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口村(福建省漳州市龍文區朝陽鎮下轄村)

浦口村(福建省漳州市龍文區朝陽鎮下轄村)

浦口村坐落於福建省漳州市龍文區朝陽鎮境內,九龍江下游,地處福建省最大的平原—漳州平原。村里大概有700戶人,2800多人。村內建有一所浦口國小。

浦口村先後被各級黨委和政府授予“鄉鎮企業總產值億元村”、“先進基層黨組織”、“先進民營經濟區”、“文明案例小區”、和“五星級村黨總支部”等榮譽稱號,是遠近聞名的億元村。

浦口糧食工業是福建省三大糧食工業之一,以糧食加工、銷售產業名揚四方,並帶動了飼料加工和批發的發展。村內建有福建省農科所(農業科學研究所),有專家進行技術指導,以提高糧食產量。浦口村以糧食工業生產貿易為中心還發展了種植毛背黑木耳、養魚等產業,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浦口村
  • 外文名稱:Pukou Village
  • 別名:苑浦社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福建省漳州市龍文區朝陽鎮
  • 電話區號:0596
  • 郵政區碼:363005
  • 地理位置:浦口村隸屬福建省漳州市龍文區朝陽鎮東部,靠近九龍江。
  • 面積:總面積2.6平方公里
  • 人口:2800多人
  • 方言:閩南語
  • 氣候條件:全年氣候濕潤,年平均溫度21℃
  • 機場:廈門高崎機場
  • 火車站:漳州東站,漳州站。
  • 車牌代碼:閩E
地理環境,經濟體制,發展前景,歷史人文,

地理環境

浦口村位於漳州市區“北大門”,距漳州火車東站2公里,省道207線穿境而過,沿省道幹線可直達漳州市區。沿省幹道附近,建有5.5層的村委會(一層是農村信用社,第6.5層建有通訊設備)。村民姓的占有很大的比重。

經濟體制

福建浦口糧食批發市場年可加工糧食70萬噸,年糧食、飼料交易量達7.6萬噸,年市場交易額4.5億元,是福建省三大糧食加工市場之一。近年來,浦口村堅持發展第一要務,做大做強糧食批發市場,持續壯大農業特色產業,走工業強村道路,農村經濟不斷發展。2007年全村工業總產值5.12億元,農民人均收入7205元。與此同時,浦口村新農村建設持續推進,村容村貌得到改善,農村各項事業得到發展。在這個小小的村莊,有糧食、飼料兩個大型批發市場,擁有總面積4萬多平方米的批發市場及40多家糧食、飼料加工企業,年加工能力達50萬噸、年產值達4.5億元、年創稅利700萬元。其實,浦口還沒有發展糧食加工業以前,也是一個較為貧困的農村。為使浦口糧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穩腳跟,村里以重金邀請福建農業大學教授進行技術指導,多方引進20台加工大米的先進設備,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同時,針對村里糧食加工企業較多,但普遍規模小、產量低的情況,在區、鎮政府的支持下,建設批發市場。1997年8月,投資3000多萬元的浦口糧食批發市場一期工程動工興建,23家企業參與開發,次年10月全面竣工投產,建築廠房面積達2.1萬平方米。2002年,朝陽鎮黨委和浦口村黨總支又及時牽頭投建二期工程,建成後,批發市場總面積可達4萬平方米。今年內還將投建交易展示綜合大樓,設有電子交易廳、電子商務平台、產品標準檢驗室、物流中心等,通過配套國內最先進的生產設備,月可加工糧食近4萬噸。
龍聚堂龍聚堂
隨著糧食批發市場興旺發達,原來規模較小的飼料加工業也被帶動起來,鎮裡、村里又及時規劃建設了一個占地40畝的浦口飼料批發市場。
浦口糧食批發交易市場浦口糧食批發交易市場

