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夾浦鎮

浙江夾浦鎮

夾浦是浙北重鎮,東臨太湖,北接江蘇宜興,南同雉城鎮交界。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夾浦鎮位於浙江北部,北鄰江蘇、西傍太湖。與江蘇接壤的父子嶺村素有“浙北第一村”的美稱,悠悠太湖水為夾浦增添了一份美感。夾浦鎮距縣城約10公里,104國道、杭寧高速公路、新長鐵路穿境而過,擁有高速互通口,與上海杭州、南京、蘇州、無錫、常州等大中城市相距均在200km 之內,可在2小時內到達,交通十分便捷。夾浦鎮作為環太湖經濟帶上的重要鄉鎮及環太湖中心城市的緊密層圈,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夾浦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
  • 電話區號:0572
  • 地理位置:太湖附近
  • 人口:29963(2010年)
  • 車牌代碼:浙E
  • 行政區屬: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
歷史文化,行政區劃,人口,經濟發展,物產資源,地名由來,夾浦名村,

歷史文化

夾浦鎮歷史輝煌、文化悠久。清代的夾浦鎮,是個水陸碼頭,當時“賈泊漁艘皆艤於此”。1929年,夾浦是全縣最繁華的四大集鎮之一。儘管滄海桑田,歷史早已勢去,但古樸文墨和生動的傳說以及那一條條小巷、一條條小河、一座座古橋,仍能明顯地勾勒出千年古鎮當年的不盡風流,璀璨歷史。夾浦人民對前人留下來了的歷史遺產非常珍惜。轄內共有三處文物,十一處古橋樑和兩處春秋戰國和六朝時的古墓群,都基本保存完好,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還有關於伍子胥的傳說都印證了夾浦所經歷的千年風雨。夾浦還有許多美麗的傳說,比如大烏橋、小烏橋的故事,比如鰱魚墩的傳說還有盛家漾的傳說等等,它們都訴說了夾浦人民的勤勞和善良,也為夾浦增添了那么一些些神秘。
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鼎嘉橋, 明, 夾浦鎮丁新村;  蔣埠橋, 清, 夾浦鎮紅旗村蔣步橋自然村;  環沉遺址, 新石器時代, 夾浦鎮環沉村;  清仙橋, 清, 夾浦鎮環沉村橋頭自然村;  小烏橋, 清, 夾浦鎮夾浦村烏橋自然村;  興隆橋, 清, 夾浦鎮太湖口。

行政區劃

2006年,轄1個居民區(夾浦)、14行政村(夾浦、紅旗、長平、喜鵲、太平橋、環沉、陶家灣、西蔣、丁新、父子嶺、北川、香山、月明、吳城)。鎮政府駐夾浦村。
2002年4月25日,《長興縣人民政府關於同意夾浦鎮部分行政村區域調整的批覆》(長政發12號):一、同意撤銷水產村、韓家?村、奕阜村,組建新的紅旗村,村委會駐地:原奕阜村;二、同意撤銷平橋村、長大村,組建新的長平村,村委會駐地:原平橋村;三、同意撤銷飲泉村、環沉村、丁家渚村,組建新的環沉村,村委會駐地:原環沉村。夾浦鎮由原有的19個行政村調整為14個行政村。

人口

根據《長興縣第六次人口普查統計公報》,夾浦鎮2010年的常住人口為29963人。

經濟發展

經濟發展強勁,已形成輕紡、耐火、生物製藥、精細化工四大產業。截至2005年,全鎮大小企業160多家,規模企業(500萬以上)38家,億千企業3家,省區外高新技術企業2家,縣重點企業3家,縣重點培育企業3家。2005年實現工業總產值40.98億元,完成工業技改投資4.7億元,完成財政收入5060萬元。2005年農民平均收入6968餘元。  夾浦鎮是長興縣輕紡產業的發源地,一直以來引領著全縣輕紡產業發展,輕紡業已經成為全鎮的主導產業,全鎮90%以上工業產值來自輕紡業,全鎮50%以上的家庭從事輕紡及其配套產業。夾浦輕紡業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效益為中心,科技為依託,通過設備提檔,產品出新,產業延伸,促進聯合,提高了行業裝備水平,提高了產品的技術含量,提高了市場的競爭力,使該鎮輕紡產業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並從量的擴張轉向質的提高。到2005年,全鎮輕紡工業已形成絛綸絲生產,牽經、絲織、印染銷售“一條龍”,全鎮有梭織機5000餘台,噴水織機1萬多台,各種配套設備850台(其中加彈機66台,前道50多台)。省級紡織品工業專業區已落戶企業63家,總投入4.57億元,日處理2萬噸級的污水處理中心已經運轉。全鎮輕紡業從化纖絲生產到前道、織造印染、塗膠塗層、PVC等後整理工藝一條龍設備齊全,全年化纖布產量一億米。
圖片圖片

