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龍游石窟

浙江龍游石窟

龍游石窟是我國古代最高水平的地下人工建築群之一,也是世界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一大奇觀,它是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體現。龍游石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2年,是至今被發現到的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地底人造建築。

龍游石窟集人文、藝術、文化、工程技術於一體,因此,1992年,世人傳說中的"無底塘"在四個當地的農民的隆隆水泵聲中"水落石出"。這些石窟的斷代成因和用途更是眾說紛壇,成為難以破解的千古之謎,也被當地人稱之為"世界第九大奇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浙江龍游石窟
  • 地理位置:浙江
  • 建造時間:公元前212年
  • 發現時間:20世紀80年代
簡要介紹,五大迷窟,一號謎窟,二號謎窟,三號謎窟,四號謎窟,五號謎窟,門票價格,訂票須知,交通狀況,石窟謎團,美食概述,

簡要介紹

1992年,世人傳說中的“無底塘”在四個當地的農民的隆隆水泵聲中“水落石出”。這些石窟的斷代成因和用途更是眾說紛壇,成為難以破解的千古之謎。
浙江龍游石窟
這是一個謎團百結的地下建築群。在方圓0.38平方公里的土丘上似有規律的分布了大小24個洞窟,每個洞窟的面積從1000-3000平方米不等。每個洞窟從矩形洞口開始垂直向下延伸,高度約30米。頂部呈漏斗型,洞窟內科學地分布著3-4根巨大的“魚尾形”石柱,與洞頂渾然一體。更讓人嘆為觀止的是洞壁、洞頂和石柱上都均勻地留下古人似乎帶有裝飾意圖的鑿痕。

五大迷窟

一號謎窟

它是七個謎窟中最小的一個,地面面積約300平方米左右,呈近正方形,地面平整,矩形方池在進口處下方。因支撐面小,只有 一根擎柱。窟頂分高低兩層,相差約50cm,就像擎柱頂著大梁而把一間大廳一分為二一樣。該洞窟進口處與竹林禪寺僅一牆之隔。離窟口不遠處有一魚、馬、鳥三種動物雕刻圖,這是在已抽乾的7個謎窟中唯一的圖象雕刻。
浙江龍游石窟

二號謎窟

二號謎窟比一號謎窟大3倍,地面面積約900平方米,也近正方形,靠北邊尚有小部分未完工(或有意留下),因窟頂支撐面大,有四根立柱,其中三根魚尾形柱尖頭朝北,靠東一根尖頭朝東,矩形方池南壁中部。四根柱子中最粗的柱橫截面的三條邊長分別為297cm、274cm、155cm,高約10cm。 該謎窟光線較充足。 進口處(天井)下方窟壁上有一些明顯的極不規則的鑿痕,有人辨認為象形文字中的“正”、“伏”兩字。

三號謎窟

三號謎窟較之二號謎窟要大,約1200平方米,但高低相差懸殊,窟頂呈45度斜面從南延伸到北壁,地面幾乎也呈45度斜坡伸到北端,給人以深邃陰森的感覺。 該謎窟呈長方形但東北角尚有很大一部分未挖掘,因而呈缺角矩形,是掘鑿者有意不挖除,還是因故停止挖掘留下,乃不解之謎。其轉角處從頂到底有螺旋狀刀痕,筆者認為是一條巨型機械的進刀痕。 該謎窟有三根擎柱,呈一字形南北向排列。矩形水池在西北角,階梯在西壁沿伸而下,西壁有極少量的深水,據介紹一壁之隔尚有個巨型石窟未開發,滲水系隔壁窟中之積水在壓強差的作用下滲透過來。
浙江龍游石窟

四號謎窟

這是工程最大的一個謎窟,進口先為一平台,右側為陡峭石壁,左側是盤壁而下的石階,石階與前幾個謎窟一樣的鋸齒狀。原階距長達三米,從窟口到窟底深達 20餘米,階道達50米以上,窟底較;平整,面積約2000平方米,三根擎柱呈三角形分部,矩形方池在窟底中部。 矩形方池可能因窟規模大,也相應比前幾窟大多倍。
浙江龍游石窟

五號謎窟

該謎窟規模較小,僅700平方米左右,該謎窟進口處有大量的土石未排出,梯道也埋在土石堆下。旅遊者可從窟底一人工開鑿的橫門由四號窟進入。 該窟呈矩形,三根擎柱呈南北向排列,矩形水池在東北角。
浙江龍游石窟
龍游石窟是一處氣勢恢宏、瑰麗壯觀、世界罕見的古代地下人工建築群,1998年5月才用此名,固北有漢朝古都洛陽龍門石窟,南有姑蔑古都州龍游石窟,遙相呼應,而名聲鶴起。

