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

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

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位於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西南端,是國內第一家按美國博物館協會文物保護標準設計、建造的藝術史博物館。占地50畝,總建築面積2.5萬平方米,從功能、空間、設施而言,它將是一座國際最高水平的藝術史教學博物館。Zhejiang university of art and archaeological museums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
  • 外文名稱:Zhejiang university of art and archaeological museums
  • 類別:歷史類、藝術類
  • 地點: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西南端
發展歷史,建築布局,

發展歷史

浙大藝博館緣起於2007年、立項於2009年,由浙江大學與國際著名藝術史學家、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榮譽教授方聞先生共同倡議設立。方聞先生是西方中國藝術史研究的開創人,為中國藝術史的發展長期四處奔走、不懈努力,特別是近年來對浙大藝博館的建設給予了重要的支持和指導。他原定是要專程回國參加藝博館開工典禮的,但臨行前由於身體原因未能成行。為此,他寄來賀信並委託其弟子、浙大藝術與考古研究中心主任繆哲代為宣讀。
“半個多世紀以來,中國藝術史在西方經歷了從無到有,日益發展,不斷完善的艱難歷程,我們這一代學者親自見證並促成了這一過程。如今中國藝術史回歸祖國的時機業已成熟,在中國高校普及藝術史教育、建立具有高水準的藝術史教學博物館已經成為當務之急,”方聞先生在賀信中說浙江大學博物館承載著他們這一代華人學者的夢想和對下一代學人的期盼,他深情寄望中國第一個具有國際一流水準的藝術史教學博物館早日在浙江大學落成。
“浙大藝術與考古博物館的正式開工,不僅開啟了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西區建設的序幕,更標誌著浙江大學推動文化傳承創新邁出了重要的步伐。”楊衛說,傳承文明、弘揚文化是現代大學肩負的重要使命,也是世界一流大學的顯著標誌。建設高水平的大學博物館將為師生和公眾提供更多探究世界文明前沿的視窗,對於提升大學和城市品位,促進人文社會科學發展,增強公眾文化素養將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他希望在後續工作中高質量、高標準完成館所建設,做成精品,建設成標誌性工程;加強一流學科和人才隊伍建設,不斷拓展館藏資源,開展高水平研究,加強文獻整理和出版,努力開創浙大藝術史研究以及相關學科建設的新局面;提高博物館的使用效率,加強宣傳和推廣,擴大博物館教學研究資源的輻射、共享,真正將博物館建成具有國際和區域影響的一流學術機構。

建築布局

本館位於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西南端,是校內外接壤的區域。其東側與北側,面朝浙大校園;西側與南側,分別為花蔣路與杭州市觀光運河餘杭塘河。這一地理位置,使本館在服務校內師生的同時,也便於校外公眾分享其資源。
結構與風格:本館主體由三個橫向(東西)的條狀結構組成,三者又由若干縱向(南北)的廊道結為一體,從而構成一類似手卷之隔水、畫心、與尾跋的三段式結構。設計的原則側重博物館的功能需求,不炫奇立異;風格簡約、平實、有現代氣息。功能分區:本館占地50畝,建築面積2.5萬平方米。除地下車庫外,全館分為兩個功能區,即博物館區與學術區。
博物館區分布於第一層;包括四個功能不同大小有別的展廳、藏品庫房、修復工作室與學術報告廳等,是博物館開展收藏、展覽與教育項目的場所;此外又設有書店、禮品店與咖啡廳等,為參觀者提供所需服務。
學術區分布於第二層至第四層,由藝術與考古專業圖書館、不同功能的藝術史專業教室、學者與職員辦公室構成。不同於普通的公立博物館,本館是由博物館、圖書館及教學研究空間構成的一綜合設施。
展廳與文保標準:本館展覽空間共3500平方米,可同時舉辦三至四個大型展覽,或六至九個小型專題展覽。為滿足國際借展的需要,本館的文保標準,由國際文保專家負責設計,可符合國際最嚴格的文物保護標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