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成立於2005年7月,在中國經濟成長方式轉換、社會發展模式轉變的重要關頭應運而生,創院院長為姚先國教授。學院秉持“以天下為己任,以真理為依歸”的理念,致力於培養公忠堅毅、能擔大任的領導人才,努力建設成為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的公共管理學院。

學院下設政府管理系、土地管理系、城市發展與管理系、社會保障與風險管理系、信息資源管理系、政治學系、社會學系等7個系,1個教育部戰略研究基地,1個民政部戰略研究基地, 2個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0個校級研究所,11個校級交叉學科研究中心,擁有浙江大學MPA教育中心、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繼續教育中心、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公務員培訓中心以及浙江大學管理培訓中心。目前,學院已形成了博士、碩士和專業學位教育、本科和繼續教育的完整教學體系以及多學科交叉的學術研究平台。

學院現有教職工135人,其中教授(研究員)50人,副教授(副研究員)49人,講師(助研)36人;博士生導師48人,碩士生導師86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 外文名:School of public affairs Zhejiang University
  • 簡稱:浙大
  • 校訓:求是、創新
  • 創辦時間:1897年
  • 類別公立大學
  • 現任校長:吳朝輝
  • 所屬地區中國杭州
  • 主要院系:公共管理學院
大學簡介,系所設定,學科設定,師資狀況,科研國際,

大學簡介

浙江大學成立於1897年,前身"求是書院",是中國人最早自己創辦的新式高等學府之一。是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設的重點大學之一。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浙江大學以嚴謹的求是學風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以執著的創新精神創造出了豐碩成果。
浙江大學師資隊伍整體力量雄厚。現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5名,中國工程院院士12名,973項目首席科學家9名,長江特聘(講座)教授51名,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67名。高水平的研究生導師隊伍和良好的科研實驗條件,為開展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系所設定

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簡稱公管學院)成立於2005年7月,院址設於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下設政府管理系、土地管理系、城市發展與管理系、社會保障與風險管理系、信息資源管理系、政治學系、社會學系等7個系,設有浙江大學行政管理研究所浙江大學風險管理與勞動保障研究所浙江大學土地科學與不動產研究所浙江大學政府與企業研究所、浙江大學台灣研究所、浙江大學信息資源管理研究所、浙江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浙江大學社會學研究所、浙江大學社會建設研究所、浙江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等10個校級研究所和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電子政務研究所等1個院級研究所。
學院擁有1個教育部戰略研究基地浙江大學科教發展戰略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與德國漢斯·賽德爾基金會協定成立的國際合作培訓機構——浙江大學管理培訓中心,為工商企業和政府管理部門提供培訓和諮詢服務。2個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浙江大學勞動保障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和“浙江大學地方政府與社會治理研究中心”,10個校級交叉學科研究中心:民政部—浙江大學中國社區建設研究中心、中央編譯局-浙江大學中國地方政府創新研究中心浙江省民政廳—浙江大學民政研究中心、浙江大學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東南土地研究中心、浙江大學歐洲研究中心浙江大學台港澳研究中心浙江大學區域與城市發展研究中心、浙江大學公民社會研究中心、浙江大學非傳統安全與和平發展研究中心浙江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浙江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4個院級研究中心: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國有資產監督與管理研究中心、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全球領導力研究中心、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政府績效評估研究中心和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國學與公共管理研究中心。

學科設定

土地資源管理、教育經濟與管理、行政管理、勞動經濟學為浙江省重點學科。
學院有公共管理博士後流動站;公共管理一級學科博士點(涵蓋行政管理、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教育經濟與管理、社會保障、土地資源管理等5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和信息資源管理、非傳統安全管理等2個自設二級學科博士點)和政治學理論二級學科博士點,以及政治經濟學、勞動經濟學、企業管理、管理科學與工程等4個共建學科博士點;擁有圖書館學、情報學和檔案學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行政管理、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教育經濟與管理、社會保障、土地資源管理、情報學、檔案學、中外政治制度、國際關係、中共黨史、信息資源管理、政治學理論、非傳統安全管理、圖書館學、社會學15個二級學科碩士點以及行政管理、土地資源管理、勞動與就業保障、信息資源管理、政治學與行政學和社會學6個本科專業方向。學院還設有浙江大學MPA教育中心,該中心是國家首批MPA專業學位教育試辦單位,也是首家以優秀成績通過國務院學位辦教學合格評估的辦學單位。目前,學院已形成了博士、碩士和專業學位教育、本科和繼續教育的完整教學體系。

師資狀況

學院在校全日制本科生420人、科學學位碩士研究生253人、MPA研究生754人(其中全日制MPA研究生55人)、博士研究生221人。2011年學院招收本科生240人、科學學位碩士研究生114人、MPA研究生206人(其中全日制MPA研究生40人)、博士研究生37人;2011年畢業本科生120人、科學碩士研究生129人、MPA研究生189人、博士研究生19人。2011屆本科畢業生一次就業率為97.39%,畢業研究生一次就業率為97.74%。應屆本科畢業生考研錄取率為25.22%,出國率為11.27%。
學院現有教職工123人,其中教授32人(2011年新晉升1名),副教授43人(2011年新晉升2名),在站博士後42人;博士生導師29人(2011年新增7人),碩士生導師82人(2011年新增5人)。其中千人計畫教授1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4人,教育部公共管理學,政治學,檔案學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7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6人,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獲得者1人。

科研國際

2011年,學院科研經費到款4406.49萬元(比2010年的3323.14萬元增長32.60%),縱向經費占總經費比率為43.57%。獲批國家級重大項目1項,國家基金項目15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項目8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7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批准率為37.50%;2011年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勵15項(其中特等獎1項);SSCI收錄論文28篇,SCI收錄論文8篇,權威刊物論文12篇,發表一級刊物論文45篇;出版專著15部,編著及教材7部,譯著3部。
2006年度學院承擔科研項目266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含重點項目、面上項目、傑出青年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含重點項目、面上項目)等國家級項目9項;到款科研經費1486.71萬元,比2005年度增加250.29萬元,增長率為20.2%;教師人均科研經費達18萬元,為全校人文社科學院之首;獲各類省部級、地市級科技成果獎18項(其中省部級以上獎9項);發表學術論文179篇,撰寫與編著出版的學術著作及各類教材22部。2007年我院教師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1項,批准率達45.83%,居全校第一。其中大多為青年教師。
學院十分重視國際交流與合作,積極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國際合作日趨緊密,國際化程度逐步提高。2011年度共舉辦了5次國際性學術會議和2次兩岸研討會。聘請短期外專項目獲學校立項27項,接待來訪專家(含港澳台地區)70人次;學院繼續與美國、英國、德國、澳大利亞、日本、新加坡、荷蘭等國家著名大學進行學術交流,學院教師有49人次赴美國、加拿大、俄羅斯、德國、日本、阿根廷、葡萄牙、新加坡、比利時等國家以及港澳台地區,進行合作研究、進修培訓、訪問考察、參加學術會議等交流活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