發展前景

2008年10月27日下午,市長李建國深入龍文區朝陽鎮浦口村開展工作調研,並要求按照漳州市中心城區標準,規劃、建設好浦口村,力爭使浦口村成為龍文第一村,漳州新農村建設示範村。浦口村位於九龍江北溪南岸,建有省級糧食批發市場---浦口糧食批發市場,是我省三大糧食加工市場之一所在地。此外,浦口村還培育形成了蘑菇種植、養豬、養魚等特色產業,家具製造業嶄露頭角。
在浦口村委會,李建國一行仔細察看了浦口村的規劃設計圖,並仔細聽取了村兩委工作匯報,全面了解浦口村經濟社會發展情況。李建國指出,浦口村基礎好、條件好,發展的時機成熟,大家首先要增強把浦口村發展壯大的信心和決心,要按照中心城區的標準,規劃、建設浦口村;要充分發揮和突顯糧食加工基地以及汽車運輸、火車運輸等的優勢作用,建設現代化大型糧食交易市場,進一步做大作強糧食產供銷產業,進而帶動浦口新農村建設;養殖業發展要走集中、規範、規模化道路,做到民眾增產增收,生活水準提升,力爭使未來的浦口村成為龍文第一村,並在全市起到示範帶動作用。
浦口企業浦口企業
聯東U谷聯東U谷
2014年,北京聯東集團開發的聯東U谷企業港進駐浦口村。

歷史人文

浦口自然村始祖張均義於明朝成化帝期間由河南個水縣移居苑浦社,立“龍聚堂”庵及宗祠“追遠堂”,“追遠堂”位於社內大塘前,是張姓宗族祭拜祖先的主祀地點。“龍聚堂”位於浦口社後山的南面,每年農曆的正月十八、三月十三、六月十五、七月十七、八月十八為慶典祭儀;
浦口村的傳統風俗有每年兩次的進香活動,分別是農曆正月十七祖師公進香與農曆三月十二保生大帝誕辰前往廈門青礁慈濟宮進香,最熱鬧的當屬每三年舉行一次的宗教節日——王醮(王爺公建礁),規模很大,每次都吸引三-四萬人前往浦口村龍聚堂進行朝拜。
王醮是浦口村最盛大的宗教節日,每三年舉行一次盛大的活動,規模逾4萬人。
遇上不好的人事物很多人都會罵說“瘟神”,但在台灣,帶來災禍的瘟神,早從疫鬼成為神明,升格為“王爺”和“千歲”,祭祀的“王醮”是最特殊宗教科儀之一,送王船或燒王船時節,看看台南地區上百處王爺廟或千歲府,就知端倪。台灣“中央社”26日刊發一條介紹台灣民間特有宗教信仰稿件說,王爺和媽祖,是台灣沿海信仰的兩大系統,媽祖保佑漁家,王爺去瘟疫,都是道教的守護神,不同的是,相傳媽祖真有其人,也只有一人,王爺屬神話時代的產物,只要有人信,就是王爺或千歲,數千年來,王爺人數可不少。
浦口村王醮浦口村王醮
王爺原是瘟神,相傳原本是帶來災禍的疫鬼,卻因民間信仰的轉變,成為驅逐瘟疫的疫鬼管理者,有時成為醫神,更有些鄉鎮市主祀瘟神,成為鄉民的守護神。瘟神來源說法不一,普遍較為人知的是,十五世紀許仲琳所寫的“封神榜”,故事描述西周建國前,和商朝大對決,三山五嶽的道人分成兩大陣營廝殺,較有名的死者全被封神,瘟神就是戰死的異人。
浦口村(福建省漳州市龍文區朝陽鎮下轄村)
不過,台灣沿海拜瘟神,倒不太注重神明的來歷,靈驗就行,單是台南縣市上百間王爺廟,就讓人目不暇給,台南縣的王爺和宗教科儀,更分為幾個系統,“南瀛歷史與風土”一書提到,台南縣是全台最發達的王爺信仰重鎮,包含八掌溪、曾文溪及二仁溪三個系統。
王爺信仰最重要的科儀是“王醮”,王船是這個醮典的重頭戲,興建一艘王船要花不少錢,少則百萬元,多則千萬元,多數王船在建醮後被送到沿海焚毀,稱為“燒王船”、“游天河”,或是送到海邊溪流放行,稱為“送王”或“送瘟”、“游地河”。
浦口村(福建省漳州市龍文區朝陽鎮下轄村)
當然,台南有些廟宇可能不堪這么龐大的開銷,王船就成了“法器”,廟方建了王船後就供奉在廟旁,待建醮時,再把王船拖出來,繞境安民及驅逐瘟疫。
“王醮”科儀日期不定,或三年、或五年、或十二年,台南市安平地區有間王爺廟,更號稱六十年建醮一次,一般信徒一生最多只能看兩次這間廟宇的建醮大典。
台南地區的王爺廟、千歲府,最有名的莫過於台南縣北門鄉南鯤鯓代天府,麻豆鎮代天府的名氣也很響,西港的燒王船,行之有年,也很有看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