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東陽

浙江東陽

東陽地處浙江省中部,甬金高速、諸永高速在境內交叉而過,為浙中交通樞紐。市域總面積1747平方公里,轄有6個街道、11個鎮和1個鄉,總人口83萬。是浙江省首批小康縣市、首批文明城市、首批旅遊經濟強市,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市、全國優秀旅遊城市

東陽歷史悠久,公元195年(東漢興平二年)建縣,1988年撤縣建市,迄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有"教育之鄉、建築之鄉、工藝美術之鄉、影視名城"(三鄉一城)的美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陽
  • 外文名:dongyang
  • 地理位置:浙江省中部
  • 市域總面積:1747平方公里
  • 總人口:83萬
  • 人文地理:教育之鄉
東陽概況,人文地理,歷史文化,

東陽概況

東陽地處浙江省中部,甬金高速、諸永高速在境內交叉而過,為浙中交通樞紐。市域總面積1747平方公里,轄有6個街道、11個鎮和1個鄉,總人口83萬。改革開放以來,東陽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是浙江省首批小康縣市、首批文明城市、首批旅遊經濟強市,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市、全國優秀旅遊城市。2014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41.3億元,增長9.1%;完成財政總收入70.01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41.5億元,分別增長17.8%和17.5%;固定資產投資219.4億元,增長17.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8.8億元,增長14.4%;外貿進出口總額26.7億美元,增長12.1%;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105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66元,分別增長9.1%和10.9%。 
東陽歷史悠久,公元195年(東漢興平二年)建縣,1988年撤縣建市,迄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有"教育之鄉、建築之鄉、工藝美術之鄉、影視名城"(三鄉一城)的美譽。

人文地理

東陽是著名的"教育之鄉"。東陽人文薈萃,英才輩出,自古以來就有"興學重教、勤耕苦讀"的傳統,朱熹、呂祖謙、陸游等曾到東陽"石洞書院"講學傳道,明代開國文臣宋濂所撰寫的《送東陽馬生序》,數百年來膾炙人口。歷史上,東陽進士題名共有305人。早在1989年,東陽就被《人民日報》譽為"百名博士匯一市、千位教授同故鄉"。到2012年底,在國內外具有高級職稱的東陽籍人士達10000多人,博士和博士後1100餘人,東陽籍院士11人。東陽是省首批教育強市,現有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和浙江橫店影視職業學院2所全日制高等院校。
東陽是著名的"建築之鄉"。東陽古民居建築以東陽木雕為主,融竹編、石雕、磚雕、堆雕等裝飾藝術為一體,形成了獨具儒家文化特色的民居建築體系,盧宅肅雍堂、杭州胡慶余堂等都是東陽古民居建築的傑作,其中盧宅肅雍堂縱深320米,堪稱"中國民間第一宅",有"北有故宮、南有肅雍"之說。改革開放以來,東陽建築再創輝煌。1994年被命名為"建築之鄉", 2011年被命名為省首批"建築強市",2012年被授予"中國建築之鄉"稱號。全市現有特級資質總承包企業5家、一級56家,二級58家,累計創魯班獎31隻,2014年實現建築業總產值2102.5億元,增長14.0%,連續第六年位居全國縣級市第一。
東陽是著名的"木雕竹編之鄉"。東陽木雕、東陽竹編是東陽工藝美術百花園中的兩朵奇葩。早在1915年,東陽木雕和東陽竹編工藝製品就雙雙在巴拿馬萬國商品博覽會上獲金獎。東陽木雕師承魯班,源遠流長,為浙江三大名雕之一,列全國四大木雕之首,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東陽木雕傳世佳作頗豐。杭州靈隱寺大雄寶殿中高19.6米、由26噸樟木雕刻而成的釋迦牟尼佛像,杭州雷峰塔的大型木雕壁畫《白蛇傳》,香港回歸時浙江省政府贈送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禮品《航歸》,江蘇靈山梵宮木雕裝飾等,都出自東陽木雕藝人之手。東陽竹編巧奪天工,是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大型竹編屏風《九龍壁》,獲第四屆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金杯獎,被列為國家工藝美術珍品永久保存。現有亞太地區手工藝大師2人,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9人、省級24人,國家非遺代表作傳承人3人、省級6人,省民族民間藝術家10人。東陽先後被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中國木雕之鄉"、"中國木雕之都"、"全球木雕產業合作基地"。近年來,東陽木雕、東陽竹編與紅木家具相融合不斷提升發展,已成為東陽重要的特色優勢產業,全市現有木雕、竹編等工藝美術企業2700多家,年產值超過180億元,東陽木雕產業集群入選中國百佳產業集群。成功舉辦2014世界工藝文化節暨第九屆中國(東陽)木雕竹編工藝美術博覽會,被授予“世界木雕之都”稱號。
東陽是著名的"文化和影視名城"。橫店影視城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影視拍攝基地,先後投資幾十億元建成了秦王宮、清明上河圖等28個大型實景基地和10座大型室內攝影棚,投資35億元的橫店萬花園項目已開工建設;累計接待劇組1200多個,拍攝影視劇達到35000多部(集),被譽為中國好萊塢。2004年,國家廣電總局批准設立全國首個國家級影視產業實驗區--浙江橫店影視產業實驗區,2012年5月,浙江省政府批准設立浙江省橫店影視文化產業實驗區,文化產業全域化成為金華繼金義都市區、義烏國際商貿綜合試點改革後的第三大省級戰略。目前實驗區已吸引華誼兄弟、唐人電影等520餘家影視文化知名企業入駐,其中華誼兄弟是全國境內首家影視傳媒上市公司。2014年,全年接待遊客1560.6萬人次,旅遊收入113.2億元,分別增長15.1%和18.2%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東陽市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堅持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全力推進經濟社會持續平穩較快發展,為開創強市名城“兩美”東陽建設的新局面而努力奮鬥。

