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義的根源

浪漫主義的根源

本書根據以賽亞·伯林1965年關於浪漫主義的梅隆系列講座的BBC錄音結集而成,自浪漫主義定義問題始,中經浪漫主義之濫觴、成長和壯大的過程,至浪漫主義的巨大影響終。結構瞭然,思維縝密,處處閃耀著天才洞見的火花,伴以伯林特有的雄渾酣暢的即興風格,是一曲令人魂銷神醉的思想詠嘆調。

基本介紹

  • 書名:浪漫主義的根源
  • 作者:(英)柏林
  • 譯者:呂梁 等
  • ISBN:9787544703994
  • 頁數:183
  • 定價:¥18.00
  •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1-1
  • 裝幀: 平裝
  • 開本: 大32開
編輯推薦,作者簡介,目錄,

編輯推薦

萬物有本然,終不為他者。
——約瑟夫·巴特勒
巴特勒這句話是以賽亞·伯林最喜歡的引語之一。在他最重要的一篇論文中,伯林一再引用。我以此開頭是為了消除任何可能的誤會,因為這部集子無論如何不能算做伯林關於浪漫主義的新書。自伯林於1965年三四月間在華盛頓國家美術館A. W. 梅隆系列講座上做了關於浪漫主義的脫稿演講之後,他曾試圖將其變成文字的著述。在其後的那些年裡,特別是他於1975年卸任牛津大學沃爾夫森學院院長一職之後,他不斷擴展自己的閱讀,積累了一堆筆記,以期完成一本浪漫主義的專著。在生命的最後十年,他把所有筆記存放在一個單獨的房間,重新開始整理他的資料:他列出一些標題,並把篩選出來的筆記口述錄製到磁帶上,歸納到預設的標題之下。他甚至考慮利用已有的材料為E. T. A. 霍夫曼的著作寫一個長長的序言,而不是獨立成篇,作為他的一個專題研究。但這個計畫屢屢擱淺,部分原因可能是資料準備的過程太長,致使寫作的興味闌珊。據我所知,到後來他對這本計畫過的專著未著一字。
顯然,對於伯林的讀者來說,他未將演講修訂成書是一個巨大的遺憾,對他本人來說亦是如此。但未及付梓也不是件壞事。如果當初就完成此書的寫作,那如今這本充其量只算是編輯過的講稿就永遠不會出版。一旦經過精心修改和擴充,伯林演講所特有的那種清新、直接、強烈和令人心潮澎湃的文風難免會變得晦暗。伯林還有一些脫稿演講最終都是以錄音或抄本的形式保留下來,我們不妨拿這些演講與那些終於修訂成文的稿本,或者演講參照過的文字稿本做個比較,就會看出伯林為了出版曾經三番五次修改過他的內容。顯然,這些修改使其更具知性和精煉,但有時不免減弱了口頭表述本有的魅力。或者,反過來說,根據一篇尚未斧削的長篇底稿——伯林稱之為“殘篇”——來做演講,而非照本宣科,演講內容就會顯得酣暢淋漓。或許,以多元論的術語衡量,這二者之間的優劣根本不可比較。在這種情況下,優也罷,劣也罷,伯林的主要思想成就之一也只能以前一種形式存在了。
我所用的標題是伯林自己早年計畫寫作該書時擬用的。在演講時,他將標題換成了“浪漫主義思想的來源”(Sources of Romantic Thoughts)。因為在索爾·貝婁1964年出版的小說《赫索格》的開篇幾頁里,書中的主人公,那位名叫摩西·赫索格的猶太學者,正在經歷一場自信的危機。他在紐約的一間夜校里試圖講授一門成人教育的課程,卻未能成功。這門課程的名稱恰好就是“浪漫主義的根源”(The Roots of Romanticism)。據我所知,這完全是個巧合。伯林自己明確否認它們之間有任何直接聯繫。不過,無論如何,先前的標題顯然更加響亮。如果伯林當時確實因為某些理由放棄使用一個更好的標題,這些理由現在已經不存在了。

作者簡介

以賽亞·伯林(1909-1997),英國哲學家和政治思想史家,二十世紀最著名的自由主義知識分子之一。出生於俄國里加的一個猶太人家庭,1920年隨父母前往英國。1928年進入牛津大學攻讀文學和哲學,1932年獲選全靈學院研究員,並在新學院任哲學講師,其間與艾耶爾奧斯丁等參與了日常語言哲學的運動。二戰期間,先後在紐約、華盛頓和莫斯科擔任外交職務。1946年重回牛津教授哲學課程,並把研究方向轉向思想史。1957年成為牛津大學社會與政治理論教授,並獲封爵士。1966年至1975年,擔任牛津大學沃爾夫森學院院長。主要著作有《卡爾·馬克思》(1939)、《自由四論》(1969,後擴充為《自由論》)、《維柯與赫爾德》(1976)、《俄羅斯思想家》(1978)、《概念與範疇》(1978)、《反潮流》(1979)、《個人印象》(1980)、《扭曲的人性之材》(1990)、《現實感》(1997)等。

目錄

編者序
一 尋找一個定義
二 對啟蒙運動的首輪進攻
三 浪漫主義的真正父執
四 拘謹的真正父執
五 奔放的浪漫主義
六 持久的影響
參考文獻
索引
校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