不改變,恬淡而又無為,運動則順應自然而行,這就是養神的啟發。

用典示例

1.蘇軾鷓鴣天》:“林斷山明竹隱牆,亂蟬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轉斜陽。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
2.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3.南朝 宋 鮑照答客》詩:“浮生急馳電,物道險弦絲。”
4.唐元稹酬哥舒大少府寄同年科第》詩:“自言行樂朝朝是,豈料浮生漸漸忙。”
5.明 王錂春蕪記·宴賞》:“浮生回首如馳影,能消幾度閒愁悶。”
6.駱賓王與博昌父老書》:“追維逝者,浮生幾何?”
7.茅盾 《追求》三:“永別了!如夢的浮生,謎一樣的人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