門票價格

成人票自5.8起 門市價 ¥50 優惠價 ¥45

訂票須知

① 景區開放時間:8:00—18:00 最晚入園時間:17:00 ② 兒童票:身高1.2米—1.4米25元每人,1.2米以下免票。老年票:70歲以上持老年證30元每人。 ③ 大門口團隊接待處開票,再到售票口支付取票。

交通狀況

龍游火車站乘1路或2路公車直達,票價2元。
杭州180公里,距金華60公里,距衢州30公里,距千島湖1小時車程,距大慈岩諸葛八卦村、靈棲洞半小時車程。
衢州市長途客運中心與杭州汽車西站間每天有16班快客往返。從浙贛鐵路衢州站中轉到千島湖 100公里,到黃山270公里。此外,還有發往省內玉環普陀永康桐廬瑞安溫州蒼南麗水柯橋湖州、路橋、慈谿建德義烏樂清上虞、金華、紹興寧波和省外上海徐州南京無錫鷹潭三清山婺源等地的班車。
從衢州到上海的車,每天有12:30和18:30兩班。上海到衢州,每天12:00,14:00,18:05三班長途汽車(客運總站,經停南站)到衢州,全程5小時。
客運中心長途汽車站坐落於荷花中路411號,與新火車站毗鄰。班車東至上海、石浦寧海、玉環、虹橋,南至南昌寶安福州,西到黃山、安慶,北至鄭州臨沂,還有江、常、龍、開四縣普客等。
客運中心汽車南站(快客站)位於上街209號,是浙西地區旅客流量最大的車站,開通衢杭高速、衢杭快客、上海、溫州、蕭山、寧波、義烏、金華、上饒和江、常、龍、開快客班線及部分城鄉公交班線。
上海方向:走滬杭、杭金衢高速直達,行車約5小時
溫州方向:走金麗溫、杭金衢高速直達,行車約4小時
鷹潭、上饒方向:走梨溫高速、杭金衢高速直達,行車約1.5小時
寧波方向:走甬金、杭金衢高速直達,行車約2.5小時
蘇南方向:走寧杭、杭金衢高速直達,行車約5小時
景德鎮、婺源方向:走17省道直達開化常山、衢州行車約3.5小時
武夷山方向:走320國道、走梨溫高速、杭金衢高速直達。行車約3.5小時
杭州方向:走杭新景或杭金衢高速直達。行車約2.5小時
浙江龍游石窟

