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紹興八字橋

浙江省紹興八字橋

八字橋位於紹興城區八字橋直街東端,處廣寧橋、東雙橋之間。據《嘉泰會稽志》記載,始建於南宋嘉泰年間(1201-1204),南宋寶?v四年(1256)重建,“兩橋相對而斜,狀如八字,故得名”。 橋以石材構建,結構造型奇妙,八字橋陸連三路,水通南北,南承鑑湖之水,北達杭州古運河,為古代越城的主要水道之一。這裡位處三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浙江省紹興八字橋
  • 位於:紹興城區八字橋直街東端
  • 史料:《嘉泰會稽志》
  • 建造時間:南宋嘉泰年間(1201-1204)
八字橋地理位置,建築特色,價值意義,橋名由來,

八字橋地理位置

八字橋位於我國浙江省紹興市。  紹興地處長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中北部杭甬之間,下轄紹興縣、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新昌縣和越城區,面積8256平方公里,人口434萬,其中市區面積339平方公里,人口64萬。紹興歷史悠久,名人薈萃,素有水鄉、橋鄉、酒鄉、書法之鄉、名士之鄉的美譽,是首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是長江三角洲南翼重點開發開放城市。面向新世紀,我們的發展目
八字特寫(17張)標是努力建設經濟強市、文化名市、旅遊大市,爭取到2010年全市基本實現現代化,到2020年達到目前中等已開發國家水平。   “悠悠鑑湖水,濃濃古越情”。紹興以其人文景觀豐富、水鄉風光秀麗、風土人情誘人而著稱於世,自古即為遊客嚮往的遊覽勝地。如今,紹興縣以高達275億元的GDP列居浙江縣級市前三,浙東地區第一。紹興市GDP位於浙江省杭州,寧波,溫州之後列第四。是全國十強市,十強縣雙十強成市。也是全國著名的全球紡織城與世界紡織品貿易中心。  紹興是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之一,是著名的水鄉、橋鄉、酒鄉、書法之鄉,紹興出名人,是魯迅、周恩來、竺可楨、秋瑾、王羲之、陸游、蔡元培、馬寅初等名人的故鄉,毛澤東主席稱紹興為“鑑湖越台名士鄉”(《七絕兩首.紀念魯迅八十壽辰》)。 紹興就是這樣一座地方色彩很濃的著名水城。悠悠古纖道上,綠水晶瑩,石橋飛架,輕舟穿梭,有大小河流1900公里,橋樑4000餘座,構成典型的江南水鄉景色。東湖洞橋相映,水碧於天;五泄溪泉飛成瀑,五折方下;柯岩石景,鬼斧神工;蘭亭以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而被稱為書法 勝地;沈園則因陸游、唐琬的愛情悲劇使後來者嗟嘆不已;此外還有唐代纖道,南宋六陵,明清石拱橋以及與此相關聯的紹興風土人情,以烏蓬船、烏氈帽、烏乾菜為代表,在數千年的歷史演變中,積澱了豐富的文化內涵並呈現獨特的地方風采,令人仰慕神往。