歷史文化

春秋時,吳越爭霸,越王勾踐都大越(今紹興),今東陽地屬越國。戰國時,楚伐越,又屬楚。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定荊、江南地,滅楚國,於故吳、越地置會稽郡(《史記-秦始皇本紀》。會稽郡治所在吳縣,今蘇州市)。翌年統一六國,推行郡縣制,今東陽地為諸暨、烏傷縣之一部分,屬會稽郡。
西漢初,廣封劉姓子弟為王,實行郡、國並行之制。高祖六年(前201)以會稽郡為荊國,高祖十二年更名吳國,景帝四年(前153),復為會稽郡,今東陽地歷為所屬。元封五年(前106),郡國之上初置十三州刺史部,會稽郡隸揚州刺史部。新莽時改諸暨為疏虜,烏傷為烏孝。東漢建武初(25)悉復舊名。漢末興平二年(195),析諸暨置吳寧縣(《後漢書-郡國志》“諸暨縣”劉昭注、《宋書州郡志-東陽太守》),取“吳地安寧”之義,治所在水門村(也作大門村),為東陽建縣之始,屬會稽郡(東漢永建四年,會稽郡治山陰——今紹興),隸揚州。
三國吳寶鼎元年(266),分會稽郡西部置東陽郡,治所在長山縣(今金華)。《方輿勝覽-婺州》載:以郡“在金華山之陽,縠水之東,因名東陽”。東陽一名始此,隸揚州。吳寧縣遂屬東陽郡。兩晉不變。南朝宋孝建元年(454),分揚州之會稽、東陽......五郡為東揚州,治所在會稽郡。後廢置不常,至永光元年(465)復併入揚州(《宋書-州郡志》)。吳寧縣在南朝宋、齊朝屬東陽郡,隸揚州或東揚州。南朝梁普通五年(524)復置東揚州,太平元年(556)又罷,梁還於東陽郡兼置婺州,陳永定三年(559)又改縉州,梁、陳朝還改東陽郡為金華郡,陳天嘉三年(562)於會稽再置東揚州(《梁書-武帝紀.敬帝紀》、《資治通鑑-梁紀二十一》、《嘉慶重修一統志-金華府》、杜佑《通典-州郡十二》、《陳書-文帝紀》)。吳寧縣在梁、陳朝屬東陽郡、金華郡,隸婺州、縉州、東揚州。
隋開皇九年(589),改東揚州為吳州,廢金華郡置婺州,廢吳寧縣入諸暨,分五鄉入烏傷(《隋書-地理志》、嘉靖《浙江通志-地理志》、康熙《新修東陽縣誌-建置》)。同年改長山縣為吳寧縣,開皇十二年復改東陽縣,十八年再改金華縣(《隋書-地理志-東陽郡》、《元和郡縣誌-婺州》)。與現東陽市之“吳寧”、“東陽”先後異地同名。大業初,廢吳州置越州,大業三年(607)復改越州為會稽郡、婺州為東陽郡。今東陽地隋代則分屬越州、會稽郡,婺州、東陽郡。
唐武德四年(621),罷郡置州,改會稽郡為越州,東陽郡為婺州。垂拱二年(686)、析義烏縣(唐武德七年改烏傷縣為義烏縣)東衝要地及廢吳寧縣故地置東陽縣(新、舊《唐書-地理志》、萬曆《金華府志-建置沿革》)。縣名由來,唐《元和郡縣誌-婺州》、《舊唐書-地理志-婺州》均有“取舊東陽郡名”之記載。縣治即今吳寧鎮。屬婺州,隸江南道。天寶元年(742),復改婺州為東陽郡。東陽縣屬東陽郡。隸江南東道。乾元元年(758),再改東陽郡為婺州,東陽郡從此不再置。東陽縣屬婺州,隸浙江東道(治越州)。大曆十二年(777),升東陽為望縣(《唐會要》卷七十)。
五代,東陽縣隸吳越國,仍屬婺州。吳越王錢鏐與淮南楊氏交惡,以“淮寇未平,恥聞逆姓”為由,於後梁開平四年(910),奏改東陽縣為東場縣(《輿地廣記-兩浙路》、嘉靖《浙江通志-地理志》、康熙《新修東陽縣誌-建置》)。後晉天福四年(939),於婺州置武勝軍節度,東場縣仍為所屬。
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吳越納土歸宋。淳化元年(990),改婺州武勝軍為婺州保寧軍節度。鹹平二年(999),復東場縣為東陽縣(《讀史方輿紀要-金華府》、萬曆《金華府志-建置沿革》)。屬婺州,隸兩浙路。南宋,復分兩浙路為東西路,東陽縣屬婺州,隸兩浙東路(路治紹興府)。
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婺州為婺州路。東陽縣屬婺州路,初隸江淮行省,後隸江浙行省浙東道宣慰司(《元史地理志-江浙等到處行中書省》)。浙東道宣慰司初治婺州路,大德六年(1302)移治慶元路(今寧波)。元末至正十八年(1358)十二月,朱元璋克婺州, 改婺州路為寧越府。至正二十年正月又改金華府(《明史-地理志-金華府》)。東陽,縣屬金華府。明初,隸浙江等處行中書省(省治杭州),洪武九年(1376)六月,改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東陽縣隸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明史地理志- 浙江》)。清承明制東陽縣屬金華府,隸浙江省金衢嚴道(《清史稿地理志-金華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