石窟謎團

1. 如何採光:洞口狹小,石窟內光線暗淡,石窟四壁及洞頂均未留下任何油煙痕跡,開鑿者何以照明?
2. 半米壁距:石窟群彼此相鄰緊貼但絕不相通,連現代科學儀器也很難做到這點,古人開鑿測量何以如此精確?、
3. 不見史料:如此宏大的地下工程,在當地的地方志及其它史料上卻未有直接記載,何故?
4. 石料去處:據估算,石窟群的開採石料量至少在80萬平方米以上,而開採出來的紅砂岩很難用作建材,究竟哪裡去了?
5. 洞壁石刻:1號洞石壁上有鳥、馬、魚的石雕圖案,2號洞有閃電狀石刻線條,究竟代表什麼?
6. 矩形水池:每個洞窟中心部位均有約20平方米的矩形水池,其兩廁開鑿而成,另兩廁砌石而成,有何用途?
7. 魚去何方:舊時石窟群作為寺院放生池,養有大魚,村民常在此釣魚,水抽乾後不見魚影,何故?
8. 北斗七星:已發現的七個石窟的平面布局呈北斗七星狀,是故意設計還是純屬巧合?
9. 石窟數量:已探明石窟36個,有否更多石窟?仍是未解之謎。
10.石窟日食與月食傳說:.龍游石窟是由根據星宿排列的布局巧妙的大大小小几十個洞窟組成,這不禁讓人想起了中國先進的天文學,從前從事這項工作的成員都是皇家的祭司,那就容易跟神廟聯繫在一起了。我們再看一看各個洞窟的建構:每個石窟就是一座宏偉的大廳,呈倒斗矩形狀,上小下大,項部及洞壁都有鑿刻的斑紋痕跡,甚至還有清晰可見的壁畫,內容是馬、鳥、魚等動物。這些具有象徵意義的畫面更加令人浮想起與宗教的聯繫,必定是在裡面舉行某種重大的儀式。每個石窟都有一個天窗(以前被認為是出口)和一個半鑿半砌的矩形方池,蓄水池底部與外界江河相通。對於蓄水池的用途至今一直困擾著人們,百思不得其解。這些蓄水池過去叫“洗禮池”,是君王在祭祀儀式上進行洗禮用的。天窗則是入口和出口,以及為了祭司們在祭祀儀式上為了可以準確及時地觀測日食(月食)的動向。因此,龍游石窟實際上是當時越國的祭祀神廟!
11.龍游石窟功能猜想:
A.採石說。論者認為開鑿龍游石窟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採石。但異議來了:“若要採石,為何不露天開採,而要進行地下開採?”再說從頂部開小口,然後豎式向下開採,增加了無端的麻煩和難度。為什麼不把口開大一些?為什麼要採用工藝技術要比平洞開挖法和底挖法複雜得多而難度極大的頂挖法呢?
鳳凰山24個石窟,左右相鄰而不相通,上下相依而不相連,在地下達到如此相對獨立又十分近似,絕非偶然。於是,採石說又派生出採石非惟一目的說。論者認為,開鑿龍游石窟主要目的是為了採石,但獲得的空間另有他用。
B.穴居說。論者認為,龍游石窟是古人為穴居所需而開鑿。論者以史料為依據。因為韓愈的《徐偃王廟碑記》及有關徐偃王的記載中,凡提到徐人便都涉及“鑿石為室,以祠偃王”的事。誠然,龍游為徐偃王后裔居住之地,金、衢等市縣徐為大姓,但他們的先人為什麼要花如此大的代價鑿石室群居呢?南方遠不如北方乾燥,地下生活方便嗎?何況他們的財力夠嗎?
C.宮殿說。論者認為它應該是絕對權威者出於某種特殊需要而不惜工本所為,可以說非王者莫屬,因而推斷它很可能是姑蔑國的宮殿。然而作為宮殿,是王室成員久居之地,為什麼宮中沒有半點王家遺物?既是王宮,理應對如此寬敞的殿堂作適當的分隔,也應有內在的建築,而石窟中空空如也,全無遮擋和內部建築的痕跡,只有一個水池能說明什麼?還有石窟上下台階距離很大,運輸、進出都有一定的難度,難道王者不考慮水火、地震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災害嗎?
D.陵寢說。論者認為龍游石窟或許是古代吳越帝王或其他諸侯生前建造的陵墓。因為根據石窟頂部呈穹形來推測,很符合漢代以前一些地下王陵的特徵。但不可解釋的是,既是王陵,理應有陵寢、棺槨及陪葬物,諸如金器、銀器、銅器、陶器、瓷器、玉器及珠寶、紡織品或者它們的碎片,但石窟內卻空空如也。
E.倉庫說。這是浙江大學的褚良才博士提出來的。
論者認為,從地理角度看,龍游石窟地處衢江、靈山江、塔石溪三水交匯處,在過去以水運為主要交通手段的時代,這兒是交通要津,因而商賈雲集、運輸繁忙,在江邊開鑿眾多地下石窟用於貯存物資,也在情理之中。
然而倉庫說不能解釋的是,古代龍游經濟再發達,也不需要這么多地下倉庫來貯存貨物。洞廳這么高大,貯存的利用率極低,與常理實情相悖。
F.巨石文化說。從廣義上說是對的,如埃及的金字塔、蒂瓦納科神廟的太陽門、英國倫敦的巨石陣、非洲的石雕王宮等,龍游石窟自然也屬巨石文化。不過龍游石窟的巨石文化不是在地面上用巨石堆砌而成的,而是藏於地下、從巨石中開鑿出來的,與金字塔、太陽門、巨石陣、石雕王宮不同。
G.外星人造說。龍游石窟是外星人所為,並寫了一本書,名為《中國發現外星人疑跡──龍游謎窟》,多方論證龍游石窟為名副其實的巨石文化。但這僅僅是大膽的想像而已,是不現實的。龍游石窟理應是地球上人類創造的奇蹟。
H.道家福地說。這也不符合歷史事實,道教產生於東漢,而龍游石窟鑿成於東漢前,與歷史不符。再說道家福地應選在名山大川、高遠幽深之處,如道教聖地湖北的武當山。何況自漢迄今,龍游一直為縣治所在地,人煙稠密。
I.伏龍治水說。論者認為,古時衢江常泛濫成災,致使兩岸民不聊生,開鑿這些石窟是為了“給龍王爺安個窩,讓他不再興風作浪”,為害生靈。但要是從科學的角度來說,石窟與治水無關。
J.藏兵說──也就是戰備基地說比上述各說更有說服力,並有一定的史料和文獻佐證。藏兵說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顧問、中國建築學會史學分會會長楊鴻勛先生提出來的,這是受到費孝通先生“是權力組織下有計畫勞動的結晶”啟發,是對他本人《鷙鳥之擊也,必匿其形》一文中越國藏軍說的具體發揮。然而藏兵說不能解釋的是,復國名曰“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實際上準備了22年,到魯哀公二十二年(公元前473年)才滅掉吳國。22年中又要秘密備戰藏兵、又要開石窟,顯然是不現實的。也就是說,開鑿石窟並非一朝一夕所能為,要把這么長的大好時光用於挖洞,又用這么長的時間進行練兵,豈不荒廢、消耗本來已經弱小的國力嗎?所以楊先生自己也說,這僅僅是根據建築形制和開鑿痕跡等遺構情況及手頭的部分文獻材料所作的初步推測,在沒有找到更為可靠的證據之前,是不能作為定論的。
探索,未有窮期。
是的,人類在探索自身生存的世界時,發現了許多難以解釋的謎團:從恐龍滅絕到尼斯湖“水怪”的出沒,從埃及金字塔到英國麥田的神秘怪圈……一個個自然之謎和歷史之謎等待著人類去破譯。對於人類來說,“謎”總是具有無窮的誘惑力,人類總是在不斷探索的進程中,一步步感受這無奇不有的世界。
龍游石窟也不例外。