建築特色

八字橋為梁式石橋,兩側橋基條石疊砌,基上各並列石柱九根,石柱下端插入基石凹槽內,上端大條石壓頂與兩側金剛牆緊貼。整橋踏跺分三面四道與三條道路相貫通,南面分二道與主河兩岸道路連線,其中南面西岸一道橫跨小河,西面一道踏跺連線八字橋直街,北面一道在主河東岸與南面東岸一道位於同一線上,分南北兩坡。 八字橋正橋的橋洞寬四米半,橋兩墩基用大塊條石砌成,其上各立石柱九銀,柱腳立糟中,以資牢固。石柱約高四米,微向內傾,使之緊貼柱後的金剛牆上,這樣就顯得十分穩固。石柱上用巨大條石壓頂。再上蓋以石橋樑。橋樑長約四米八,外側用石二層,略作月梁形。石制欄桿,望柱上刻有造橋捐資者的姓名。柱頭雕花作覆蓮形。八字橋的兩邊踏步,異於平常所見之橋。橋的東墩逼近民宅,踏步下法,一沿河岸北下於廣寧橋直街,一南下於東雙橋東河沿。西墩踏步,除從八字橋直街直上正橋踏步外,南下東雙橋西河岸也有踏步,在通向東雙橋東河岸、西河岸的踏步下,還各築有一梁式橋洞,因為在這裡,舊時原有一小河流,穿而通過,橋墩上所有踏步,和正橋一樣,兩側都築有石欄、望柱,使整座橋樑渾然一體。由於建橋的匠師們在這個多街道,多河道的特定地段。  建築了這么一座石樑式多踏步的橋樑,遂使
八字橋沿邊景色(4張)八字僑在中國橋樑建築史上,獲得了重要地位。 紹興全市有多座八字橋。市區八字橋是一座特殊的城市古石樑橋。它的特殊之處有三:一是它的落坡結構特殊。此橋有適應三街三河交叉的複雜環境要求的四向落坡設計。橋東為南、北落坡,成八字形。橋西為西、南落坡。成八字形。橋二端的南向二落坡也成八字形。此種橋坡結構少見。二是橋中有橋的結構特殊。南向二落坡下各有一橋洞,二橋坡成了二小橋。“二橋相對成八字”是指主橋和一邊橋坡小橋與另一邊的橋坡小橋相對成八字。上虞市豐惠鎮也有一座八字橋。即由二座拱橋相鄰相對成八字。二座拱橋一大一小,恰如八字的左右二筆。當地稱此二橋為大八字橋、小八字橋。大八字橋正名為通濟橋,小八字橋為永新橋。紹興與上虞二座八字橋相比較,紹興八字橋應稱閉口八字,豐惠八字橋可稱開口八字。

價值意義

據有關專家說,八字橋的真正價值在於它自身的結構,以及營造者的巧妙構思。因為橋建在三水匯合處,狀如八字,所以專家學者稱其為“古代的立交橋”,並且大加推崇。對此,我倒有點不以為然。我們勤勞智慧的先人,發明了造紙術、指南針、火藥、活字印刷術,水鄉澤國區區一座石橋又何足掛齒?但不管怎么說,一座始建於南宋嘉泰年間的石橋,歷經千年滄桑,完好無損地保存到今天,的確是一件令人感動的事。 跨南北流向的主河,主河兩側有小河兩條。橋東端沿河岸向南、北兩個方向落坡,西端向西、南兩個方向落坡。西端南面的踏跺下建一小孔,跨越小河。自橋南北望,兩條沿主河岸向南的踏跺,為一“八”字。古代匠師在設計時解決了比較複雜的交通問題,是研究我國橋樑史的重要實物例證。  八字橋是紹興歷史文化的象徵之一,更是老紹興的典型代表。  八字橋的設計特點是順應紹興城內已有的街道、房屋等布局,善用地形,不拆房,不改街,既能解決交通問題,又不會對城內大興土木。  八字橋重建於南宋寶祐四年(公元 1256 年)。今存之橋,為清乾隆四十八年(公元 1783 年)再建後的遺物。

橋名由來

說法一:題扇橋 緣何命名為“題扇”呢?這說來還有一段故事呢。話說王羲之南下紹興任會稽內史的時候,從宅第到公廨每天都要走過這座小橋,見橋頭一位老婆婆的六角竹扇難賣,有心做好事,提筆要在竹扇上題字。老婆婆擔心他塗壞扇子,便一把奪了回去。王羲之笑著說:“但言王右軍書,以求百錢邪。”老婆婆半信半疑地答應了,結果真有人花高價買她的竹扇。老婆婆喜出望外,此後每天在橋上堵住王羲之要求題扇,這座小橋因此得名。   說法二:八字橋 據《嘉泰會稽志》記載:“八字橋在府城東南,兩橋相對而斜,狀如八字,故得名。”主橋東西走向,兩邊副橋南北延伸,共有3個層面5處出口,連線3條道路。橋洞近水處有一個層面,是供縴夫通行的纖道,石壁轉角處被縴繩磨出的痕跡至今歷歷在目;副橋橋面又有一個層面,南北往來的行人可以從這一層經過;主橋橋面最高,只有東西交通才需要登上這一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