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農信

浙江農信

浙江省農村信用社成立於1952年,歷經人民公社管理、國家銀行託管等歷史階段,1996年與農行脫鉤,交由人行、銀監管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浙江農信
  • 時間:1952年
  • 全名:浙江省農村信用社
  • 地區:浙江省
農信簡介,標誌釋義,發展目標,發展戰略,

農信簡介

60年風雨征程,60年改革發展,浙江農信系統走過了一條極不平凡的創業、改革、發展之路。
浙江省農村信用社成立於1952年,歷經人民公社管理、國家銀行託管等歷史階段,1996年與農行脫鉤,交由人行、銀監管理。2003年6月,國務院《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方案》(國發〔2003〕15號)將信用社的管理交由省級政府負責,要求省級政府不把對信用社的管理權下放給地(市)和縣、鄉政府。根據省委、省政府《浙江省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實施方案》(浙委辦〔2004〕5號),浙江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簡稱浙江省農信聯社)成立,履行對浙江農信系統的“管理、指導、協調、服務”職能,主要承擔“管方向、管班子、管風險、優服務”的行業管理任務。
自農村信用社交由省政府管理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直接領導下,在人行、銀監、財政等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浙江省農信聯社團結和帶領浙江農信系統全體幹部員工,以服務跨越發展、服務“三農”和中小企業、造福民生、奉獻社會為己任,搶抓機遇,開拓創新,實現了從“醜小鴨”到“金鳳凰”的完美嬗變。目前,浙江省農信聯社在全省11個地市設立辦事處,下轄38家縣(市、區)農信聯社、40家農村合作銀行、3家農村商業銀行,共有營業網點4200餘個,員工43000餘人,已成為全省營業網點和從業人員最多、服務範圍最廣、資金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多功能地方金融機構。
“十一五”時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浙江農信系統始終堅持服務“三農”和小微企業的經營方向,持續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推出豐收小額貸款卡等重大創新型金融產品,積極轉變發展方式,實現了大跨越、大發展。到2011年末,全省農信系統各項存款餘額8931.27億元,居全省銀行業第1;各項貸款餘額6396.60億元,居全省銀行業第2。承擔了浙江省二分之一的農業貸款和近四分之一的小企業貸款,支農支小貸款存量、歷年增量、服務覆蓋面均居全省銀行業第一。
“十二五”時期,浙江農信系統將深入實施“一條道路、兩場革命”戰略構想,打響“浙江農信”品牌,將自身打造成為服務“三農”的主力銀行、支持小微企業的夥伴銀行、便民快捷的社區銀行、個性鮮明的特色銀行、穩健經營的平安銀行和協調發展的和諧銀行,進一步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全力支持農村經濟轉型升級,在新起點上為浙江農村經濟跨越式發展貢獻新的力量。

標誌釋義

浙江農信系統標誌由圖案和“浙江農信”組成。
圖案由傳統古錢幣演化而來。中間既是草書“之”字的寫意,又是之江的象形,有明顯的浙江區域特性;同時還暗含阿拉伯數字“3”,體現中國傳統文化中“三生萬物”的概念。圖案中的綠色象徵大地、農業、自然,藍色象徵藍天、現代、科技,體現出服務“三農”的理念,又表露出強化核心競爭力的決心。
“浙江農信”,核心要義有三。第一,基石是“浙江”;第二,根在“農”字;第三,本為“信”字。
由圖案和“浙江農信”組成的標誌整體,既象徵著保持全省81家行社的法人主體地位,又寓意著將全省81家法人行社凝聚成為主導地方金融力量的大系統,打響“浙江農信”品牌,提高社會公眾對全省農信機構的整體認知度和識別度,進一步促進全系統充分發揮農村金融主力軍作用,增強抵禦風險能力,走好做強做優之路。

發展目標

“十二五”時期,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按照建設“統分結合、功能完善、管理科學、財務良好、內控嚴密、和諧文明”的“新型浙江農信”的總體要求,深化改革、轉型創新、打響品牌,將浙江農信建設成為“全國農信的行業標桿”、“地方金融的中堅力量”、“支農支小的領先機構”。

發展戰略

“十二五”時期,為確保發展目標的順利實現,浙江農信系統將全面實施“123456”發展戰略,即“一條道路、兩場革命、三項工程、四種能力、五大平台、六個銀行”。
“一條道路”:即堅持走做強做優之路。
“兩場革命”:即推進“戰略轉型革命”和“科技創新革命”。
“三項工程”:即實施“服務立行工程”、“人才強行工程”和“文化興行工程”。
“四種能力”:即提升“應對競爭能力”、“綜合行銷能力”、“風險管控能力”和“持續發展能力”。
“五大平台”:即構建“公關協調與維權服務平台”、“公共服務與保障服務平台”、“員工行為指導服務平台”、“綜合信息服務平台”和“品牌推廣服務平台”。
“六個銀行”即打造服務“三農”的“主力銀行”、支持小微企業的“夥伴銀行”、便民快捷的“社區銀行”、個性鮮明的“特色銀行”、穩健經營的“平安銀行”和協調發展的“和諧銀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