美食概述

龍游發糕:傳明代民間有發糕,因風味獨特,製作精美,又音諧“福高”,象徵吉利,遂成節日佳品。逢年過節家家戶戶蒸製發糕,用作點心,或饋贈親友,成特有風情。花色品種多樣,舊時多紅糖糕、青糕,現時蒸製白糖糕、桂花糕、核桃糕、紅棗 糕、大栗糕。西鄉詹家、團石一帶喜做敷有冬筍肉絲鹹味焙糕。發糕加工精細,選用上白糯米搭配粳釉米,浸數十天后,用水漂清米泔味,磨成細粉或米漿瀝乾。按比例加豬油、白糖、酒酵調成糊狀,置墊荷葉蒸籠。先溫熱催酵,待發至滿籠,旺火蒸熟。趁熱印花紋圖案,或撒敷紅綠絲、桂花等,塗麻油或菜油。色澤晶亮如玉,孔細似針,荷香撲鼻,食之糯而不粘,甜而不膩。舊時多為家庭製作,自食或饋贈。1959年後龍游食品廠等廠家加工應市。80年代起,配料更精細,色香味美,名聲大振。逢春節,外地人慕名紛往求購,食品飲食部門加工銷金、衡、杭、滬等地,供不應求。
龍游小辣椒 :始產於清鹹豐元年(1851)。時安徽歙縣人王家銳在縣城創辦王正豐醬園,采城北赤步鋤頭農民種植“寸釘椒”,用家傳秘方醬制而成,至今130餘年歷史。其色澤紫褐,清香微辣,鹹中帶甜,脆嫩可口,含胡蘿素、抗環血酸等營養成份多種,開胃解膩,風味獨特,成龍游名產。民國時年產約30擔,2/3銷往滬、杭等地。1963年3月,赤步堪頭建小辣椒廠,加工成品約300擔。70年代後龍游小辣椒瀕臨絕跡。1983年後,重建生產基地30畝,年加工成品約 200擔。1986年湖鎮小辣椒廠建成投產。1988年種植200畝,加工成品1200餘擔。小辣椒原以工藝竹筒盛裝,改玻璃罐頭瓶裝。銷滬、甬、京、皖、粵等省市,港、台同胞常慕名求購。
“金棠”黃花梨:“金棠”黃花梨是“衢州農業名牌”產品;8月份又被浙江 ,省名牌產品論定委員會評為浙江農業名牌產品。在全省首屆精品 水展展示合上獲得一等獎。是國家農業部果品苗木質量監督測試 中心認定的優質產品。由於其獨持的地理環境“金棠”黃花梨肉脆汁多,味濃鮮嫩:氣味芳香,含人體必需的多種營養成份:互有清熱潤肺、止咳化痰,生津消渴,降壓減肥等多種藥用功效,是理想的保健水果。“金棠”黃花梨觀有栽培面積共10500加畝,總產量達到5000噸、11月份龍游鎮被中國地區開發促進會命名為“中國黃花梨”之鄉。
“天子貢珠”通心白蓮 :中國是蓮子的故鄉,早在五千年前“仰韶文化”遺址中,曾發掘到兩粒蓮子,三千年前的《詩經》中就有“隰有荷花”詩名。 太空蓮於1994年7月搭載我國“940703”返回式衛星繞地球238圈,在太空歷時14天19小時35分,通過子蓮種子空間誘變遺傳變異試驗培育而成。志棠“天子貢珠”牌通心白蓮具有粒大而園潤、色白、蒸煮易熟、久煮不散、口味好等特點,並於2000年12月8日通過美國FDA檢驗,勝登美國超市。 志棠太空白蓮基地位於被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蹟的龍游石窟附近,傳統種蓮歷史距今已有800多年,曾榮獲1992年首屆浙江食品博覽會銀獎,省優質農產品稱號,二度100多萬支荷花出口日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