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雨風暴(自然現象)

流星雨風暴(自然現象)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流星雨(Meteor Shower)的產生一般認為是由於流星體與地球大氣層相摩擦的結果(流星體可以是小行星帶上的小行星),流星群往往是由彗星分裂的碎片產生,因此,流星群的軌道常常與彗星的軌道相關.成群的流星就形成了流星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流星雨
  • 外文名:Meteor Shower
  • 發現時間:公元前687年
簡介,規模,

簡介

流星雨看起來像是流星從夜空中的一點迸發並墜落下來。這一點或這一小塊天區叫作流星雨的輻射點。通常以流星雨輻射點所在天區的星座給流星雨命名,以區別來自不同方向的流星雨。例如每年11月1 7 日前後出現的流星雨輻射點在獅子座中,就被命名為獅子座流星雨。獵戶座流星雨、寶瓶座流星雨、英仙座流星雨也是這樣命名的。與偶發流星有著本質不同的流星雨的重要特徵之一,是所有流星的反向延長線都相交於輻射點。世界上最早的關於流星雨的記載是在公元前687年,中國關於天琴座流星雨的記載:“夜中星隕如雨”。《左傳》的記載,魯莊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恆星不見,夜中星隕如雨”。更早的古書《竹書紀年》中寫道:“夏帝癸十五年,夜中星隕如雨。” 流星雨太陽系中,除了八大行星矮行星和它們的衛星之外,還有彗星、小行星以及一些更小的天體。小天體的體積雖小,但它們和八大行星、矮行星一樣,在圍繞太陽公轉。如果它們有機會經過地球附近,就有可能以每秒幾十公里的速度闖入地球大氣層,其上面的物質由於與地球大氣發生劇烈摩擦,巨大的動能轉化為熱能,引起物質電離發出耀眼的光芒。這就是我們經常看到的流星。而英仙座流星雨出現時的情景,從古記錄上看來,也令人難以忘懷。請看:唐玄宗“開元二年五月乙卯晦,有星西北流,或如瓮,或如斗,貫北極,小者不可勝數,天星盡搖,至曙乃止。” (《新唐書·天文志》)開元二年是公元714年。
流星體墜落到地面便成為隕石隕鐵,這一事實,我國也有記載。《史記·天官書》中就有“星隕至地,則石也”的解釋。到了北宋沈括更發現隕石中有以鐵為主要成分的。他在《夢溪筆談》卷二十里就寫著:“治平元年,常州日禺時,天有大聲如雷,乃一大星,幾如月,見於東南。少時而又震一聲,移著西南。又一震而墜在宜興縣民許氏園中,遠近皆見,火光赫然照天,……視地中只有一竅如杯大,極深。下視之,星在其中,熒熒然,良久漸暗,尚熱不可近。又久之,發其竅,深三尺余,乃得一圓石,猶熱,其大如拳,一頭微銳,色如鐵,重亦如之。”宋英宗治平元年是公元1064年。沈括已經注意到隕石的成分了。在歐洲直到1803年以後,人們才認識到隕石是流星體墜落到地面的殘留部分。在我國現在保存的最古年代的隕鐵是四川隆川隕鐵,大約是在明代隕落的,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掘出,重58.5千克。保存在成都地質學院
關於流星雨,在很多文學漫畫作品中,也有體現。就拿當下很受歡迎的一部漫畫《偷星九月天》來說,在滄月一行人從波塞冬回到黑月基地時,世界各地都遭到了隕石雨(流星雨)的襲擊。在這部漫畫上面,隕石雨迎來的就是可怕的滅世預言。由此可見,流星雨雖然美麗,但人們也十分懼怕大型隕石雨(流星雨)給人類帶來的災害。

規模

有的流星是單個出現的,在方向和時間上都很隨機,也無任何輻射點可言,這種流星稱為偶發流星。流星雨與偶發流星有著本質的不同,流星雨的重要特徵之一是所有流星的反向延長線都相交於輻射點。
流星雨的規模大不相同。有時在一小時中只出現幾顆流星,但它們看起來都是從同一個輻射點“流出”的,因此也屬於流星雨的範疇;有時在短時間內,在同一輻射點中能迸發出成千上萬顆流星,就像節日中人們燃放的禮花那樣壯觀。當流星雨的每小時天頂流量(ZHR)超過1000時,稱為“流星暴”。
偶發流星每天都會產生,發生的天區和時間都具有隨機性,流星雨具有時間上的周期性,有些可以科學地預測,因此流星雨也被稱作周期流星;另外,所有流星的反向延長線都相交於輻射點是流星雨的重要特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