物產資源

夾浦鎮物產資源豐富。太湖四珍—銀魚、白殼蝦、鱭魚、大閘蟹聞名遐邇,還盛產茶葉楊梅,其中父子嶺茶葉和楊梅已被評為國家級有機茶、有機楊梅。夾浦鎮擁有豐富的土地、山林、水面等資源。保留了原始水鄉風貌的盛家漾素有“浙江白洋”之稱,碧水藍天,蘆葦蕩漾,水鳥低翔穿梭,民間傳說豐富,具有深厚的吳越文化底蘊。遠離塵囂、幽深恬靜的北川岕小溪潺潺、竹海茫茫,是非常理想的天然氧吧,適合旅遊開發。除了北川岕、盛家漾等可開發的旅遊資源外,還有花卉苗木基地長豐澗兩側。長豐澗東臨高速公路互通口,兩岸農田連片面積6500畝,地勢高且平坦,水利設施配套齊全,常年氣溫15.6℃ ,年均降水量1193MM 。無霜期日280天,適宜各類花木生長。

地名由來

該鎮位於金沙溪(烏溪)同環城港匯合處,兩港相夾入太湖,為太湖重要魚巷,長興經濟重鎮。蘇浙交通門戶。乾隆十一年(1746)地方官表奏皇上,乾隆恩準設夾浦鎮。鄭板橋《吟太湖》詩云:“六千三萬太湖波,七十二峰高峨峨”。
丁甲橋
(又名鼎甲橋)  明初,臧氏建橋名鼎嘉橋。明代臧氏連出7名進士,族人分往板橋頭、大牆門、揚名基三處成鼎足之勢,改名鼎甲橋。明代著名出版家、文學家臧懋循的故居。
父子嶺
有“浙北第一村”的美譽,九十年代,中共浙江省委書記李澤民在該村蹲點。村內斯圻,為吳國大將夫概所築屯水軍場所,敵樓灣是軍事瞭望地,江浙軍閥曾戰於此。這裡的楊梅、槜李聞名江南。
北川村
陳朝文帝初任吳興太守時多居長興,北川發現石燕化石,申報朝廷,陳武帝批示“石燕非燕”。元代長興文人沈貞作《兩川遊記》記石燕化石之事。
香山村(又名金村)
村忱太湖,山多蘭蕙,故名香山。相傳西施在此采槜李,所以長興槜李都留下西施的指爪印記。1937年11月25日,侵華日軍走太湖在香山登入占領長興。近代吳昌碩《泛太湖》詩云:“數聲鴻雁雨初歇,七十二峰青自然”。
吳城  吳國大將夫概所築,為屯紮步騎之所。
環沉村
相傳春秋伍子胥逃奔吳國,路經此地,在村中河裡洗後時手上環子掉進河裡,故名環沉村。宋人劉雲有詩:“千年亡國無窮恨,只合江邊祀子胥”。現在村西建有輕紡市場。
無胥村
有上無胥、下無胥之分。相傳伍子胥經過這裡逃往吳國,後面追兵問村人,皆說“無胥”,故名。村內有“伍相祠”,已毀。
奕阜村
為清代後期著名書畫家張度的故居,時稱南吳(昌碩)北張(度)。

夾浦名村

父子嶺村  父子嶺村地處太湖灣畔,屬夾浦鎮,濱湖負山,風景秀麗,104國道縱貫南北。由於太湖水體溫度調節,年平均氣溫16℃,無霜期265天,氣候宜人。特產楊梅、茶葉歷史悠久,父子嶺村常年約產楊梅70噸。  父子嶺村投資40多萬元建成了全縣最漂亮的村級國小,全村學齡兒童免費上完國小,每人發春、夏二套校服。村里成立老年協會,平均每年照顧老、弱、病、殘村民3000元,平均每年用於誤工補貼7000元,基本上家家造了新樓房,戶戶都有現代化家俱和家用電器。自1988年以來,村黨支部先後被評為省、市、縣先進基層黨組織,同時被評為市、縣文明村。父子嶺村的黨員、幹部以自身的奉獻吃苦精神,贏得了巨大的凝聚力,帶領村民走上了富裕之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